莊子的逍遙是有條件的?——從大鵬鳥到植物人,尋找逍遙的意識門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莊子在講逍遙時,一個關鍵的狀態是「無待」——我習慣用「沒有條件」來解釋「無待」。因為真正的逍遙不需要任何條件,所以莊子所舉的例子中,大鵬鳥(高飛需要六月之息)跟列子(御風而飛)都不是真正的逍遙。然而,從莊子《逍遙遊》的文章脈絡來看,他的「逍遙」其實是有條件的。而且⋯⋯這個條件的門檻,還不低。

一、大鵬鳥一飛衝天九萬里,然後呢?

逍遙遊一開頭,就切入鯤化為鵬的神話,說牠「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這種一起飛,就幾乎無視地心引力、直衝外太空的誇飾飛升法,引起了蟬與鷽鳩的譏笑:「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蟬與鳩質疑大鵬鳥飛那麼高,不知道要幹嘛?其實莊子也沒說大鵬鳥衝天九萬里的目的,只在文中交代了一句「將圖南」,也就是牠要從北冥移動到南冥去。至於南冥與北冥有何差別?莊子沒說。大鵬為何非得去?也沒說。牠抵達之後會怎樣?依舊沒說——即便有也是後人著急補上的。

這則神話裡還有一處挺有意思的部份,莊子說大鵬鳥飛上九萬里後,看到的景色是「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從上往下看也不過如此而已)。大鵬鳥飛得那麼高,看到的仍是「氣在吹」、「塵在浮」、「色未明」;所以,蟬與鳩的譏笑不是沒有理由。

莊子沒有把大鵬鳥的九萬里高飛,描繪成一場熱血昂揚的壯遊,沒有「登九萬里而小天下」,顯然飛多高、看多遠不是牠的目的,牠的目的是「圖南」。而這場飛行仍需要渲染為「九萬里高」的飛行,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莊子想強調大鵬鳥離開了「既有的氣流系統」——也就是蟬與鳩,以及萬物所依存的大氣層。這個大氣層,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一切條件之隱喻。

大鵬鳥憑藉著這股氣流才能摶扶搖而上,而牠摶扶搖而上前往南冥,又是離開既有氣流,這場飛行簡直是太高明的設定。縱使莊子一直沒明說南冥有什麼在等著大鵬鳥,但這個過程就充份暗示了如何「逍遙」。

二、蟬鳩的問題,是「不及」還是「不知」?

蟬與鳩的嘲笑之後,莊子馬上下了一段評論:「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這是一段定錨式的結語,必須精讀。

首先,是「不及」二字的釋義。若譯成「比不上」:「小智慧比不上大智慧、小壽命比不上大壽命」,就會將此處的義理推向對大智慧、大壽命的主觀肯定與追求,顯然不符合莊子的哲學。




「及」這個字的本義,是伸出手去抓住一個人,所以我認為譯成「觸及」更佳,原文可譯為:「小智慧觸及不了大智慧,小壽命觸及不了大壽命」,是客觀地指出:處在不同的時間幅度上,自然無法理解彼此。莊子陳述了經驗界線的錯位,但沒有評價孰高孰低的意味。再看這一段:

之二蟲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上段文字,「知」是最頻繁出現的概念;莊子以冥靈樹、大椿樹、彭祖為例,其實也是在說小命「不知」大命。與其說這是知識的欠缺,不如說是經驗結構的斷層。所以莊子說「不及」,也就是「摸不到」、「接近不了」,不是一個人有求知欲、有概念,就能真正「達到」。更白話地說,你或許能推算八千年有252288000000秒,但你無法呼吸那樣的節奏。

所以莊子的「不亦悲乎」,是指世人只拿彭祖來作為「最久」的指標,而「不知大年」。莊子不是為凡人的生命短暫而悲傷,而是感嘆人們以為大年就是極限,卻根本不知「年」的全貌。這也是莊子對蟬鳩的批評:「之二蟲又何知」,牠們看不到大鵬鳥的極限,而嘲笑其「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這個「不知」就是蟬鳩的限制,也是牠們無法逍遙的原因。

三、無待就能逍遙嗎?「知」是否為逍遙之門?

回來問一個問題,像蟬、鳩這樣的存在,能否逍遙?如果逍遙的充份且必要條件就是「無待」,那生活無虞,也無所他求的蟬鳩,符合莊子定義下的逍遙嗎?

因為莊子在文中緊接著說:「之二蟲又何知」,指出:蟬與鳩並不知自己活在何等小的結構裡;所以,即使牠們「快樂」、「自足」、「有自己飛翔的步調」,也不構成莊子定義下的逍遙。牠們可以「自認為逍遙」,牠們可以「無待」,但不是「真正的逍遙」。

此時,我們就不能將「逍遙」與「無待」畫上等號;這中間有個關鍵條件,就是「自覺與否」——是否知道自己的「知」有天花板?能否覺察你的「知」有限制,而能忘記這個框架?能不能真正觸及「大知」?

「無待」是一種狀態,「知」是一種意識的流動。這或許間接說明了莊子為何命名篇章為《逍遙遊》而非《逍遙》二字,因為莊子書寫的不是無意識的自由,而是一種意識流動後的鬆脫與無待,並非不知不覺、後知後覺的。在這個語境裡,「遊」與「逍遙」是密不可分的關係。

我們用兩個極端情況來驗證莊子的「逍遙」定義是否如此:智能不足者可以逍遙嗎?植物人可以逍遙嗎?

智能不足之人若無欲、無名、無競爭,也不陷於榮辱之間,或許確實「安於天命」;但若其存在無法形成與世界的「知的關係」,則他也就無從進入「遊」的狀態;因為逍遙之「遊」是有動勢、有感知的自由出入之境,而非全然無感。他可能會像安於現狀的小麻雀,即使不去嘲笑大鵬鳥,但他「不及大知」,難以覺察自己所知的上限並放下自我的認知框架,這就不構成真正的逍遙。

第二種極端情況:植物人可以逍遙嗎?大多數人或許會認為:植物人沒有行動自由,逍遙之說自然無從談起。但從〈莊周夢蝶〉、〈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等篇章,可看出莊子極力打破「物理生命」的框架;依此推論,「肉體不自由」亦不會是植物人逍遙與否的限制。甚至,一個人若已全然無語言、無行動、無目標,也無期待——他極可能已「脫待而存」。或許以莊子的觀點來看,他不是被剝奪了自由,而是再也無須處理自由的問題。

但我們無法證成他逍遙,因為我們無法知道他「是否在遊」(是否有無形的主體意識在腦中流動),他的意識狀態是知,還是不知,還是忘知?他的「無待」是因為此刻肉體的狀態而不得不然,還是一種自主的選擇?一切都難以驗證。我們最多只能說:他此刻沒有說話,所以無法觀察他的「知」的狀態、無法驗證他是否進入了逍遙之門。

這兩種極端情況的推演,我只想證明一件事:我們無法再把莊子的逍遙解構為「完全不需要知」的狀態,因為他的哲學本身就是一場從知出發、為了讓知自解的語言運動。他的「知」不是為了抓住什麼,而是為了鬆手,所以「知」反而是進入逍遙的助力。諷刺的是,「知」同時也是阻力——這股力量就是大鵬鳥衝天九萬里的憑藉,也是牠要脫離的大氣層。

四、鼓盆而歌的逍遙遊

無待是一種條件上的消除,但不必然導致主體經驗上的「遊」;沒有「遊」的逍遙,不是莊子式的逍遙。而我們要證成「遊之自覺」,就需要一條名為「意識」的通道。

最後,我們用莊子「鼓盆而歌」的例子,來觀看這條通道的位置。莊子的妻子過世。惠施前去弔唁,看到莊子鼓盆而歌,便問莊子這樣不會太過份嗎?莊子這樣回:

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慨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莊子說:我一開始當然是悲傷的。

莊子說:我觀察,發現「生」是從虛無中開啟的,而死跟四季一樣,都是自然的變化。

莊子說:人之死像在天地巨室裡躺著睡覺,而我的哭泣無法與「命」相通,所以不再哭了。

此處我們可以看到莊子的「意識通道」:他不是不懂悲傷、感受不到悲傷,他說「我獨何能無慨然」,這是他的「已知」。而後,他「察其始而本無生⋯⋯」,這是莊子打開對生死的既有認知框架,嘗試以不同視野來詮釋生死,是跳出「已知」。最後,他說「故止也」,意即他放下了「已知」。至此,莊子證成了他的逍遙遊。

所以,逍遙之遊,必須是經過語言,穿越知的節奏,才能成為「遊」。不知不覺的看淡、看破或看穿,都不是莊子式的逍遙。但最後,我們也許會忍不住問,語言能命名的逍遙不一定是真逍遙,但除了靠語言指向它,還有其他方式嗎?然而一旦打開那口語言的箱子,誰能保證裡面的貓仍自由地睡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胡言胡語
3會員
30內容數
語言的居士。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輩莊周徒 為求身溫飽 慨然入紅塵 歷劫境無極 學庸2006.10.10/19:10 作品號03-0330-03
Thumbnail
我輩莊周徒 為求身溫飽 慨然入紅塵 歷劫境無極 學庸2006.10.10/19:10 作品號03-0330-03
Thumbnail
不會思考的人類,成為任人擺佈的傀儡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Thumbnail
不會思考的人類,成為任人擺佈的傀儡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Thumbnail
人若道法自然,也無須成為他人。
Thumbnail
人若道法自然,也無須成為他人。
Thumbnail
轉換下來很簡潔,沒有多餘的說明一下子就能看完了。
Thumbnail
轉換下來很簡潔,沒有多餘的說明一下子就能看完了。
Thumbnail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
Thumbnail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
Thumbnail
死亡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就如同生命的形成,是「從無到有」,在自然的變化中形成了形體;那麼死亡不就是形體的消逝,「從有到無」,恢復原本的樣子而已嗎?
Thumbnail
死亡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就如同生命的形成,是「從無到有」,在自然的變化中形成了形體;那麼死亡不就是形體的消逝,「從有到無」,恢復原本的樣子而已嗎?
Thumbnail
在IG裡面,某陸陸續續以來,也上架七篇《地仙修練手冊》的內容了喔。 如果那七篇前導文(武功殘章啦),對你來說都還算簡單直白,又或者能夠觸動心靈,那麼想當然耳,這裡的正文應該才是真正能讓你功力大進的藏經閣樓頂小本本。 《庄子》一書,長期以來被視為空泛高遠的虛學,用現代話來說就是りしれ供さ小。但……
Thumbnail
在IG裡面,某陸陸續續以來,也上架七篇《地仙修練手冊》的內容了喔。 如果那七篇前導文(武功殘章啦),對你來說都還算簡單直白,又或者能夠觸動心靈,那麼想當然耳,這裡的正文應該才是真正能讓你功力大進的藏經閣樓頂小本本。 《庄子》一書,長期以來被視為空泛高遠的虛學,用現代話來說就是りしれ供さ小。但……
Thumbnail
莊子在妻子死後鼓盆而歌,即使在今日也是相當挑戰傳統禮俗,但這並不代表莊子不愛其妻,是個無血無淚的人。莊子尊崇自然之道,因此認為生死不過是天地規律的一環,如春夏秋冬一樣巡迴。陰雲聚集多了便會下雨,雨下完天空當然乾淨,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莊子把死亡這件事超脫世俗的窠臼,重新導回世界運行的自然法則中。
Thumbnail
莊子在妻子死後鼓盆而歌,即使在今日也是相當挑戰傳統禮俗,但這並不代表莊子不愛其妻,是個無血無淚的人。莊子尊崇自然之道,因此認為生死不過是天地規律的一環,如春夏秋冬一樣巡迴。陰雲聚集多了便會下雨,雨下完天空當然乾淨,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莊子把死亡這件事超脫世俗的窠臼,重新導回世界運行的自然法則中。
Thumbnail
大多數時候,孔子非常積極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但也有灰心喪氣和消極等待的時候。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公冶長第五)。  桴(fú),小木筏。材,通裁,削減  孔子說:『我的仁道
Thumbnail
大多數時候,孔子非常積極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但也有灰心喪氣和消極等待的時候。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公冶長第五)。  桴(fú),小木筏。材,通裁,削減  孔子說:『我的仁道
Thumbnail
道不可感知,卻能運行不竭。
Thumbnail
道不可感知,卻能運行不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