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生死觀:我21歲時的生死思考

2024/02/2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莊子在妻子死後鼓盆而歌,即使在今日也是相當挑戰傳統禮俗,但這並不代表莊子不愛其妻,是個無血無淚的人。莊子尊崇自然之道,因此認為生死不過是天地規律的一環,如春夏秋冬一樣巡迴。陰雲聚集多了便會下雨,雨下完天空當然乾淨,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莊子把死亡這件事超脫世俗的窠臼,重新導回世界運行的自然法則中。

人都有細膩情感,所以才會生而欣喜死具悲,王羲之也認為莊子這種生死齊命的觀點非常荒謬,不符和倫常。但以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生老病死是一個必然的過程,萬物消長有度才得以架構出平衡的世界,但這個生命常態卻被過度放大,導致死亡被詮釋成恐怖與黑暗的代稱。當然,人對於未知的事物充滿迷惘,因此死亡才披上神秘的色彩,更在有心人包裝下,世俗對於死這件是異常敬畏,讓人幾乎不敢正眼視之。現今許多國家流行生死學,主張人要坦蕩面對死這件事,以專業的學養及正視死亡的良好態度令人能夠有尊嚴的迎接生命的最後一刻。

我認為生死是一種由零到零的過程,當我們出生便是從零開始學習,每一樣新鮮事物都會儲存成為資產,慢慢的我們長大成人,將這些外在資訊填滿所有腦容量,接著我們迎來衰老,身邊的人跟著過去學到的東西一點一滴消逝,最後塵歸塵土歸土,一切化為無形,印證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可這並非要我們消極看待人生,反是要人好好把握當下,將活著的時日發揮的淋漓盡致。道家主張無為,也是希望人別將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慾念。當清心寡慾,對俗慾的過度追求也就煙消雲散,於生的牽掛變少,等死到來時也能更坦然。

關於是生好還是死好,莊子又自又一套看法。世人總覺得死亡代表一切終結,未若生有大好機會,但為了生的機會我們得汲汲營營,似螻蟻奔忙,戰戰兢兢於人生路途。莊子不是要人放棄勞動,而是討厭為了生而矯飾,為了生而甘願成他人傀影,如此生道已違反生命的自由。我想莊子並非厭生,他厭的是那些桎梏人性成長的虛偽大道。樂生厭死是一種對紅塵難捨的情緒,因為羈戀所以看不破世事無常,又其實世事一直循著某種道理運轉,只是莫名的恐懼使我們將這常態視為毒蛇猛獸。

若是像秦皇漢武為長生不老而憂愁,那就違逆了生死的本質,過度在意生死會囚禁住自身思緒,導致終日兢兢業業,變成這種狀態反而得不償失。生死的觀念其實只在一念間,但要轉過這個念卻也是一番徹悟,有些人走遍千山萬水也未必能能抱持豁達的態度,故莊子主張精神自由,就是為了擺脫那些因未知而產生的遐念,充實過完今世今生不留悔恨才是人存在的當下應思考的課題。



7會員
51內容數
文字記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