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生死觀:我21歲時的生死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莊子在妻子死後鼓盆而歌,即使在今日也是相當挑戰傳統禮俗,但這並不代表莊子不愛其妻,是個無血無淚的人。莊子尊崇自然之道,因此認為生死不過是天地規律的一環,如春夏秋冬一樣巡迴。陰雲聚集多了便會下雨,雨下完天空當然乾淨,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莊子把死亡這件事超脫世俗的窠臼,重新導回世界運行的自然法則中。

人都有細膩情感,所以才會生而欣喜死具悲,王羲之也認為莊子這種生死齊命的觀點非常荒謬,不符和倫常。但以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生老病死是一個必然的過程,萬物消長有度才得以架構出平衡的世界,但這個生命常態卻被過度放大,導致死亡被詮釋成恐怖與黑暗的代稱。當然,人對於未知的事物充滿迷惘,因此死亡才披上神秘的色彩,更在有心人包裝下,世俗對於死這件是異常敬畏,讓人幾乎不敢正眼視之。現今許多國家流行生死學,主張人要坦蕩面對死這件事,以專業的學養及正視死亡的良好態度令人能夠有尊嚴的迎接生命的最後一刻。

我認為生死是一種由零到零的過程,當我們出生便是從零開始學習,每一樣新鮮事物都會儲存成為資產,慢慢的我們長大成人,將這些外在資訊填滿所有腦容量,接著我們迎來衰老,身邊的人跟著過去學到的東西一點一滴消逝,最後塵歸塵土歸土,一切化為無形,印證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可這並非要我們消極看待人生,反是要人好好把握當下,將活著的時日發揮的淋漓盡致。道家主張無為,也是希望人別將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慾念。當清心寡慾,對俗慾的過度追求也就煙消雲散,於生的牽掛變少,等死到來時也能更坦然。

關於是生好還是死好,莊子又自又一套看法。世人總覺得死亡代表一切終結,未若生有大好機會,但為了生的機會我們得汲汲營營,似螻蟻奔忙,戰戰兢兢於人生路途。莊子不是要人放棄勞動,而是討厭為了生而矯飾,為了生而甘願成他人傀影,如此生道已違反生命的自由。我想莊子並非厭生,他厭的是那些桎梏人性成長的虛偽大道。樂生厭死是一種對紅塵難捨的情緒,因為羈戀所以看不破世事無常,又其實世事一直循著某種道理運轉,只是莫名的恐懼使我們將這常態視為毒蛇猛獸。

若是像秦皇漢武為長生不老而憂愁,那就違逆了生死的本質,過度在意生死會囚禁住自身思緒,導致終日兢兢業業,變成這種狀態反而得不償失。生死的觀念其實只在一念間,但要轉過這個念卻也是一番徹悟,有些人走遍千山萬水也未必能能抱持豁達的態度,故莊子主張精神自由,就是為了擺脫那些因未知而產生的遐念,充實過完今世今生不留悔恨才是人存在的當下應思考的課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arol-avatar-img
2024/02/25
這麼年輕就能對莊子的生死觀有如此深刻的體悟,真是早慧👍
樂馬-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6
張晏菁 您過獎了,只是當時生活渾沌,前路迷茫,才喜歡胡思亂想雖然十年後好像也沒有比較清晰哈哈
avatar-img
樂馬的沙龍
10會員
42內容數
文字記錄
樂馬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5/25
照著鏡子,身形剛毅不少,但心裡倒差不多纖弱。無法再用幾萬洋洋灑灑的文字來粉飾脆弱,所以選擇擁抱這一切,才敢繼續昂首於未來。一路上總是跌跌撞撞,也許是滿身瘀青而不自知,但總裝做沒看見忖著總有一天會癒合,不過時間證明了那不是會自已好的傷。不正視步伐,不調整節奏,恐怕就要搖搖擺擺一直到終點,等那時候全
2024/05/25
照著鏡子,身形剛毅不少,但心裡倒差不多纖弱。無法再用幾萬洋洋灑灑的文字來粉飾脆弱,所以選擇擁抱這一切,才敢繼續昂首於未來。一路上總是跌跌撞撞,也許是滿身瘀青而不自知,但總裝做沒看見忖著總有一天會癒合,不過時間證明了那不是會自已好的傷。不正視步伐,不調整節奏,恐怕就要搖搖擺擺一直到終點,等那時候全
2024/03/15
跨年那天見了多年不見的朋友,算一下差不多已隔八、九年,還是記憶中的容貌,一如往昔。但說毫無變化未免虛偽了,彼此都詫異臉上歲月深刻的痕跡。 幸而這麼長時間並未隔閡我們,大家仍舊一見如故,從學生時代的記憶一直更新到現況,這些年的經歷在烤肉片翻面的工夫便交代清楚。 小時覺得日曆上的紅字相當莊重,每
Thumbnail
2024/03/15
跨年那天見了多年不見的朋友,算一下差不多已隔八、九年,還是記憶中的容貌,一如往昔。但說毫無變化未免虛偽了,彼此都詫異臉上歲月深刻的痕跡。 幸而這麼長時間並未隔閡我們,大家仍舊一見如故,從學生時代的記憶一直更新到現況,這些年的經歷在烤肉片翻面的工夫便交代清楚。 小時覺得日曆上的紅字相當莊重,每
Thumbnail
2024/03/08
如果生命在這個當下結束,心中會懷抱遺憾,還是灑脫離去? 但恨是如何恨,死去了還恨嗎,是否成為傳說中的厲鬼纏身,將盈滿怨懟的精魂殘勾於塵?灑脫,又該如何脫盡這一世的悲歡離合,無論滋味苦甜都努力度過的此生啊,當看見生命盡頭時,能半點不留戀地走出深刻回憶的軀體? 死亡是生命的終點與萬物重啟之源
Thumbnail
2024/03/08
如果生命在這個當下結束,心中會懷抱遺憾,還是灑脫離去? 但恨是如何恨,死去了還恨嗎,是否成為傳說中的厲鬼纏身,將盈滿怨懟的精魂殘勾於塵?灑脫,又該如何脫盡這一世的悲歡離合,無論滋味苦甜都努力度過的此生啊,當看見生命盡頭時,能半點不留戀地走出深刻回憶的軀體? 死亡是生命的終點與萬物重啟之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文梳理現代幽默分類,引用莊子面對官職邀請及即將逝世時的幽默對話,分析其潛在的智慧與哲理。透過幽默的方式,莊子巧妙化解社會人際的尷尬與壓力,展現幽默在溝通上的重要性及其表達自我思想的能力。最後,本文鼓勵讀者在生活中靈活運用幽默,增進彼此理解與情感連結,並消解心理健康危機。
Thumbnail
本文梳理現代幽默分類,引用莊子面對官職邀請及即將逝世時的幽默對話,分析其潛在的智慧與哲理。透過幽默的方式,莊子巧妙化解社會人際的尷尬與壓力,展現幽默在溝通上的重要性及其表達自我思想的能力。最後,本文鼓勵讀者在生活中靈活運用幽默,增進彼此理解與情感連結,並消解心理健康危機。
Thumbnail
原文: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上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環境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Thumbnail
原文: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上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環境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Thumbnail
比好人還好,比惡人還惡,而人前不流露好惡,才是理想的人格──
Thumbnail
比好人還好,比惡人還惡,而人前不流露好惡,才是理想的人格──
Thumbnail
本文將透過《論語》和《孟子告子上》等文獻,探討儒家思想對生死觀的影響,提出孔子對生死觀的沉思。儒家思想主張「不談鬼神」和「生與死的隔絕」,並強調「殺身成仁」以及「捨生取義」的觀點,對古代中國百姓產生重大影響。現代人的生死觀仍受儒家思想影響,值得大家深入研究。
Thumbnail
本文將透過《論語》和《孟子告子上》等文獻,探討儒家思想對生死觀的影響,提出孔子對生死觀的沉思。儒家思想主張「不談鬼神」和「生與死的隔絕」,並強調「殺身成仁」以及「捨生取義」的觀點,對古代中國百姓產生重大影響。現代人的生死觀仍受儒家思想影響,值得大家深入研究。
Thumbnail
人若道法自然,也無須成為他人。
Thumbnail
人若道法自然,也無須成為他人。
Thumbnail
轉換下來很簡潔,沒有多餘的說明一下子就能看完了。
Thumbnail
轉換下來很簡潔,沒有多餘的說明一下子就能看完了。
Thumbnail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
Thumbnail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
Thumbnail
死亡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就如同生命的形成,是「從無到有」,在自然的變化中形成了形體;那麼死亡不就是形體的消逝,「從有到無」,恢復原本的樣子而已嗎?
Thumbnail
死亡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就如同生命的形成,是「從無到有」,在自然的變化中形成了形體;那麼死亡不就是形體的消逝,「從有到無」,恢復原本的樣子而已嗎?
Thumbnail
莊子在妻子死後鼓盆而歌,即使在今日也是相當挑戰傳統禮俗,但這並不代表莊子不愛其妻,是個無血無淚的人。莊子尊崇自然之道,因此認為生死不過是天地規律的一環,如春夏秋冬一樣巡迴。陰雲聚集多了便會下雨,雨下完天空當然乾淨,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莊子把死亡這件事超脫世俗的窠臼,重新導回世界運行的自然法則中。
Thumbnail
莊子在妻子死後鼓盆而歌,即使在今日也是相當挑戰傳統禮俗,但這並不代表莊子不愛其妻,是個無血無淚的人。莊子尊崇自然之道,因此認為生死不過是天地規律的一環,如春夏秋冬一樣巡迴。陰雲聚集多了便會下雨,雨下完天空當然乾淨,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莊子把死亡這件事超脫世俗的窠臼,重新導回世界運行的自然法則中。
Thumbnail
重新翻閱、解讀撿擇的《莊子》文本段落,讓我更能體會莊子怎麼界定這個世界(雖然那個古老的世界沒有ChatGPT,但他們有神諭,有自我呢喃的占卜巫師),他為什麼要運用重言、寓言和卮言,以及他對人與物關係的拿捏是如何充滿不定性和個殊性。
Thumbnail
重新翻閱、解讀撿擇的《莊子》文本段落,讓我更能體會莊子怎麼界定這個世界(雖然那個古老的世界沒有ChatGPT,但他們有神諭,有自我呢喃的占卜巫師),他為什麼要運用重言、寓言和卮言,以及他對人與物關係的拿捏是如何充滿不定性和個殊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