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一書雖然收錄了很多莊子的文章,
但是來到最後的雜篇時,開始出現不是莊子的文章,
當中的盜跖篇是所有文章中帶有強烈的攻擊色彩。
莊子盜跖篇的故事
故事大意是孔子聽聞某位官員的弟弟盜跖跑去當盜賊作惡,
官員勸告孔子不要跑去勸說盜跖,結果孔子執意要去,
見到盜跖時被盜跖一番強烈的批評與人身攻擊,
最後孔子回來後受到打擊消沉了幾天,跟官員說他這是跑去摸老虎自找麻煩。
關於內容的看法
盜跖和孔子出生的年代完全不同,很顯然這是一篇創作文,
我在看這篇文章時翻閱了書中所寫的考察判斷,也寫著這篇並非出自莊子本人。
莊子雖然會用孔子當例子說儒家的問題,但不會採用非常直白的方式人身攻擊,
相反的還會藉由孔子的感悟帶出深層的醍醐味。
要用現代的觀點方式看待這篇文章,
差不多像是有人寫了一篇“北韓金正恩爆打美國,美國回家後嚇到哭哭”,
屬於一種自嗨自爽的幻想文。
盜跖篇出現的用意?
越是有助於提升心性的經典,流傳下來被後人竄改的情況就越嚴重,
像我們現在接觸到的道德經也已經不是原先的版本了,
盜跖篇的出現至少有三種層面的目的:
一是假借莊子的名義攻擊孔子抹黑莊子,
二是藉由有孔子的自不量力抹黑孔子的為人與名譽,
最後借由盜跖的囂張跋扈,表明了正不勝邪的這件事情。
事實上有很多流傳已久的經典都會有類似這種情形,特別是在宗教經典之中,
被刪減或者被塞入各種“不正確”偏離了原有的情況,有很多的歷史人物也因此背上了各種污名。
雖然我們生於現代,有網路幫助我們更好的發現一些問題與驗證真偽,
但同時也有各種被竄改的假新聞、假訊息在網路上流傳,更別說還有ai的以假亂真,
如果只會單方面的接收而不加思索,時間久了我們就只會成為有心人士玩弄的棋子。
大概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