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SA現況觀察與改進建議:從新手投資到全民財富增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退休金缺口與財富不均問題日益嚴峻,金融監理機關陸續推出各項促進長期投資、強化退休保障的政策工具。2025年7月上線的TISA(Taiwan 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

然而,在政策初期推動的同時,TISA 也引發了一些值得深入探討的現象與反思。

一、TISA的政策初衷:培養投資儲蓄習慣

TISA 的設計理念主要著眼於以下三點:

  1. 推廣定期定額投資習慣
  2. 降低投資門檻(每月1,000元起)
  3. 提供費用優惠(手續費減免、管理費低於1%)

這樣的政策設計,對於過去從未接觸過投資的新手而言,確實能有效降低進場難度,並有助於引導國民儲蓄資金轉向資本市場。

二、實務觀察:雷聲大,雨點小?

然而,若從投資效率與長期財富累積效果來看,TISA 在實務上仍面臨幾個挑戰:

1. 費用優勢有限

雖然TISA標榜「經理費低於1%」、「免手續費」,但實際上多數TISA基金的總管理費約在0.52%至0.62%之間。與全球主流ETF相比(例如VOO的0.03%、AOA的0.15%、台灣0050的0.18%、00878的0.46% 以上為參考值,以最新數據為主),仍屬高費用產品。

2. 缺乏稅賦誘因

目前TISA並未提供類似日本NISA、英國ISA那樣的股息免稅或資本利得免稅優惠。僅能享有現行台灣稅制下的股息抵減與分離課稅,無任何新增稅務好處

3. 政策溝通過度強調短期誘因

部分投資人因「免手續費、低門檻」而快速進場,卻忽略了長期持有、資產配置、費用控管的重要性,容易落入「工具導向」而非「目標導向」。

三、與市場替代方案比較

raw-image

結論明顯:若以長期報酬率與費用控管為核心目標,ETF勝出;若以行為誘導與投資啟蒙為目標,TISA具有其政策價值

四、政策建議:走向真正的全民理財時代

為讓TISA成為真正有助於退休保障與財富增長的制度,建議政策單位考慮以下改進方向:

  1. 引入稅賦優惠
    例如股息免稅、資本利得免稅額度、投資金額可部分抵減所得稅等,參考日本、美國等制度設計。
  2. 費用再下修
    引入ETF作為TISA投資選項,促進費率競爭,真正做到普惠金融。
  3. 教育與行為金融導入
    強化投資教育,協助大眾理解「目標設定」「長期持有」「費用重要性」。

五、給新手投資人的建議

  1. 若您希望輕鬆入門、被動儲蓄,TISA是可接受的起點,但投入資金應審慎控制
  2. 若您希望追求長期資產成長、費用最小化,直接定期定額分散ETF(如VT、VOO、AOA)將是更高效選擇。
  3. 別被短期行銷吸引,投資的本質是:長期、紀律、複利

結語

TISA 是台灣金融政策的一步創新,但「養成投資習慣」只是起點,真正的目標應是讓每一位國民在20年、30年後能夠擁有足以保障尊嚴退休生活的資產累積。

政策必須持續優化,投資人也應以長期目光審視自己的選擇,這才是「個人儲蓄帳戶」真正的價值所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tan Wu 吳信典
30會員
150內容數
我是 Stan Wu 吳信典。 我相信:「我們從程式設計的邏輯世界走來,以為萬物都能被預測與控制,直到遇見 AI,才發現智慧不只是規則的堆疊,而是滲透在無數經驗中的模糊與真實。」 我也始終堅信:「簡單,就是極致的美學。」
Stan Wu 吳信典的其他內容
2025/07/06
一個南非出生的億萬富翁,能否用Tesla和SpaceX的成功模式顛覆美國政治?當科技巨頭遇上政治現實 2025年7月5日,世界首富伊隆·馬斯克在X平台上宣布了一個震撼政壇的消息:「美國黨正式成立,還給你們自由。」這個看似簡單的社群媒體貼文,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政治野心?
Thumbnail
2025/07/06
一個南非出生的億萬富翁,能否用Tesla和SpaceX的成功模式顛覆美國政治?當科技巨頭遇上政治現實 2025年7月5日,世界首富伊隆·馬斯克在X平台上宣布了一個震撼政壇的消息:「美國黨正式成立,還給你們自由。」這個看似簡單的社群媒體貼文,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政治野心?
Thumbnail
2025/07/03
150年前,從基隆走到台北,是許多人不得不為的日常——那時沒有鐵路,沒有公路,只有腳步與耐心,距離是真實而具體的存在。50年前,打一通國際電話需要精心安排與高昂費用。
Thumbnail
2025/07/03
150年前,從基隆走到台北,是許多人不得不為的日常——那時沒有鐵路,沒有公路,只有腳步與耐心,距離是真實而具體的存在。50年前,打一通國際電話需要精心安排與高昂費用。
Thumbnail
2025/07/02
您以為自己只是分享幾張家庭照片?不久前,自己用 iCloud 使用多年的共享相簿時,赫然發現其中一本從所有裝置上忽然完全消失。我是那本相簿的建立者,它裡面存放的是與家人出遊的照片與珍貴留言。照片不見固然讓人焦慮,但更令我困惑的是:這本相簿曾經開啟「公開網站」分享嗎?它現在在哪裡?還有人看得到它嗎?
Thumbnail
2025/07/02
您以為自己只是分享幾張家庭照片?不久前,自己用 iCloud 使用多年的共享相簿時,赫然發現其中一本從所有裝置上忽然完全消失。我是那本相簿的建立者,它裡面存放的是與家人出遊的照片與珍貴留言。照片不見固然讓人焦慮,但更令我困惑的是:這本相簿曾經開啟「公開網站」分享嗎?它現在在哪裡?還有人看得到它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先來看看以下新聞: 下半年AI需求持績擴大 星展銀行上調台灣今年GDP從3.5%到4.2%
Thumbnail
先來看看以下新聞: 下半年AI需求持績擴大 星展銀行上調台灣今年GDP從3.5%到4.2%
Thumbnail
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單靠薪水儲蓄來累積到894萬台幣的流動資產是相當困難的。然而,根據台灣家庭資產的中位數來看,許多家庭能達到這一數字,這主要歸因於家庭資產通常包括多種資產形式,不僅僅限於現金或流動資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房產及其他資產的增值並不等同於流動資產的大幅增長。
Thumbnail
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單靠薪水儲蓄來累積到894萬台幣的流動資產是相當困難的。然而,根據台灣家庭資產的中位數來看,許多家庭能達到這一數字,這主要歸因於家庭資產通常包括多種資產形式,不僅僅限於現金或流動資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房產及其他資產的增值並不等同於流動資產的大幅增長。
Thumbnail
「壽險業投資國外22兆元,投資國內公建卻僅1,300億元...金管會保險局長指出,若將國外投資總額上限降至25%,壽險會有9.26兆元要被迫移回國內,且不說國內債市無法吸納龐大的資金…現在強迫匯回,可能要實現虧損,間接導致保險公司無法提供適足的保單」 讓我們來研究一下,保險局長說的有道理嗎?
Thumbnail
「壽險業投資國外22兆元,投資國內公建卻僅1,300億元...金管會保險局長指出,若將國外投資總額上限降至25%,壽險會有9.26兆元要被迫移回國內,且不說國內債市無法吸納龐大的資金…現在強迫匯回,可能要實現虧損,間接導致保險公司無法提供適足的保單」 讓我們來研究一下,保險局長說的有道理嗎?
Thumbnail
臺灣自去年初脫離疫情影響後,經濟持續成長並超越疫情前表現。文章分析了臺灣的GDP、消費、出口、通膨、薪資、失業率、股市表現和各項隱憂因素,並提出對臺灣下半年股市發展的投資建議。
Thumbnail
臺灣自去年初脫離疫情影響後,經濟持續成長並超越疫情前表現。文章分析了臺灣的GDP、消費、出口、通膨、薪資、失業率、股市表現和各項隱憂因素,並提出對臺灣下半年股市發展的投資建議。
Thumbnail
筆記-財經皓角-24.04.01 *中信統計的台灣高資產客群,2023年總資產1億元以上的人數共有11萬人,預估到2027年會增加到13.7萬人, 2023年台灣總體個人財富總額194兆,預估2027年增加到243兆元。 2023年高資產族群的財富總額32兆,預估2027年增加到46兆元。
Thumbnail
筆記-財經皓角-24.04.01 *中信統計的台灣高資產客群,2023年總資產1億元以上的人數共有11萬人,預估到2027年會增加到13.7萬人, 2023年台灣總體個人財富總額194兆,預估2027年增加到243兆元。 2023年高資產族群的財富總額32兆,預估2027年增加到46兆元。
Thumbnail
探討從貨幣面、政策面、產業面的角度來分析,為何我覺得這兩三年會是台灣房地產多頭的Party盛宴,並且用底層邏輯思考,營建產業就是最大受惠者;另外,金融產業也會是另一個潛在受惠族群,搭配今年殖利率行情,相信會有滿滿報酬收穫的!
Thumbnail
探討從貨幣面、政策面、產業面的角度來分析,為何我覺得這兩三年會是台灣房地產多頭的Party盛宴,並且用底層邏輯思考,營建產業就是最大受惠者;另外,金融產業也會是另一個潛在受惠族群,搭配今年殖利率行情,相信會有滿滿報酬收穫的!
Thumbnail
概述:2023 年台灣累積超過 2,100 件成功的群眾集資案例、創下有史以來新高紀錄,然而,集資金額加總約 35.6 億台幣,略低於 2022 年的 37.7 億台幣;贊助人次加總約 92 萬人次,則是自 2020 年以來,首度跌破百萬人次。 2023 年台灣群眾集資產業的「破千萬台幣集資計畫件
Thumbnail
概述:2023 年台灣累積超過 2,100 件成功的群眾集資案例、創下有史以來新高紀錄,然而,集資金額加總約 35.6 億台幣,略低於 2022 年的 37.7 億台幣;贊助人次加總約 92 萬人次,則是自 2020 年以來,首度跌破百萬人次。 2023 年台灣群眾集資產業的「破千萬台幣集資計畫件
Thumbnail
**經濟增長預測**:台灣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CIER)將2024年台灣GDP增長預測提升至3.10%,高於先前的3.03%預測。這一修正預測是由於私人投資的反彈所驅動,高於2023年預期的1.41%增長。
Thumbnail
**經濟增長預測**:台灣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CIER)將2024年台灣GDP增長預測提升至3.10%,高於先前的3.03%預測。這一修正預測是由於私人投資的反彈所驅動,高於2023年預期的1.41%增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