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宣布成立「美國黨」:3600億美元能打破160年的兩黨鐵幕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一個南非出生的億萬富翁,能否用Tesla和SpaceX的成功模式顛覆美國政治?

引言:當科技巨頭遇上政治現實

2025年7月5日,世界首富伊隆·馬斯克在X平台上宣布了一個震撼政壇的消息:「美國黨正式成立,還給你們自由。」這個看似簡單的社群媒體貼文,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政治野心?而一個曾經成功顛覆汽車、太空產業的創新者,能否同樣顛覆美國根深蒂固的兩黨制?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科技與財經交集的研究愛好者,帶著好奇心,試著深入挖掘了這個事件的各個層面,結果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

馬斯克的「美國黨」到底是什麼?

宣布的時機與背景

馬斯克的這個決定並非突發奇想。它源於他與前盟友川普總統就「一個大而美的法案」產生的激烈分歧。這項法案將債務上限提高了創紀錄的5兆美元,讓馬斯克這位曾經的政府效率部負責人徹底爆發。

在7月4日美國獨立日當天,馬斯克在X上發起民調,問他的2.2億粉絲:「是時候在美國創建一個真正代表中間80%民眾的新政黨了嗎?」結果超過120萬人參與投票,65.4%的人說「是」。

raw-image

「美國黨」的政治定位

馬斯克聲稱,這個新黨將專注於:

  • 財政保守主義:減少政府開支和國債
  • 代表中間派:服務於「被兩大黨忽視的80%美國人」
  • 戰略性布局:僅瞄準「2-3個參議院席位和8-10個眾議院選區」

這個策略顯示馬斯克並非要全面挑戰兩黨制,而是想創造一個「平衡力量」,在關鍵議題上擁有決定性投票權。

現實檢查:3600億美元的侷限性

法律地獄:50州註冊的惡夢

許多人以為有錢就能解決一切,但美國的政黨註冊制度設計得就像一座迷宮。馬斯克需要在全美50個州分別註冊,每個州都有不同的:

  • 簽名要求:從數千到數十萬不等
  • 得票門檻:必須在選舉中達到特定比例
  • 時間限制:某些程序可能需要數年完成
  • 法律挑戰:民主、共和兩黨的律師團隊虎視眈眈

選舉法專家布雷特·卡佩爾直言:「只有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才能認真嘗試創建新的美國政黨。」

金錢的邊際效用遞減

更諷刺的是,馬斯克的財富優勢在政黨建設上受到嚴格限制。《McCain-Feingold兩黨競選改革法案》規定,個人對政黨的捐款上限僅約45萬美元(來源:CNN報導)。這意味著即使是擁有約3600億美元淨資產的世界首富(來源:Bloomberg 2025年7月4日數據),也無法像創辦企業那樣直接「注資」一個政黨。

人性因素:比法律更難突破的壁壘

90%的政治忠誠度

數據顯示(來源:Newsweek民調分析),約90%的美國人積極認同民主黨或共和黨。這種認同往往跨越世代傳承,形成強大的政治身份認同。對許多美國人來說,政黨偏好就像宗教信仰一樣根深蒂固。

馬斯克的形象包袱

更糟的是,馬斯克在兩黨支持者中都不受歡迎(來源:多項民調數據):

  • 民主黨支持者:僅7%願意支持馬斯克的政黨
  • 共和黨支持者:儘管興趣較高,但仍「更忠於川普而非馬斯克」

人才荒:沒有人想當炮灰

優秀的政治人才通常不願冒險加入第三黨,原因很現實:

  • 勝選機會渺茫
  • 職業發展前景不明
  • 可能遭到主要政黨「報復」

歷史的殘酷教訓

羅斯·佩羅的18.9%得票率神話

1992年,億萬富翁羅斯·佩羅獲得了18.9%的普選票(來源:美國國家檔案館)——這在第三黨歷史上已經是驚人成就。但結果呢?他連一張選舉人票都沒拿到。這完美詮釋了美國「贏者全拿」制度對第三黨的殘酷。

160年的制度慣性

美國兩黨制已經運行超過150年,期間無數次第三黨挑戰都以失敗告終。這不是偶然,而是制度設計的必然結果。

替代策略:從內部改革 vs 外部挑戰

茶黨模式的啟示

反觀茶黨運動,它選擇在共和黨內部進行「敵意接管」,最終成功影響了共和黨的政策方向和候選人選擇。這種「體制內革命」可能比體制外挑戰更有效。

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的靈活性

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AC),全名為「僅獨立開支型政治行動委員會」(Independent Expenditure Only Committee),是美國自2010年起興起的一種特殊政治資金募集組織。

如果創建新政黨太困難,馬斯克仍可透過超級PAC發揮巨大影響力。他可以:

  • 向超級PAC投入無限資金
  • 支持獨立候選人(選票准入相對容易)
  • 在初選中支持理念相近的候選人

前瞻分析:馬斯克的真實意圖

提示:以下為個人主觀的分析性觀點,非確定事實

這可能只是政治姿態

從商業策略角度,馬斯克的「美國黨」宣言更像是:

  • 談判籌碼:向川普和共和黨施壓
  • 品牌建設:鞏固其「政治局外人」形象
  • 議題設定:將財政責任議題推上台前

務實的妥協路線

馬斯克最終可能採取的策略:

  1. 選擇性介入:僅在關鍵搖擺選區行動
  2. 議題驅動:圍繞特定政策目標動員
  3. 初選策略:在共和黨內部培養盟友

對台灣的啟示

民主制度的韌性與僵化

台灣也是兩大政黨主導的政治格局,民眾黨等第三勢力的崛起經驗或許能為理解美國政治提供另一個視角。但關鍵差異在於:台灣的比例代表制為小黨提供了生存空間,而美國的制度設計則幾乎完全排斥第三黨。

科技企業家的政治野心

無論是馬斯克還是台灣的科技業領袖,都面臨著如何將商業成功轉化為政治影響力的挑戰。關鍵在於理解政治遊戲的規則與商業邏輯的根本差異。

結論:創新者的政治現實主義

馬斯克確實宣布成立了「美國黨」,這是事實。但這更像是一次政治實驗的開始,而非革命的號角。

作為一名美股投資敏感者,小弟認為馬斯克最終或許會發現:在政治領域,錢和技術創新並非萬能。150多年的制度慣性、深層的文化認同、以及兩黨建立的法律防火牆,構成了比任何技術挑戰都更難突破的障礙。

但這並不意味著馬斯克毫無影響力。關鍵在於他是否願意放下「顛覆者」的身段,學會在現有制度框架內發揮影響力。

畢竟,即使是馬斯克,也無法重新發明美國政治的基本規則。

你認為馬斯克的「美國黨」會成功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tan Wu 吳信典
25會員
137內容數
我是 Stan Wu 吳信典。 我相信:「我們從程式設計的邏輯世界走來,以為萬物都能被預測與控制,直到遇見 AI,才發現智慧不只是規則的堆疊,而是滲透在無數經驗中的模糊與真實。」 我也始終堅信:「簡單,就是極致的美學。」
Stan Wu 吳信典的其他內容
2025/07/03
150年前,從基隆走到台北,是許多人不得不為的日常——那時沒有鐵路,沒有公路,只有腳步與耐心,距離是真實而具體的存在。50年前,打一通國際電話需要精心安排與高昂費用。
Thumbnail
2025/07/03
150年前,從基隆走到台北,是許多人不得不為的日常——那時沒有鐵路,沒有公路,只有腳步與耐心,距離是真實而具體的存在。50年前,打一通國際電話需要精心安排與高昂費用。
Thumbnail
2025/07/02
您以為自己只是分享幾張家庭照片?不久前,自己用 iCloud 使用多年的共享相簿時,赫然發現其中一本從所有裝置上忽然完全消失。我是那本相簿的建立者,它裡面存放的是與家人出遊的照片與珍貴留言。照片不見固然讓人焦慮,但更令我困惑的是:這本相簿曾經開啟「公開網站」分享嗎?它現在在哪裡?還有人看得到它嗎?
Thumbnail
2025/07/02
您以為自己只是分享幾張家庭照片?不久前,自己用 iCloud 使用多年的共享相簿時,赫然發現其中一本從所有裝置上忽然完全消失。我是那本相簿的建立者,它裡面存放的是與家人出遊的照片與珍貴留言。照片不見固然讓人焦慮,但更令我困惑的是:這本相簿曾經開啟「公開網站」分享嗎?它現在在哪裡?還有人看得到它嗎?
Thumbnail
2025/06/30
重新定義:Wealth、Rich、Fortune 的三種財富結構,在開始討論金融資產之前,我們需要先釐清語言與觀念的根基。傳統上,「財富」往往被簡化為金錢或收入的多寡,但實際上,我們面對的是三種本質迥異的結構。
Thumbnail
2025/06/30
重新定義:Wealth、Rich、Fortune 的三種財富結構,在開始討論金融資產之前,我們需要先釐清語言與觀念的根基。傳統上,「財富」往往被簡化為金錢或收入的多寡,但實際上,我們面對的是三種本質迥異的結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科技界和政治圈掀起巨浪的消息來了!特斯拉和SpaceX的CEO馬斯克公開表態支持川普,這一舉動打破了科技巨頭在政治立場上的傳統中立態度。究竟這意味著什麼?為什麼馬斯克會做出如此大膽的決定?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這個引人注目的話題。
Thumbnail
在科技界和政治圈掀起巨浪的消息來了!特斯拉和SpaceX的CEO馬斯克公開表態支持川普,這一舉動打破了科技巨頭在政治立場上的傳統中立態度。究竟這意味著什麼?為什麼馬斯克會做出如此大膽的決定?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這個引人注目的話題。
Thumbnail
特斯拉(Tesla)這個名字在科技界已經成為創新和改變的代名詞,而Elon Musk,這位充滿爭議且雄心勃勃的CEO,無疑是推動這家公司不斷向前的重要力量。然而,最近關於Elon Musk 2018年CEO薪酬方案的法律訴訟,不僅挑戰了Musk的領導地位,也揭示了背後可能潛藏的複雜政治動機。
Thumbnail
特斯拉(Tesla)這個名字在科技界已經成為創新和改變的代名詞,而Elon Musk,這位充滿爭議且雄心勃勃的CEO,無疑是推動這家公司不斷向前的重要力量。然而,最近關於Elon Musk 2018年CEO薪酬方案的法律訴訟,不僅挑戰了Musk的領導地位,也揭示了背後可能潛藏的複雜政治動機。
Thumbnail
據報導,特斯拉CEO馬斯克在X上轉推一段賈伯斯談及雇用頂尖人才的影片,分享的文字認同了賈伯斯的「A級人才理論」:只雇用最優秀的人才,藉由建立A級人才團隊達到成功目的。賈伯斯的創業哲學:經營一家優秀能永續經營的企業!創新精神:如果我們不推翻自己,那就等著被別人給顛覆! (See:數位時代,202
Thumbnail
據報導,特斯拉CEO馬斯克在X上轉推一段賈伯斯談及雇用頂尖人才的影片,分享的文字認同了賈伯斯的「A級人才理論」:只雇用最優秀的人才,藉由建立A級人才團隊達到成功目的。賈伯斯的創業哲學:經營一家優秀能永續經營的企業!創新精神:如果我們不推翻自己,那就等著被別人給顛覆! (See:數位時代,202
Thumbnail
Elon Musk 是一位傳奇企業家,創辦了多家知名公司,如 PayPal、SpaceX、Tesla、The Boring Company、Neuralink 等等。本文介紹馬斯克的創業經歷,包括創辦公司的過程和一些成功與爭議,並探討他所推崇的「第一性原理」思考方式及未來可能的新創業故事。
Thumbnail
Elon Musk 是一位傳奇企業家,創辦了多家知名公司,如 PayPal、SpaceX、Tesla、The Boring Company、Neuralink 等等。本文介紹馬斯克的創業經歷,包括創辦公司的過程和一些成功與爭議,並探討他所推崇的「第一性原理」思考方式及未來可能的新創業故事。
Thumbnail
   在特斯拉電動車創辦人馬斯克的傳記問世後,引起了一波大家討論的風潮,除了想在傳記中尋找馬斯克成功的秘訣之外,更大部分是想要了解這位傳奇人物的成長故事。因為成功經驗難以被複製,但增長見聞卻一定是可以做到的。而在講述到馬斯克在製作火箭時成本要降低,把一些原本要由第三方廠商製作的零件轉由自己公
Thumbnail
   在特斯拉電動車創辦人馬斯克的傳記問世後,引起了一波大家討論的風潮,除了想在傳記中尋找馬斯克成功的秘訣之外,更大部分是想要了解這位傳奇人物的成長故事。因為成功經驗難以被複製,但增長見聞卻一定是可以做到的。而在講述到馬斯克在製作火箭時成本要降低,把一些原本要由第三方廠商製作的零件轉由自己公
Thumbnail
OpenAI高層反駁了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週四提起的一場官司中的指控,聲稱特斯拉首席執行官表達了對不再是這家人工智能初創公司的一部分感到遺憾。該訴訟深入探討了馬斯克的貢獻,稱他在2016年至2020年9月間向OpenAI提供了超過4400萬美元,並在公司的早期里程碑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Thumbnail
OpenAI高層反駁了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週四提起的一場官司中的指控,聲稱特斯拉首席執行官表達了對不再是這家人工智能初創公司的一部分感到遺憾。該訴訟深入探討了馬斯克的貢獻,稱他在2016年至2020年9月間向OpenAI提供了超過4400萬美元,並在公司的早期里程碑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Thumbnail
2.5 Elon Musk(及其支持者) 在過去一年中,沒有比 Elon Musk(馬斯克)、Tucker Carlson 和 Vivek Ramaswamy 這三位更重要的異端人物在(與加密相關的)政治領域出現。(這打破了常規的敘事!) X 的未來可能因廣告商抵制而受到質疑,但 Elo
Thumbnail
2.5 Elon Musk(及其支持者) 在過去一年中,沒有比 Elon Musk(馬斯克)、Tucker Carlson 和 Vivek Ramaswamy 這三位更重要的異端人物在(與加密相關的)政治領域出現。(這打破了常規的敘事!) X 的未來可能因廣告商抵制而受到質疑,但 Elo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