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 Dway >
你是否也曾想過:「到底要賺多少,才有機會存到1000萬?」 是不是總覺得這個數字遙不可及,只屬於醫師、科技業金字塔頂端、或中樂透的人?這篇文章,我將從我過去20年在台商與外商的職涯經驗、以及身邊真實案例出發,分享3個關鍵思維與行動策略,讓你一步步打造專屬於自己的千萬計畫。
其實我想跟你分享一個真實的觀點:40歲前存到1000萬,真的不是夢。 但它絕對不是靠「省錢就有用」、「加班爆肝」或是「運氣好剛好買到標股」。
🎯 第一步:設下明確目標與存錢節奏
🧠 先問自己:為何是1000萬?
很多人一開始就問「怎麼做?」但更重要的,Dway認為其實是「為什麼要做到?」
📌 1000萬的意義可能是:
- 擁有一筆不被工作綁死的安全資產
- 能買下不靠家人資助的第一間房
- 或是,打造未來 45 歲可選擇「半退休」的自由人生
🎯 目標導向的資產累積,才會讓你撐得下去。
💡 實作工具:逆推存錢公式
假設你現在 30 歲,想在 40 歲前達到 1000 萬:
- 距離目標時間:10 年
- 你可以每月存多少?年報酬可預期多少?
✅ 如果每月可存 30,000 元,投入年報酬率 7% 的資產(如全球指數 ETF),10 年後資產將約達:
🔢 約 520 萬元,還差 480 萬
✅ 所以你可能需要:
- 調高月儲蓄(→薪資提升、開源)
- 提高報酬率(→資產配置、長期持有)
- 延長時間或適度設定副收入
🚀 第二步:提升主動收入才是關鍵引擎
你無法靠省錢省出 1000 萬,但你可以靠提升收入存到它。
👔 我在外商的薪水成長歷程(真實分享)
年資 轉職策略 年薪(含獎金)
5年 從中型台商 → 外商Tier2 約 120 萬
8年 機會導向轉職 → 外商Tier1 約 180 萬
12年 拿下海外專案機會 約 280 萬
🎯 重點從來不是在哪裡上班,而是你是否願意為自己加薪而戰。
💼 主動收入成長三招
方法 解法
1. 打造可遞延的專業價值 如報告簡報技巧、資料分析、專案統籌
2. 把工作變作品集 定期整理成績與案例,方便內推或轉職
3. 每兩年盤點市場行情 不只是跳槽,而是了解自己價值,主動升級職涯軌跡
💡 我常建議年輕同事:不要怕跳,怕的是你在一個不成長的位置上待太久。
💹 第三步:學會讓錢滾錢(複利+風險控管)
📌 存錢 ≠ 投資,光把錢擺在銀行不夠
真正打造資產的關鍵是「複利」。年報酬率每多1%,10年後差距可高達數十萬元!
🧾 三種投資類型建議:
類型 特點 建議工具
保守型 資產保值 定存、高利數位帳戶
穩健型 5~7% 年報酬 高股息 ETF/美股藍籌
成長型 8%↑ 年報酬 全球型 ETF、美股指數基金
👣 讀者真實案例:Kay 小姐的千萬計畫
- 31 歲起開始記帳+設定「每年儲蓄 40%」
- 主動從內勤轉職專案管理,提高年薪至 150 萬
- 將閒錢定期投入 00929+美股 ETF,年化報酬穩定約 7%
- 38 歲達成千萬資產(存款+投資總和)
她說:「我不是投資高手,也沒賺爆過,只是夠紀律、夠早開始。」
✅ 小結:千萬資產,其實就是千個小決定的總和
關鍵 行動要點
🎯 設目標 1000 萬代表什麼意義?
💼 賺更多 提升主動收入才是王道
💰 投得對 複利+風控,資產配置長期穩健
📊 定期複盤 每半年重新盤點財務與目標距離
🧠 給自己的行動任務:
- 開啟記帳 App,檢視你的存錢比例
- 用試算表預估目前累積資產與報酬率,10年後落點在哪
- 設定下一個加薪或轉職的具體行動目標
- 選一個適合自己的 ETF,每月固定投入一小筆資金
💡 別小看 1 萬的力量,10 年後,那可能是你成就財務自由的種子。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也歡迎給Dway一個讚或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