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問題你一定不陌生。每個面試的最後關卡,就是開出薪資這張牌。「你現在年薪多少?希望調幅幾%?」
「這是我們的預算,你能接受嗎?」
問得好,不只多爭取幾萬年薪,更可能讓主管對你刮目相看;問得差,不但吃虧,還可能被貼上「沒準備、太現實」的標籤。
我在台商與外商工作近 20 年,歷經 3 次跨公司跳槽、2 次內部升遷,以及無數次主管視角的面試經驗。這篇文章我想和你分享:
- 求職談薪該怎麼問才不失分?
- 談加薪、換工作前該準備什麼?
- 怎麼讓主管對你的薪資期待「買單」?
這些不是理論,而是我自己、同事與帶領過的新人們的實戰經驗。
🎯 一、為何你總覺得「談薪資」很尷尬?
首先,我們先解構「為什麼談薪資令人不舒服」:
- 怕說高了被刷掉
- 怕說低了吃虧
- 怕顯得太勢利或急功近利
- 沒有市場資訊,不知道該怎麼開口
但實際上,大多數主管都知道「談薪水」是面試中重要一環,他們並不怕你問,反而怕你「亂問」。
所以,我常對準備跳槽的朋友說:
✨「不是不能談,而是要談得讓對方佩服你。」✨
🧠 二、職場中最「加分」的問法是什麼?
✅ 實例1:我第一次跳槽談薪——從45萬跳到65萬
當時我從一家台系電子公司轉職到一家新創科技公司。對方問我:
「你目前的薪資結構是怎樣?有什麼期待嗎?」
我並沒有直接報價,而是這樣回:
👉「我目前總年薪大約在45萬,這次希望找到一個不只薪資更好,發展空間也更明確的職位。如果公司能給我6x萬的水準,我相信可以創造更多價值。」
這樣的回答方式,讓對方知道:
- 我有準備,不是亂喊
- 我是重視成長而非單看錢
- 我給了一個「合理範圍」而非硬性數字
結果最後談成 65 萬,還有績效獎金。
🧠 三、跳槽前,請先「自己問自己」這3件事:
在你打算跳槽、談薪資之前,建議先思考以下 3 個問題:
1️⃣ 你希望加薪幾%?依據是什麼?
不是每個人都能「一次加薪30%」,特別是從舒適圈出走。你可以參考:
- 同職務的市場行情(Glassdoor、求職網站、朋友資訊)
- 自己目前薪資結構(底薪、獎金、津貼)
- 是否換產業、城市、職能
✅ 實例2:朋友從製造業轉職科技業的薪資翻倍
我朋友 Yuki 原本在傳產當行銷企劃,年薪約 60 萬,後來轉職到一家新創 SaaS 公司,談到了 95 萬。
她花了一個月準備面試資料與產業調查,並透過朋友介紹拿到內部參考薪資區間,才讓對方理解她「跨產業跳槽」不只是來學習,而是能馬上貢獻。
2️⃣ 你能證明「你值這個錢」嗎?
不是說得漂亮就能拿高薪,最有說服力的,是你過去的貢獻與績效。
所以請準備好以下素材:
- 過去年度績效成果、專案數據
- 你解決過的難題、創造的價值
- 可量化的成果(提高營收、改善流程、降低成本等)
✅ 實例3:工程師跳槽靠「自製成就簡報」
我帶過一位年輕工程師 Alex,在跳槽時沒有太高學歷或大公司經驗,但他在面試中用 5 頁簡報清楚列出過往做過的案子、工具、績效與改善數據。
主管一看就點頭:「這人很實在,給他高一階的薪級。」
他最後不只順利上岸,薪水也加了 20%以上。
3️⃣ 面試後該怎麼回應「薪資詢問」?
千萬不要說:「都可以配合公司預算」或「依公司制度為主」——這會讓你顯得缺乏主見,甚至讓HR想壓價。
比較好的回答是這樣:
💬「根據我的經驗與對這個職務的了解,期望薪資能落在 XXX〜XXX 區間。當然,若整體職涯發展空間合適,我也願意有彈性調整。」
這樣的語氣展現出:
- 你清楚自己的價值
- 你尊重對方制度
- 願意談判,非堅持己見
🧾 四、跳槽談薪的常見錯誤(務必避免)
- 沒做功課就亂喊價:「我覺得我應該可以拿到100萬吧…」
- 只看錢,不看整體福利制度(獎金、分紅、股票、假期)
- 過度強硬或太強調錢的部分
- 談薪時太謙虛,或不好意思提期待
記得,職場談薪,是職業對職業的交流,不是討價還價的市場。
🔚 結語:讓對方尊重你,從你怎麼談薪水開始
你怎麼談薪水,就代表你怎麼看待自己。
不是講得漂亮就會加薪,而是你要懂得:
- 用數據與成就說服對方
- 結合市場行情與職涯規劃
- 展現合作意願而非僵硬喊價
我常說,跳槽不是跳薪水,是跳思維與價值。真正厲害的職場人,不是用加薪證明自己,而是讓對方願意付出更多去留住你。
如果你也正在考慮職涯轉換,請記得:開口說出你值多少,是職場最基本的自我尊重。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給Dway一個讚或是留言,你們的鼓勵是我創作的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