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End Credits: How I Broke Up with Hollywood
作者:Patty Lin推薦度:★★★ 3/ 5
有聲書表現:★★★★ 4 / 5
購書平台:Amazon(電子書)/ Audible(有聲書)
⬛不是婆媳問題,而是話語權問題
曾經,有客戶像是要傳授秘笈那樣,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如果這段感情有讓我學到什麼,那就是——永遠不要住進男方的家。」
起初,我以為她說的是與婆家同住的問題,隨口應道:「對啊,這樣很容易有婆媳糾紛。」
她搖搖頭,說:「我說的不是這個。當然,住在婆家確實會有摩擦,但就算男方自己有房子,一個人住,也不要直接搬進去。」
我好奇地問:「為什麼?」
她說:「因為那裡永遠是『他的家』,而不會是『你的家』。那是他早已習慣的空間,東西怎麼擺、生活怎麼過,全都得依著他。你搬進去,就得配合他的規則、他的節奏,沒得選。當初應該要兩個人一起找房子、一起布置,才能掌握話語權,也才有『我們』的家。」
當下我只是敷衍地點點頭,心想那不過是她個人的經驗罷了,聽聽就好。
⬛《End Credits》點亮遲來的理解
但剛剛聽這本《End Credits》時,聽到某個段落,突然間,好像串起來了。
這本是台裔女編劇打滾好萊塢的回憶錄。
作者從小因黃色臉孔吃了不少虧。明明英文是母語,識字程度和作文能力比同齡程度好(而且還是好很多那種),卻老是被分到英語補救班;長大後,進入白人為主導的影視產業,不是被當成「多元神主牌」,就是當空氣,不論是前者還後者,都無足輕重。
除了適應外在環境的刻板印象外,還得面對移民世代間的代際衝突。
⬛當家不是你的家:空間即權力,你活在誰的世界裡?
作者跟媽媽的關係很緊張。
某一年,她出車禍,媽媽特地從紐約飛來加州照顧她。
想到媽媽要來跟自己同住,還不如直接往生。
但有趣的是,如果換成作者回媽媽家,一切又變得相安無事。
作者耙梳這種奇妙的心理,得出的心得是:「當我搬出來之後,這個空間是我的地盤,我有自己的規矩。媽媽來,是進入我的世界,自然會產生排斥,如果又唸東唸西,就爆炸了;但如果是我回媽媽家,則是回到小時後,回到既定的遊戲規則裡,自然也不需要爭奪領域,和平反而成為可能。」
空間即政治——無論是夫妻,還是親子,都一樣。
遲了這麼多年,方了悟客戶當初的諄諄,我道行實在太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