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ginner's Mind》:聽馬友友的所思所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書名:Beginner's Mind

作者:Yo-Yo Ma

推薦度:★★★★★ 5/ 5

有聲書表現:★★★★★ 5 / 5

購書平台: Audible(有聲書)



⬛以為是心靈雞湯,其實是聽覺盛宴

這兩天我聽的有聲書是《In with the Devil》,講一個毒梟受刑人被美國檢察官派去當臥底好換取提早出獄,該受刑人的臥底對象是聲名狼藉的殺人犯,這個故事才聽到1/3,我就被Audible推出馬友友的音樂書《Beginner's Mind》給轉移注意力了。

老實說,看到Beginner's Mind這樣的主題,我以為是那種要大家回到初心、莫忘初衷的,然後再告訴大家音樂有多好多有愛之類的,衝著朗讀者是馬友友,再加上Audible打著Hear an Icon Never Before的口號,二話不說,立刻聽了。

這下不得了了,真的太好聽了,算是我個人即時排行榜第一名!!!


以下內容嚴重爆雷,請斟酌閱讀!

⬛馬友友的人生橫斷面:從祖父到孫子

短短一個半小時,講述的視角非常有趣,從馬友友看著上一代到現在自己看著孫子,在這樣長達65年的人生經歷,自己在各階段的所思所想。

紀錄一下幾個我覺得有意思的小段落,當作一種書摘(不然依照《How to Talk About Books You Haven’t Read》的理論,讀書的目的就是在忘書,我怕最後忘到一絲也不剩了。)

談到跟自己父母的關係。

馬提到,曾經有一段時間,他的父母越來越在意他「應該長成什麼樣」勝過「他是誰」,馬友友有一天就受不了,直接跟父親談判,「你是要我做個乖兒子,還是希望我成為音樂家?乖兒子是放棄自我,但音樂家要有自己的聲音有自己的個性,這兩者是無法同時成立的,爸,你只能選一個。」


⬛天才的孤單與渴望

大師提到他15歲左右就在哥倫比亞大學及茱莉亞音樂學院跟大學生一起修課,表面上看起來很厲害,課程也很棒,但內心卻很渴望有同齡孩子可以一起玩耍聊天講些言不及義的東西。聽到這段的時候,內心突然浮現「啊~天才也是有天才的煩惱啊」的感慨。


⬛認同的追尋:標籤之外的自我

聽大師講著他從傳統古典玩到跨界玩很大的心路歷程,中間也穿插著很多歷史事件,比如說911以及2020年的新冠肺炎。這些歷史事件是如何與其個人自身經驗產生激盪與互動。

大師提到自己在某個人類學的課堂上,聽到某個原始部落的音樂,突然油生為何在西方的音樂教育體系下,沒有人想要好好去跟這樣的音樂對話。從這裡衍生出大師對「獨白」和「對話」的看法。

如果沒有嘗試想要對話,就沒有機會去認識他人,那也許永遠我們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跟自己獨白。而從這裡開始繼續延伸,其實就會涉及到我們對自己的認同。

關於「認同」很多人都在討論,我們會怎麼介紹自己呢?是亞洲人、臺灣人、美國人、音樂家、大提琴手、是個父親、有兩個孫子等等。這些可能不是「認同」,而只是「標籤」。馬提到,自己透過在求學時期,不務正業地修了很多亂七八糟的課,比如說人類學、文化學、天文學、生物學、歷史學,也修習法語、日語、中文、英語等等,這些看起來雜亂的東西卻某程度給與自己摸索的空間,形塑了他對自己的定位,可以從人類或宇宙歷史,以或長或短的時間座標中,去看自己與看自己周遭的環境。

在認同的討論上,他舉了自己的偶像大提琴家Pablo Casals的提醒,Casals曾經告訴馬,永遠不要忘記自己先是一個人類(human),其後才是音樂家(musician),最後最後才是一個大提琴手(cellist)。因此,在過日子的時候,不要只知道練琴練琴,永遠要記得出去外面打球XDDDD

不過,針對Casals的提醒,馬友友有個很有趣的註解。

他說,在某程度上,自己對自己的探索,時序卻是與Casals相反,先從一個大提琴手開始,慢慢意識到自己是音樂家,從對音樂有了更廣的認識後,再從音樂所給與的養分與視角,體認到自己對於「人類」這個身份應負起一定的「人類責任」。

人類可以是創意無限,但從他自己看到父親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終其一生的所作所為好像都在回應大戰所帶來的課題,而大戰也可以看到人類毫無極限的破壞力。書裡面也討論到人類未來何去何從,談到AI、智能監控、大數據操作等等對群體人類的影響,或許,回歸Beginner's Mind,褪去外在標籤,抽萃出人類最基本的價值,比如說真實、好奇心、信任、奉獻、合作等基本價值,共同摸索一起前行。


⬛天籟級有聲書,讓人完全沉浸

書摘先做到這裡,接下來我想講這本之所以在我個人即時排行第一名的原因。

首先,是馬友友的聲音質地非常好。通常我實在不太喜歡在通勤的時候聽男朗讀者所詮釋的故事,主要是男生音頻低,很容易被外面車聲蓋過去(話說,臺灣馬路上的噪音真的很驚人),這本完全沒有這個問題。而且隨著故事的進行,音樂都很巧妙地被帶進來,感覺上音樂本身就是獨立的narrator。

舉個例子來說,我非常喜歡用巴哈無伴奏開始,也用巴哈無伴奏結束的安排,巴哈無伴奏捨棄了其他音樂,單純就是大提琴,一把大提琴就是一個宇宙,乾淨純潔,用其始,用其終,非常呼應本書Beginner's Mind。音樂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了。

更重要的是,這本音樂書的後製混音實在做的太棒了。

Audible過去也有類似的「音樂書」,但人聲的頻率和音樂頻率混音後製沒弄好的話,聽者就得隨時一直去調整音量。這本完全沒有這個困擾,一氣呵成,天籟級享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這本真的好好看|選書交給我,閱讀交給你
10會員
55內容數
選書時光,翻開每一頁的驚喜。 這裡有: ✦ 中、英、日三語選書 ✦ 小說、散文、非小說、Audible有聲書 ✦ 精選書摘與心得 選書交給我們,閱讀交給你。 如果你也喜歡靜靜讀書、慢慢生活,歡迎追蹤我們,一起翻開每一頁的驚喜。
2025/07/23
《Everyone in My Family Has Killed Someone》是一部結合黑色幽默與懸疑推理的家庭謀殺小說,劇情圍繞一場家族聚會中的命案,每位成員都「不單純」。主角冷眼旁觀、語氣辛辣,道盡家庭間的情感債與責任紛爭。澳洲腔朗讀版本別具風味,是床上聆聽的極佳選擇。
Thumbnail
2025/07/23
《Everyone in My Family Has Killed Someone》是一部結合黑色幽默與懸疑推理的家庭謀殺小說,劇情圍繞一場家族聚會中的命案,每位成員都「不單純」。主角冷眼旁觀、語氣辛辣,道盡家庭間的情感債與責任紛爭。澳洲腔朗讀版本別具風味,是床上聆聽的極佳選擇。
Thumbnail
2025/07/17
Joey Hartstone 的《The Local》以德州馬歇爾市專利訴訟熱點為背景,描寫一名地頭蛇律師如何憑藉「理解陪審團」而脫穎而出。小說前段專利攻防精彩、法律八卦十足,後段卻意外轉向公式化謀殺案,雖略失期待,仍不失為部門道兼具的律政小說。
Thumbnail
2025/07/17
Joey Hartstone 的《The Local》以德州馬歇爾市專利訴訟熱點為背景,描寫一名地頭蛇律師如何憑藉「理解陪審團」而脫穎而出。小說前段專利攻防精彩、法律八卦十足,後段卻意外轉向公式化謀殺案,雖略失期待,仍不失為部門道兼具的律政小說。
Thumbnail
2025/07/10
Freida McFadden讓人欲罷不能,但若覺得套路漸顯重複,不妨試試 Nicola Sanders 的《Don't Believe Her》。這部心理驚悚小說圍繞一位神秘回歸的「童年好友」展開真假迷局,情節緊湊,結局連翻多轉,絕對讓人上癮。
Thumbnail
2025/07/10
Freida McFadden讓人欲罷不能,但若覺得套路漸顯重複,不妨試試 Nicola Sanders 的《Don't Believe Her》。這部心理驚悚小說圍繞一位神秘回歸的「童年好友」展開真假迷局,情節緊湊,結局連翻多轉,絕對讓人上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qrKjywjo7Q馬友友演奏的 天鵝 其實最近每天早上都還是有練習鋼琴,只是剛好遇到比較困難的曲子,需要「兩三天以上」練習的「熟成」,才能錄音。 真的很忙碌的在練習 天鵝 這首的伴奏,鋼琴部份。囧! 這右手看起來像水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qrKjywjo7Q馬友友演奏的 天鵝 其實最近每天早上都還是有練習鋼琴,只是剛好遇到比較困難的曲子,需要「兩三天以上」練習的「熟成」,才能錄音。 真的很忙碌的在練習 天鵝 這首的伴奏,鋼琴部份。囧! 這右手看起來像水
Thumbnail
這是我的舒伯特即興曲作品90號第二首,一共八頁密密麻麻的樂譜,上面記錄著第一次學習這首大曲時,老師要我先用視譜的方式解讀出來的和弦記號。
Thumbnail
這是我的舒伯特即興曲作品90號第二首,一共八頁密密麻麻的樂譜,上面記錄著第一次學習這首大曲時,老師要我先用視譜的方式解讀出來的和弦記號。
Thumbnail
原先不懂古典音樂的我,在多年後重新欣賞莫札特的古典樂曲,居然能與作曲家所要傳達的細膩情感產生了共鳴,因而獲得關於人生時刻表的深度體悟。
Thumbnail
原先不懂古典音樂的我,在多年後重新欣賞莫札特的古典樂曲,居然能與作曲家所要傳達的細膩情感產生了共鳴,因而獲得關於人生時刻表的深度體悟。
Thumbnail
最近你開始喜歡上拿筆隨意塗鴉, 也喜歡和馬麻比賽看誰是第一名, 所以馬麻就想說順水推舟, 來借一下有關相關的圖書囉。 《大家一起來畫畫》 雖然你目前還畫不出什麼具體形狀, 但馬麻還是很肯定你自己拿筆畫畫這件事, 覺得自主學習就是件好事。 這本書中
Thumbnail
最近你開始喜歡上拿筆隨意塗鴉, 也喜歡和馬麻比賽看誰是第一名, 所以馬麻就想說順水推舟, 來借一下有關相關的圖書囉。 《大家一起來畫畫》 雖然你目前還畫不出什麼具體形狀, 但馬麻還是很肯定你自己拿筆畫畫這件事, 覺得自主學習就是件好事。 這本書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主角在兒時被音樂老師霸凌的痛苦回憶,以及在京都與朋友相遇,開啟對爵士樂與Chet Baker的喜愛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他逐漸接受並擁抱音樂,與音樂產生關聯的人、地點、以及逝去的回憶成為他心中永恆的存在。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主角在兒時被音樂老師霸凌的痛苦回憶,以及在京都與朋友相遇,開啟對爵士樂與Chet Baker的喜愛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他逐漸接受並擁抱音樂,與音樂產生關聯的人、地點、以及逝去的回憶成為他心中永恆的存在。
Thumbnail
大約是在十多年以前,在公共電視台看了一個節目,裡面出現了一個音樂指揮家。在節目影片中有一段,是這名指揮家在翻閱一本厚厚的交響樂譜,隨後出現了他自己的旁白,大意是說當他看著樂譜的時候,他的腦海中會自動地出現各種樂器的聲音——它們依照樂譜裡的順序自動出現,開始交互起落、有強有弱,最後
Thumbnail
大約是在十多年以前,在公共電視台看了一個節目,裡面出現了一個音樂指揮家。在節目影片中有一段,是這名指揮家在翻閱一本厚厚的交響樂譜,隨後出現了他自己的旁白,大意是說當他看著樂譜的時候,他的腦海中會自動地出現各種樂器的聲音——它們依照樂譜裡的順序自動出現,開始交互起落、有強有弱,最後
Thumbnail
馬大文(Vanny Ma),寫歌的人(只是現在有點卡),寫字的人(偶爾會想長篇大論),講話的人(最新發現可以對著麥克風講三四十分鐘),可以一直不斷的重新介紹自己。
Thumbnail
馬大文(Vanny Ma),寫歌的人(只是現在有點卡),寫字的人(偶爾會想長篇大論),講話的人(最新發現可以對著麥克風講三四十分鐘),可以一直不斷的重新介紹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