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攝於2025年6月2日。
上一篇吉隆坡路名系列,寫到了邱德懿路(Jalan Khoo Teik Eee) ,於是就徒步到燕美路(Jalan Imbi),途徑這一帶順便走馬看花,拍些照片做些記錄。畢竟之前初到此地時,只大略的經過便往 敦拉薩國際貿易中心(The Exchange TRX) 商場的方向走去,未來得及看個仔細些,反倒先藉此寫出了一篇考察路名背後歷史人物的文章。
沿著邱德懿路走下去,就像走入了一個舊社區,兩旁的店鋪和樓上單位、組屋等都是外勞住宅,也由於今天公假,許多外勞也聚集在兩旁大街上。這也并非新鮮事,反正這一帶歷經多年,都已轉變成了外勞居住區,昔日的華人住戶早已不復存在,但仍能看到些依存的老中藥店。
其中,路的裏頭跟前段根本處於兩個世界,靠近燕美路大路由於是旅游區,有許多餐廳、咖啡舘、榴蓮店等專門招待游客的店家,裝潢嶄新,美輪美奐,和内面的外勞居住區的破敗和髒亂差天與地。
個人攝於2025年6月2日。
走到了丁字路口,看到了 何利路 (Jalan Horley)的路牌,基本仍是一群老牌組屋,住戶可看出皆爲外勞,偶爾發現底下的一樓單位,還有少數的華人仍居於此,與外勞爲鄰,在自己原本多數的社區變成了少數群體。
接著走左再向右轉入 亞伯拉罕路 (Jalan Abraham),往裏走,竟然還有半獨立式雙層排屋,其中角落唯一的獨立式雙層挂著“待售”的布條,裏頭好像還住著人,但應該也已承租給外勞。就像兩旁的雙層排屋,都由外勞群租住。再偶有發現有兩間仍有華人居住,其中一間招租或待售,只見一門前挂著“潁川”堂號的,仍安之若固。

個人攝於2025年6月2日。
亞伯拉罕路無出口,必須右轉繞一圈回到何利路方向,從那裏眺望,那被 甘榜斑蘭路 (Jalan Kampung Pandan)切成兩塊的何利路頭尾,只是靠近時代廣場(Berjaya Times Square)的那側,已被鐵皮所封住,根本看不到所以然。

個人攝於2025年6月2日。
往何利路的盡頭去,進入眼簾的是106交易塔( The Exchange 106)和 The Exchange TRX後方,但西路(Jalan Barat)大路目前是一大交通圈,必須過個幾條路,才能抵達商場,MRT捷運站還得持續往前走。所以,取到北路(Jalan Utara)的新建徒步區,是較好的選擇。

個人攝於2025年6月2日。
縂概而言,這也是個被華麗高級地段包圍的外勞聚落,這些路名最終也只能淪爲不得而知的符號。畢竟多年過去,在密集發展下,昔日與之或許有關聯者的住戶,都已相繼移出,遷入的外人不知,然國人不知者,也繼續不知。
一個貢獻巨大的吉隆坡華人先賢、兩個有功於步道和興學衛理公會牧師,為以示紀念而命其名的道路,也伴隨著社區的改變而淡化,只能埋落在都市發展的邊緣,等待被記得。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分享和留言交流。此外,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和啓發,歡迎給予小額贊助,支持和鼓勵我能持續研究和撰寫更多好文:https://buymeacoffee.com/yoengji】
-----
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nfinitesouthfront
Buy me a coffee(短文精選,衆籌/捐獻平臺):https://buymeacoffee.com/yoe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