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通街走4:欽差大臣鄧普勒及其路名(下):柔佛永平、森州芙蓉、甲州市區都有鄧普勒路】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1954年5月31日,英政府駐馬來亞最高專員(或“欽差大臣”)鄧普勒將軍(Gerald Templer,1898-1979)卸任離馬,由副手麥基利維(Donald MacGillivray,1906-1966)繼任至馬來亞聯合邦於1957年8月31日獨立止。

其在任的两年余間,鄧普勒的剿共計劃雖備受爭議,但在其嚴格管制(統一遷置華人村落、控制糧食運輸和宵禁限制)和活用情報的情形下,以及根據英殖民政府的指示,引導群衆合作清剿,促進馬來亞的自治和民主,雙管齊下;使得馬共游擊隊的支持率日益下滑和陷入困境,解除了許多地區的緊張情勢(即“白區”),也使更多人恢復正常生活,等同於拯救了傾覆的馬來亞,並加速其邁向獨立的可能性。

1952年底鄧普伉儷勒視察馬六甲時合影,左為馬華公會會長陳禎祿。-馬來西亞國家檔案館(Arkib Negara),檔號:2001/0026738W

1952年底鄧普伉儷勒視察馬六甲時合影,左為馬華公會會長陳禎祿。-馬來西亞國家檔案館(Arkib Negara),檔號:2001/0026738W

上文已提到,八打靈再也(Petaling Jaya)衛星市的初設階段,正值鄧普勒的執政時期,其本人也多次親臨當地視察和勉勵群衆。於是新區委員會根據時任雪州蘇丹陛下的意願,於1954年5月底,議決將移墾區入口處的第一馬路(Road One)以鄧普勒命名,即迄今仍是當地主幹道的鄧普勒路(Jalan Templer)。

馬來亞獨立大典前夕鄧普勒短暫拜訪永平的新聞。-1957年9月3日,《南洋商報》,第11版。

馬來亞獨立大典前夕鄧普勒短暫拜訪永平的新聞。-1957年9月3日,《南洋商報》,第11版。


其實,不僅只是雪蘭莪州有鄧普勒路,尚有另一條鄧普勒路,坐落在柔佛州中部的永平縣(Yong Peng)市區内。當地人俗稱的“二馬路”,其法定路名即鄧普勒路(Jalan Templer)。由於緊急狀態期間,永平是當時馬共的五大黑區之一,鄧普勒任欽差時,曾前後5次來過永平當地視察戰況,並至華人新村安撫和鼓舞群衆,共同抗敵和建設當地。

雖然沒能找到參考文獻,推測亦是鄧普勒卸任前,由永平地方議會議決將原來的二馬路改名為鄧普勒路。畢竟鄧普勒第五次,也是其任内最後一次拜訪永平,是1954年5月27日的事。1957年8月30日,以英陸軍參謀總長身份出席馬來亞獨立大典的鄧普勒,藉機於早晨乘直升機再度重返永平訪問。當時鄧氏的行程之緊,分別造訪了新加坡、吉隆坡、霹靂州太平、八達靈再也等地,并於9月3日離境,足可見永平在其心中的地位。

惟永平的鄧普勒路,是全馬唯二仍尚存的鄧普勒路,從舊報刊中得知,森美蘭州和馬六甲州也曾分別在鄧氏卸任前,將市内道路改以鄧普勒命名紀念。

甲州昔日羅弄班讓路與今日鄭和將軍路周圍地圖比較。 -Town Plan of Malacca,2nd Edition,1945,War Office;Google Map.

甲州昔日羅弄班讓路與今日鄭和將軍路周圍地圖比較。 -Town Plan of Malacca,2nd Edition,1945,War Office;Google Map.

1954年5月29日,馬六甲殖民地議會有議員提議,將市内主幹道-羅弄班讓路(Lorong Panjang)更名為“鄧普勒路”,以紀念在鄧氏善政和良策指導下,馬六甲恢復法治和良好秩序之貢獻。在時任經參政司兼市政議長威士頓(George Evans Cameron Wisdom)致函徵求鄧普勒後,於6月16日正式更名為鄧普勒道(Templer Avenue)。此路并非指昔日甲市郊區的羅弄班蘭(Lorong Pandan),而是今天環繞三寶山南側的鄭和將軍路(Jalan Laksama Cheng Ho)。

馬來亞獨立後,曾有甲州本地政黨的馬來亞黨(Malayan Party)市議員提議將鄧普勒道改回原名,以解決居民投訴路名混淆問題,但最終甲市議會進行投票,以多數否決提案。但即使已更名為鄧普勒道,還能發現1960年代時期,多數人仍舊使以羅弄班讓稱之。

至於馬六甲市區的鄧普勒道是何時消失和被取代,礙於文獻匱乏,不得而知,大概不會遲於1980年代後,據稱事先被改為班讓路(Jalan Panjang)。

森州昔日沙都口和今天敦依斯邁醫生路周圍地圖比較- Seremban Town, Negri Sembilan,Survey Dept,Federation of Malaya,No.26-1951; Google Map.

森州昔日沙都口和今天敦依斯邁醫生路周圍地圖比較- Seremban Town, Negri Sembilan,Survey Dept,Federation of Malaya,No.26-1951; Google Map.


至於另一已消失的“鄧普勒路”,是在森美蘭州首府芙蓉。1954年6月11日,芙蓉市議會開會議決,將市政廳(今國家儲蓄銀行(BSN)芙蓉總行)前至市界綫、通往文丁(Mantin)的公路-沙都口(Setul Road)更名為鄧普勒路(Jalan Templer),以示紀念其在馬時的功績。

當然,芙蓉的鄧普勒路已不復存在,同樣未改回原名,爾後改為敦依斯邁醫生路(Jalan Tun Dr. Ismail),以紀念我國的前副首相兼内政部長依斯邁醫生(1915-1973)。

根據新聞報道,芙蓉市原以英國人命名的大街小巷,於1970年代經市議會整頓後,將其“本地化”,改以各族群先賢命名。

當地華人之所以稱該路為“沙都口”,是源自文丁早期就被稱作“沙都”(Setul),“沙都口”意即進入沙都的路口;行政方面,文丁鎮目前就屬於沙都縣管轄。因此,芙蓉年邁的華人通常仍把敦伊斯邁醫生路慣稱為“沙都口“,至於鄧普勒,亦同樣如此。所以翻閲當地相關新聞,至今還有“敦伊斯邁醫生路(鄧普勒)”、“鄧普勒敦依斯邁醫生路”、“鄧普勒(今敦伊斯邁醫生路)”等幾種特殊寫法。

因此在芙蓉市,鄧普勒可謂無所不在,好比沙都口華人義山,就稱為“鄧普勒(沙都口)華人義山”,源自英文的“Templer Chinese Cemeteries”。也由於鄧普勒路名之故,沿著鄧普勒路的社區和設施,都還深受著舊路名的影響,計有芙蓉鄧普勒輕工業區(Templer Light Industrial Park)、住宅區百樂花園(Taman Templer)、鄧普勒火化場(Templer Crematorium)、鄧普勒商業園區(Templer Business Park)等等;或許可以堪稱是鄧普勒命名之冠,連雪州都被比下去。更有意思的是,即使森州的路名沒了,鄧普勒之名卻以各種形式,持續流傳下來。

森美蘭芙蓉又一鄧普勒路報道。-‘Seremban Gets A Jalan Templer’, “Sunday Standard”,13th June 1954,Pg.6.

森美蘭芙蓉又一鄧普勒路報道。-‘Seremban Gets A Jalan Templer’, “Sunday Standard”,13th June 1954,Pg.6.


至於馬六甲,Lorong Panjang舊時的譯名“羅弄班讓”,早就讓路給Lorong Pandan(或又寫做“羅弄班浪”,惟“羅弄班蘭”也仍在使用)。Lorong Panjang既然已被漸忘卻,那麽其一度被稱之為“鄧普勒道”,除非是年邁者,否則更不會有人知曉。至於“羅弄班讓”這四個字,用華語來念自然分不出所以然,但用福佬或潮汕話來念看,就能區分得很清楚了。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分享和留言交流。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和啓發,歡迎給予小額贊助,支持和鼓勵我能持續研究和撰寫更多好文:https://buymeacoffee.com/yoengji

參考文獻:

1)芭芭拉·沃森、安達婭·倫納德,《馬來西亞史》,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0年。

2)陳鴻瑜,《馬來西亞史》,臺北:蘭臺出版社,2012年。

3)Allein G. Moore,“The Story of Malacca”,Singapore:Patridge Publishing,2022.

4)林偉良報道,<紀念永平“英國欽差大臣”鄧普勒路承載歷史記憶> ,“星洲網”,2020年12月13日。

5)‘Reformed Village Thrills Templer’,“The Straits Times”,23rd January 1953,Pg.7.

6)‘A Farewell Wish for Yong Peng’,“The Straits Times”,28th May 1954,Pg.9.

7)<鄧普勒上周訪問永平>,《南洋商報》,1957年9月3日,第11版。

8)‘Malacca Road after Templer’,“The Straits Times”,20th May 1954,Pg.4.

9)<馬六甲殖民地議會議員徵求鄧普勒意見>,《星洲日報》,1954年6月1日,第9版。

10)‘Templer Avenue’,“The Free Press”,17th June 1954,Pg.7.

11)‘Templer It Is’,“The Straits Times”,19th June 1958,Pg.7.

12)‘Jalan Templer’,“The Straits Times”,12th June 1954,Pg.2.

13)‘Seremban Gets A Jalan Templer’, “Sunday Standard”,13th June 1954,Pg.6.

14)<早期英國人命名70年代本地化,帶你回顧3街6巷舊名>,“星洲網”,2018年6月6日。

-----

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nfinitesouthfront

Buy me a coffee(短文精選,衆籌/捐獻平臺):https://buymeacoffee.com/yoengji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無境南國的沙龍
4會員
43內容數
無境南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03
雪州八打靈再也(Petaling Jaya)有一條自馬來亞獨立前,便已修築成的主幹道路,叫鄧普勒路(Jalan Templer)。既往迄今,其仍是連接八打靈舊區和新區之間重要的道路,也是雪隆聯邦大道的重要路段之一。此路名是爲了時任紀念英國駐馬來亞欽差大臣的鄧普勒將軍(Gerald Templer)。
Thumbnail
2025/06/03
雪州八打靈再也(Petaling Jaya)有一條自馬來亞獨立前,便已修築成的主幹道路,叫鄧普勒路(Jalan Templer)。既往迄今,其仍是連接八打靈舊區和新區之間重要的道路,也是雪隆聯邦大道的重要路段之一。此路名是爲了時任紀念英國駐馬來亞欽差大臣的鄧普勒將軍(Gerald Templer)。
Thumbnail
2025/05/23
由同善街轉出半山芭大路,有一Jalan Pavilion,卻無華文路名。從大路正對面一段,往舊半山芭監獄(今Lalaport)遺址走去,又會經過新就記、漢依沙等路,而附近昔日又有Eberwein Road、Shaw Road等,這些路名的來源爲何?所指的又是誰?讓我們來抽絲剝繭、一探究竟。
Thumbnail
2025/05/23
由同善街轉出半山芭大路,有一Jalan Pavilion,卻無華文路名。從大路正對面一段,往舊半山芭監獄(今Lalaport)遺址走去,又會經過新就記、漢依沙等路,而附近昔日又有Eberwein Road、Shaw Road等,這些路名的來源爲何?所指的又是誰?讓我們來抽絲剝繭、一探究竟。
Thumbnail
2025/05/15
漫步在武吉免登(Bukit Bintang)都市叢林中,陽炎酷熱,從大路進入小巷四處穿梭,周圍不是高檔酒店林立,便是餐廳和酒吧。位於錫蘭路和樟卡路交界的一條老巷子錫蘭巷,竟有一座年代久遠的觀音廟-“咖啡山觀音堂”,卻也鮮少有人問津或發現。
Thumbnail
2025/05/15
漫步在武吉免登(Bukit Bintang)都市叢林中,陽炎酷熱,從大路進入小巷四處穿梭,周圍不是高檔酒店林立,便是餐廳和酒吧。位於錫蘭路和樟卡路交界的一條老巷子錫蘭巷,竟有一座年代久遠的觀音廟-“咖啡山觀音堂”,卻也鮮少有人問津或發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缅甸和中国关系好。中缅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以兄弟相称。两国于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缅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六十年代,两国本着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精神,通过友好协商圆满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国与国解决边界问题树
Thumbnail
缅甸和中国关系好。中缅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以兄弟相称。两国于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缅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六十年代,两国本着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精神,通过友好协商圆满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国与国解决边界问题树
Thumbnail
汶萊和平之國,也譯作汶萊達魯薩蘭國,簡稱汶萊或文萊,舊亦稱婆羅乃,是位於婆羅洲北岸的東南亞國家。汶萊是北婆三邦之一,位於南海南岸,整個國土被砂拉越所分割、環繞。1984年1月1日汶萊脫離英國和平獨立,1月7日加入東協。汶萊經濟狀況頗佳,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和出口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7%,社會福利之程度
Thumbnail
汶萊和平之國,也譯作汶萊達魯薩蘭國,簡稱汶萊或文萊,舊亦稱婆羅乃,是位於婆羅洲北岸的東南亞國家。汶萊是北婆三邦之一,位於南海南岸,整個國土被砂拉越所分割、環繞。1984年1月1日汶萊脫離英國和平獨立,1月7日加入東協。汶萊經濟狀況頗佳,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和出口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7%,社會福利之程度
Thumbnail
馬來西亞 Malaysia
Thumbnail
馬來西亞 Malaysia
Thumbnail
但就在緬甸發展緩步前行時,一片向好時,2021年緬甸竟爆發軍事政變,迄今(2023)瀕臨內戰,局勢未明,祈望緬甸的天色也能漸漸光!
Thumbnail
但就在緬甸發展緩步前行時,一片向好時,2021年緬甸竟爆發軍事政變,迄今(2023)瀕臨內戰,局勢未明,祈望緬甸的天色也能漸漸光!
Thumbnail
我的工作與緬甸有深深的連結,老闆在軍政府十年前垮台時進當地搭台佈局。烈火越燒越旺的排華風暴、緬甸銀行關閉造成現金週轉問題,以及東南亞產業線大風吹轉單。層層問題接踵而來,牽一髮卻撼動了全世界。
Thumbnail
我的工作與緬甸有深深的連結,老闆在軍政府十年前垮台時進當地搭台佈局。烈火越燒越旺的排華風暴、緬甸銀行關閉造成現金週轉問題,以及東南亞產業線大風吹轉單。層層問題接踵而來,牽一髮卻撼動了全世界。
Thumbnail
緬甸政變距今已經兩周,民間的抗議不因為軍方越來越高壓的動作而停息,讓人更加擔心1988、2007年的血腥鎮壓會再度重演... 在近十年改革開放後的緬甸社會,面貌已和軍人統治時期大不相同,而且也被捲入了美中在亞洲角力的棋局中。究竟緬甸是如何再度走到一場新悲劇的路口?本文將會分三篇細說重頭。
Thumbnail
緬甸政變距今已經兩周,民間的抗議不因為軍方越來越高壓的動作而停息,讓人更加擔心1988、2007年的血腥鎮壓會再度重演... 在近十年改革開放後的緬甸社會,面貌已和軍人統治時期大不相同,而且也被捲入了美中在亞洲角力的棋局中。究竟緬甸是如何再度走到一場新悲劇的路口?本文將會分三篇細說重頭。
Thumbnail
在上一篇的文章中,蒲美蓬運用了他的學識廣博來評定國內的動亂,雖說仍有為數不少的政變,但蒲美蓬也能遵守憲法扮演和事佬的身分來調解國內的緊張氣氛,因此蒲美蓬在泰國人民心中是一股相當安定的力量。本篇要來探討蒲美蓬即位後期對外的關係以及在接班人上的選擇又有什麼考量。
Thumbnail
在上一篇的文章中,蒲美蓬運用了他的學識廣博來評定國內的動亂,雖說仍有為數不少的政變,但蒲美蓬也能遵守憲法扮演和事佬的身分來調解國內的緊張氣氛,因此蒲美蓬在泰國人民心中是一股相當安定的力量。本篇要來探討蒲美蓬即位後期對外的關係以及在接班人上的選擇又有什麼考量。
Thumbnail
是怎樣的一塊土地,值得翁山蘇姬忍受15年軟禁,堅定守候? 舊獨裁者一聲令下,鈔票面額變成$15、$45、$90!?/買電腦竟然要透過秘密管道!?/出門帶傘,大家竟掛在後領口!?/開車撞到和尚絕對監禁!?/行車方向和駕駛座怎麼都在右邊!?/嚼檳榔竟然是王室的高貴傳統!?
Thumbnail
是怎樣的一塊土地,值得翁山蘇姬忍受15年軟禁,堅定守候? 舊獨裁者一聲令下,鈔票面額變成$15、$45、$90!?/買電腦竟然要透過秘密管道!?/出門帶傘,大家竟掛在後領口!?/開車撞到和尚絕對監禁!?/行車方向和駕駛座怎麼都在右邊!?/嚼檳榔竟然是王室的高貴傳統!?
Thumbnail
新加坡的鄰國馬來西亞也出了一位堪稱「政治家」的人物,那就是現任總理馬哈地。馬哈地當年跟李光耀頗有「瑜亮情結」,當然就是因為他的才能與李光耀有等量齊觀之處,但最重要的是,他和李光耀都是使命感極重的人。
Thumbnail
新加坡的鄰國馬來西亞也出了一位堪稱「政治家」的人物,那就是現任總理馬哈地。馬哈地當年跟李光耀頗有「瑜亮情結」,當然就是因為他的才能與李光耀有等量齊觀之處,但最重要的是,他和李光耀都是使命感極重的人。
Thumbnail
馬來西亞今年五月間變天,已退休十五年之久,今年九十三歲的前總理馬哈地再度出馬,拉下前總理納吉,完成馬國獨立以來的第一次政黨輪替,也為自己創下多項包括退休後再復出以及最高齡出任總理等多項紀錄。
Thumbnail
馬來西亞今年五月間變天,已退休十五年之久,今年九十三歲的前總理馬哈地再度出馬,拉下前總理納吉,完成馬國獨立以來的第一次政黨輪替,也為自己創下多項包括退休後再復出以及最高齡出任總理等多項紀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