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哥之前就說過,六月營收和第二季財報一公佈,你就會看到台股上市公司倒一排,台積電月減17.7%,技嘉月減45.54%,連台股第一奇葩的大立光都中鏢。這個消息讓很多人大吃一驚,但原因出在大立光的股本和現金上。
首先,大立光第二季營收116.73億,毛利率53.63%,和第一季的54.6%差不多,但營收跟第一季的145.8億,季減近兩成,這應該就是關稅戰和美元暴貶兩個因素惹的禍了。而重點在於匯兌損失的認列,光第二季匯損就高達42.2億元,「大立光的股本才13.35億,現金和約當現金高達1219億」,這兩句很重要,所以秋哥特別標註起來。這一段話會衍生出幾個結果:
1.匯損的部份,就讓大立光的EPS少了31.61元,也就是說,假設沒有匯損的話,第二季大立光的EPS還是有39.94元的。
2.匯損之所有影響大立光的EPS如此之大,主要還是因為大立光是台股中,每股淨值最高的公司,股本太小了,現金太多了,所以42億的匯差,影響EPS就是幾十元了。
3.據媒體報導,大立光新台幣和美元各持一半,如果以第一季現金及約當現金1219億的一半來算,也就是610億,42.2億的匯損大概就是6.92%,而新台幣第二季從33跌到30,大概是9.09%,大立光在外匯這塊很厲害,是大家公認的,但這次好像沒有閃得很漂亮。
4.沒記錯的話,大立光工廠和研發中心,應該都在台灣,所以很遺憾,是美收台付,也就是收美金付新台幣,美金暴貶,成本還是固定的,所以這部份,可能也是即使加上匯損,EPS不如前一季的原因。這個到時看一下財報裡的成本和毛利率就知道了。很多美收台付的產業,如工具機、機械等產業,被匯率整到跳腳的原因就是這樣。
5.其實第二季看起來,大立光還是很賺錢的,而匯損這種東西如果列進EPS,但這只是一個暫時的現象,哪天美元升值了,這些錢還是會吐回來的,所以哪天大立光單季EPS破百,你也不要太意外。匯損是很有錢的公司才有資格的煩惱。

好了,回到長榮。很多人關心長榮的匯損,新台幣第二季跌9.09%,美收台付的大立光匯損6.92%,那美收美付的長榮匯損要幾趴?這要分兩部份來講。
營收的匯差,來自於美元收支的佔比。所謂美收美付,也就是收美金付美金,長榮有一堆錢都是美元支付,燃油,租船,船員薪水,運河通行費,碼頭費,保險費,大概除了在台灣的員工和設備用新台幣支付外,其他都是用美元,這就是財務專家講的自然避險。所以美元暴貶,長榮的營收減,但相對的成本也會減,至於是不是這樣,第二季財報出來就知道了。就算沒減,秋哥前一篇也算給你看了,第二季營收都還高於第一季的成本。
資產的匯差,會反應在業外,長榮第一季的現金加約當現金是2720億,第一季假設賺個三四塊,增加80億,再扣掉703.63億的股利,抓個整數剩2100億,也跟大立光一樣新台幣美金各持一半好了,那麼1050億,假設長榮外匯作手技術太爛,匯損7%,匯損的金額就73.5億元,大概就EPS3.4元。但每季利息25億是固定的蛤,打個折一季至少也有EPS一塊錢吧?
而且長榮有很多海外子公司,65K大有講到上半年好像都沒匯盈餘回來,也就是還有地方可以合法藏錢,等到有利時再匯回來,這個大立光好像就沒辦法做到了。秋哥說過很多次,長榮很會藏錢,但不管怎麼挪,最後總數一定是一致的,不會藏到私人的口袋裡。以前你很討厭長榮藏錢,現在你知道能藏錢,也不是什麼企業都能做到的吧?
美元貶對貨櫃實在不是什麼好事,但也不全然是壞事,起碼用美元計價的東西,就相當於打九折大特賣了。長榮和陽明前一陣子大量訂購貨櫃,或許長榮也會提早支付新船的貨款,或是多買一些碼頭和設備,依照現在29元的匯率,等於88折大特賣了。
接下來就看貨櫃三熊要怎麼利用這個機會再進行一次升級了,萬海現金最少,匯損的問題可能不嚴重,陽明現金只比長榮少一點,再不趁這時間多買一些船,未來競爭力堪憂,至於長榮,秋哥就不怎麼擔心了。還是老話一句,時間拉長看,風景不一樣,但有錢的男人,越看越帥,沒錢的男人,越看越衰。口袋沒錢,賺不了錢,時間拉再長也沒用啊!
7/13下午在台北舉辦的秋哥粉絲聯誼會,目前還有少數名額,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趕快報名喔!看得到網址填完報名表單,就表示報名成功了。
2025/07/11 1100已額滿,感謝大家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