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啊,6月營收秋哥估320億,實開301億,誤差接近6%,但這個實在沒辦法,因為過去有記錄以來,從來沒有匯率一個月差這麼大的,所以估算的係數必須再做調整。
這個計算公式大致如下:
CCFI/1.1=長榮實收運價
長榮實收運價X(N)=長榮月營收
這個N值在第一季美元尚未貶值時的均值是0.272,四月0.269,五月0.238,六月則來到0.234,這與匯差的走勢相近。所以七月的N值可能要調到0.23了。
至於EPS主要還是得看營業成本,是不是也隨著美元貶值而下降,但是真的不好估,但無論如何,本業賠錢是不可能的,就算成本都沒降,第一季的總成本是859.64,還低於第二季營收864.87億。
業外的部份,長榮一季的利息大概就25億新台幣,至於匯損和其他收入,這個真的要看長榮的會計要怎麼認列了,很難估,非常難估。再加上要認列去年的未分配盈餘,折合EPS約-1.6元,因此第二季的EPS,從3塊到6塊都有可能,所以取中間值4.5元吧。
但最主要還是在第二季,長榮受到關稅戰導致運價下跌,以及美元暴貶的雙重夾擊,還有這種表現,已經要偷笑了,而最壞的情形也不過如此而已。

總觀上半年,長榮營收年增0.82%,陽明年減12.68%,萬海年增9.18%,主要還是因為萬海去年第一季非常慘,營收都沒破百億所致。而萬海的淨利率開始超越陽明,追趕長榮,秋哥認為可能有三個因素
1.與個別船商結盟,導致裝載率上升。
2.船隻自有率接近100%,成本具優勢。
3.關稅導致供應鏈產生變化,東南亞貨櫃運價持續居高不下。

由於美元大貶,也使得長榮和陽明+萬海營收的比例,從上一季的133.16%,降到本季的117.62%。所以之後由長榮與陽明萬海的月營收預估比例,就會有所調整。上半年陽明的營收是長榮的41.64%,萬海是34.73%,依歐線及長榮營收比例換算的預估表如下。但還是再強調一次,現在變數太多,誤差值可能會很大,參考就好。
總而言之,長榮上半年的EPS,應該會落在15-17元間,下半年要看第三季能旺多久,但這還是要看關稅帝君的臉色。目前來看第三季不會太糟,貨櫃三熊法說會也都有講,但第四季就真的看不清,但再爛也爛不過第二季就是了,至少新台幣沒有再升四塊的空間了吧?
7/13(日)的台北粉絲會,因颱風攪局導致延期,有30位朋友因故無法前來,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報名參加,額滿即止。台中場和高雄場時間將另行公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