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時隔七個月再次砲打貨櫃輪,歐線全面上漲,日船漲,韓船漲(文後補充,歐美海一樣大漲),只有台灣船和中國船一起跌,合著兩岸同為難兄難弟了?

黑手控盤控得很明顯,但大部份散戶好像也都學聰明了,只要ETF不賣,成交量就死給你看。今天長榮的本益比剩2.81倍,本淨比0.75倍,可以再低一點,10天後大家就有錢再撿便宜了。
除息之後,長榮幾乎每天跌,全球航商沒有一家像長榮這種跌法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連獨眼龍都知道,是ETF在不計成本倒貨。
你覺得好像跌很多,但從除息價214至今,也不過就跌9.1%,一根跌停都不到,之前從171漲到265的快樂,都沒有比從214跌到195來得痛苦,這就是行為經濟學裡面講的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因為多數人都認為,面對損失的痛苦,遠大於獲得的快樂。因為你會覺得,長榮被低估,很低估,它明明應該馬上填息的,反而一直跌,所以你的痛苦感就會很強烈。
秋哥自己加碼八張參加除息,這波下來虧了快50萬,把三年來的獲利吐了一半出來。但那又怎樣呢?反正我不會被斷頭,我也不會賣,我等的是每一年的配息。長榮填息也好,我賺價差,不填息甚至貼息更好,我的股利可以買更多張,反正我就是放著等領股息而已。如果你沒有這種耐心,還是去賭別股吧!長榮會磨死你的。
成本成本成本,秋哥一直在講的,都是成本。只要成本高,風險就是在你身上,只要市場一洗,帳面開始虧損,你就會忍不住殺低認賠,然後再開啟新一輪的追高殺低,無限循環。
低接,真的需要判斷力、勇氣、紀律和耐心。這篇文1/13發的,到現在半年了,秋哥很難得講別股,當時聯鈞300多,現在剩多少?川普股災時幾近腰斬。秋哥講的通常不是明天的結果,而是一個月、三個月甚至半年一年後的結果。沒有耐心的,早一點封了秋哥比較好,不然我真的會害你賠錢的。
延伸閱讀:抄底的判斷與勇氣
之前秋哥提到裕日車,這裡簡單的講一下。
各位可以看一下附圖,裕日車股價在2013年最高點曾來到449元,現在只剩58.4元,幾乎腳踝斬。而這就牽涉競爭力的問題了。
競爭力的外部因素,指的是市場和政策面,大家都知道,近十年電動汽車發展相當迅速,純電車歐美有特斯拉,大陸更是傾舉國之力扶持產業,今年比亞迪已經幹掉特斯拉,全球市佔第一了,比亞迪不但以低 價外捲全球市場,連中國市場都在內捲ING。其他傳統車商也沒閒著,油電混合車、純電車,甚至新能源車,不斷的在開發,推陳出新。
內部因素,指的是企業本身的經營能力、財務體質、以及面對市場變化的應對能力。那麼裕日車在面對上面這些問題時,做了什麼樣的因應策略?
從財務報表上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2013-2020年,裕日車都還能交出平均近20元的EPS,但自2021年起,獲利能力就開始年年腰斬再腰斬,今年第一季的EPS甚至是負的。而2021年,正是電動車開始瘋狂搶市的一年。
裕日車有一個投資人很喜歡的習慣,叫做高配息率,從圖裡你也可以看到,自2014年至2020年間,每年配息率幾乎都是八九成,甚至還有超發的。股東股利是領得很爽,但是這就造成裕日車公司口袋沒錢,現在淨值只有64.55元,雖然帳上現金和負債比都還不錯,但汽車研發所需要的資本也是很可觀的,這點錢根本不夠用啊!如果裕日車沒有成功轉型,那麼後面遇到的困境將會更艱難。
而你再回過頭來看,長榮五年賺了7740億,配不到一半出來,剩下的都是淨值,配完息還超過250,外加手握台股第五高的現金。公司口袋有很多錢,就是最堅實的競爭力。
https://goodinfo.tw/tw/StockBzPerformance.asp?STOCK_ID=2227

關於長榮的競爭力,秋哥在長榮傳奇那篇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上面講的標準,可以用來評估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無論是內部競爭力或外部競爭力,不管是在貨櫃業或與台股任何一檔股票都相比,任何一個稍懂財報或貨櫃產業的人都會知道,長榮的競爭力幾乎都是頂尖的存在。
附圖再補一張每股淨值排行榜,就算減掉配息的32.5元,長榮還是只掉了兩名,恐怖的資產數字吊打前十名,以及99.9%的台股上市櫃公司。
股價是一時的,價值是永遠的,秋哥說過,遲到的正義不是正義,但那是基於傷害已經造成的前提下。當別人把長榮當垃圾亂丟時,你有耐心和勇氣,等待到市場還它公道的一天嗎?

延伸閱讀:長榮研究架構篇6/6:用五年時間變身台股前十大企業的長榮傳奇
由於要準備星期天粉絲會的簡報,本週秋哥就不發文了,敬請見諒。由於簡報的內容和要寫的書是一樣的,如果有完成的部份,就會直接發專欄讓大家先睹為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