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妞:「嗚嗚嗚嗚嗚嗚……我不能吃菜菜飯飯」Dolly :「你為什麼不能吃菜菜飯飯?」
波妞:「因為……因為吃菜菜飯飯,會讓我的腳很痠。」
Dolly :「蛤?誰教你的?」
波妞 :「是鄰居說。」(自己講完都忘記哭了)

這是我們家吃飯時的真實情景。
每天波妞吃飯,像一場花式演出似的,每餐都能解鎖不同的混亂行為。坐一下就站起來、用手抓飯、跑去玩、腳放桌上、一直講話就是不吃,還會把椅子移來移去擠到哥哥——吃完一餐得花上一小時,且沒有一刻不需要我們大人出聲提醒,提醒了也會耍賴或充耳不聞。 當然,我們不是沒有生氣過,也不是沒試過用罵的、催的、威脅的……但效果都有限。
現在Dolly 開始嘗試正向教養和CST的方式,希望能出現轉機。📌 與其罵,不如教——Dolly 設計的「吃飯專心好行為」
掌握正向教養的精神,參考CST中圖相活動表以視覺化呈現幫助孩子記憶的道理,我學著把「你不要這樣!」換成「你可以怎麼做」,並觀察孩子吃飯時的每一個行為步驟,從中挑選出可以具體練習的六個行為目標,設計出「吃飯專心好行為」圖卡,放在小孩餐桌位置的玻璃墊下。 每項行為都很簡單、很具體,不需要長篇大論地解釋。孩子看圖就懂,做對就能勾選、集點、換獎勵。
🍽 吃飯專心好行為

1. 屁股坐正
✓ 坐在椅子上不亂動,臀部緊貼椅面。
2. 手拿湯匙
✓ 用正確方式握餐具,不玩餐具、不用手抓食物。
3. 腳放地上
✓ 雙腳自然放地,椅子不亂移、不踢人。
4. 眼睛看食物
✓ 不左顧右盼、不看電視、不看別人碗裡的飯。
5. 嘴巴吃飯
✓ 一口一口吃,不說話、不唱歌、不插嘴。
6. 30分鐘內吃完(使用計時器)
✓ 吃飯時間有限,專心吃、不發呆、不拖拉。
✓30分鐘到,一律收碗筷,吃飯時間結束(最開心的其實是我?)
🎯 集點制度:練習行為也要有動力
為了讓孩子對「好行為」有期待,Dolly 設計了簡單的點數制度:
✅ 每餐完成 5 項以上可得 5 點吃飯點數
🎁 點數可以換:
- 小零食一個 🍬 - 或 10 點好孩子點數,用來兌換更大獎勵或角色徽章 希望藉此強化孩子的內在動機,也讓每天吃飯的過程多了些期待和成就感。 ---
⏳ 半年了,提醒還在,但態度改變了
從剛開始每天吃飯是親子衝突現場,到現在的「還是會提醒,但孩子願意配合」,我們走過了漫長又值得的半年。 端端已經能八成的時候,自主做到好行為了 波妞雖然仍會在吃飯時東摸西摸,但只要提醒她:「嘴巴」、「屁股」,她就會知道要做到哪個好行為,並重新把注意力拉回來。 雖然有改變,但目標對我們來說還是很漫長
我知道,我不能第一個放棄
💬 你也在為孩子吃飯苦惱嗎?
請相信:孩子不是故意不吃飯,而是他還在學習「怎麼吃飯」。 不需要一步到位、不需要完美達成,我們願意陪著他們,一天一點點進步,慢慢走出屬於我們的節奏。 願我們都能把吃飯這件小事,變成家庭裡一段溫柔的練習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