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爾斯·迪克森(Charles Dixon)繪製的惡劣天氣中航行的名望號
名望號(HMS Fame)是皇家海軍一艘裝備74門砲的三級戰艦,曾在七年戰爭和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服役。
|建造
1756年4月,在對法七年戰爭爆發前幾個月,海軍部發佈了建造名望號的命令。她是由海軍建築師威廉·貝特利設計的,他與他的資深同事托馬斯·斯萊德爵士一起新任海軍聯合測量師。這是貝特利第一次設計這種大小的船隻,並且大量借鑒了斯萊德為當時正在英國皇家船塢建造的老式74炮都柏林級戰艦所製定的規格。貝特利的圖紙也從國王的遊艇皇家卡羅琳號的尺寸和航行品質中汲取了靈感。這是唯一一艘按照這些規格建造的船隻;七年戰爭期間下水的所有後續74砲艦都直接由斯萊德設計。 由於皇家船塢沒有足夠的空間容納這艘新船,因此,儘管海軍委員會對品質和成本有所疑慮,還是將建造合約簽給了羅瑟希德的私人造船廠亨利·伯德,價格為每噸17.2英鎊,並要求在1758年5月前完工下水。名望號於1756年5月28日安放龍骨,但工程進展緩慢,直到1759年1月1日才最終準備好下水。建成後的名望號大小與斯萊德的都柏林級戰艦相當,長50.4米,龍骨長40.8米,艦寬14.17米,艙深6.1米。建造費用為26392.10英鎊,另加9169.9英鎊用於舾装,這遠低於大多數都柏林級船舶的成本。 其指定編製為550人,包括5名軍官(一名上校和四名中尉),下轄80名準尉和士官、304名海軍水兵、99名海軍陸戰隊員以及62名僕從及其他軍銜人員。
船上共有62名僕人和其他級別人員,包括39名私人僕人和文職人員、10名助理帆船匠和木匠、一名乘務員助手和12名寡婦船員,這12位虛構的船員的工資會重新分配給在海上喪生的水手家屬。|海軍生涯
1762年,她與獅號(Lion)一同俘獲了法國十砲艦松鼠號(Ecureuil)。1768年1月20日,她從德文郡普利茅斯的繫泊地被沖到聖尼古拉斯島,並嚴重受損。她與愛爾蘭船隻共濟號(Freemason)和瓦倫丁號(Valentine)相撞。前者也被沖到聖尼古拉斯島,後者在哈莫阿茲(Hamoaze)沉沒。名望號於2月5日重新浮起,並被送往普利茅斯進行維修。 1778年,在船長史蒂芬·科爾比(Stephen Colby)的指揮下,她隨海軍中將約翰·拜倫(John Byron)指揮、懸掛皇家公主號旗幟的14艘軍艦組成的艦隊前往北美駐地。 1779年7月6日,在約翰·布查特上校的指揮下,名望號參加了格林納達戰役,對陣法國。法國艦隊在海軍上將德斯坦的率領下,擁有25艘戰艦和數艘護衛艦。英國艦隊在海軍中將拜倫的率領下,擁有21艘戰艦和1艘護衛艦。法國艦隊停泊在島西南部的喬治敦附近,英國艦隊在夜間逼近。德斯坦於凌晨4點撤退,拜倫追擊,但英國艦隻的攻擊陷入了極度混亂。名望號和其他三艘艦隻脫離了主力艦隊,遭到嚴重破壞。法國艦隻沒有損失,最終撤離。英國有183人陣亡,346人受傷,名望號陣亡4人,受傷9人,法國有190人陣亡,759人受傷,這次行動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1782年,她由羅伯特·巴伯船長指揮,是海軍上將喬治·羅德尼爵士麾下36艘戰艦之一,羅德尼爵士的旗幟是「可畏號」。他們在多明尼加和瓜德羅普的西印度群島與法國艦隊相遇,後者由海軍中將格拉斯伯爵指揮,擁有33艘戰艦,旗幟懸掛在巴黎號,戰鬥持續了數日,法軍在聖特海戰中戰敗。 喬治·溫哥華在這場戰鬥中擔任羅伯特·巴伯船長麾下「名望號」的中尉。溫哥華後來擔任自己的「發現號」艦長,前往太平洋西北地區尋找西北航道。 1799年12月,名望號更名為吉爾福德號,並改裝為監獄船,她最終於1814年出售。
(部分內容參考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