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深夜靜靜聽著膝上貓咪的呼嚕聲,感到內心一片寧靜?貓的「呼嚕聲」(英文作 purring)似乎擁有某種魔力,讓人情緒安穩,壓力舒緩。網路上甚至流傳著「貓的呼嚕聲能加速骨骼癒合、促進健康」等說法,這些聽起來就像奇蹟般的療效,但背後有科學依據嗎?
呼嚕聲的來源與頻率
貓咪的呼嚕聲是牠們喉嚨深處的肌肉震動所產生。這種震動通常在吸氣與呼氣過程中持續發生,頻率介於 25 到 150Hz 之間。根據美國獸醫學會資料,這類頻率在醫療界被稱為「低頻聲波」,有研究指出某些低頻震動(例如 30Hz 至 50Hz)與骨質再生有關,甚至用於治療骨折或骨質疏鬆症。
不過,這些療效主要來自「高強度」的機械或電磁振動儀器,在醫療設備中需經過精密調校與嚴格監控。相比之下,貓的呼嚕聲雖然頻率相近,但震動強度遠低得多,很難穿透人體組織達到醫療效果。(handandwristinstitute.com)振動療法:神話還是現實?
「振動療法」的概念並不新鮮。早在1920年代,美國發明家 Royal Rife 曾開發一種稱為「Rife Machine」的儀器,聲稱其振動能量能殺死癌細胞、治療病毒與慢性病。然而至今並無科學證據支持這些療效,美國癌症研究機構也已將此類機器列為「缺乏臨床依據」的偽療法。(cancerresearchuk.org)
那為什麼我們覺得被治癒了?
雖然缺乏直接的醫療證據,但不可否認的是:貓咪的呼嚕聲對人類心理確實有安撫效果。一項2012年發表於《Journal of Veterinary Behavior》的研究指出,與動物互動可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濃度,增加催產素(oxytocin),這是一種促進親密感與放鬆的激素。
COVID-19 疫情期間的封鎖生活,讓不少人深感孤獨,而許多養貓者表示,貓的陪伴與呼嚕聲成了情緒支柱。對憂鬱、焦慮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患者來說,動物輔助療法已被證實有正面影響。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也指出,定期與寵物互動能改善心跳變異度(HRV),即心臟對壓力反應的彈性,這是身心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

照片來源:aaha.org
不必「治癒」,只需陪伴
事實上,貓咪自身也會因呼嚕而受益。獸醫觀察到,貓在受傷或手術後會不自覺地打呼嚕,可能是種自我安撫機制,也可能有助於減少疼痛與焦慮。但這不代表牠們在進行「自我修復」,更像是一種「心理防禦」。
而從進化觀點來看,貓的呼嚕聲也許有另一個功能:傳達「我沒威脅」,以減低捕食者攻擊的可能性。許多母貓也會在哺育幼貓時打呼嚕,安撫幼貓情緒與建立親密連結。
貓咪的療癒力,來自你們的關係
貓的呼嚕聲雖然不能像醫療儀器般治病救人,但牠們帶來的情感療癒卻是真實且寶貴的。這種溫暖低頻的聲音,不是魔法,而是陪伴。它提醒我們:生活中真正的療癒,不一定需要藥物或科技,有時只是一隻貓安靜地陪你坐在沙發上,輕輕地呼嚕。
所以,下次當你聽見貓咪發出那熟悉的「煲水聲」,別急著去查震動頻率。靜靜享受這段人貓之間獨有的時光吧,因為這,就是愛的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