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條件為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阿福輕度小兒麻痺,左眼失明,父親酗酒、二哥精神異常,最疼愛他的媽媽和大哥陸續過世,讓阿福一度成為社會棄兒,無人關心。直到志工在街頭發現一身破爛的阿福,帶他去做資源回收,讓他感受前所未有的關心與溫暖。


阿福費勁的說道,「我覺得他們對我很好,比自己家人還要好,甚至比我的哥哥還要好。」環保站有一位老志工阿綢,特別關心阿福,每天早上都會買豆漿包子給一大早到環保站做事的阿福吃,阿福覺得阿綢就像媽媽,阿綢若準備擦地板,阿福就趕緊提水來給她,看到水髒了,就趕緊換水,就是擔心阿綢提水腰會受傷。阿綢說,「這麼貼心的孩子,雖然有一點破相,但是他很善良很肯做,幸好老天爺沒有放棄他。」


一位中年志工因緣際會來到阿福家,映入眼簾的是一幢年久失修、沒有窗戶、沒有大門的破敗矮房。志工問,「阿福,你都不會冷嗎?沒窗沒門沒熱水,你是怎麼過日子的?」阿福笑說,洗冷水澡,穿外套睡覺,被子多蓋一點就不冷了。志工眼裡透著一股哀傷,他不敢相信富庶的台灣,還有人過這種日子。不久之後,那位志工帶來多位具有建築專長的志工來到阿福家,準備幫阿福的房子做大幅整修。


一個月後,阿福的房子煥然一新。屋頂新的、窗戶大門窗簾新的、浴室拆掉重蓋,所以馬桶、洗手檯、熱水器新的,廚房流理檯新的、全屋電線重新配置所以也是新的、牆壁上漆是新的,一幢原本搖搖欲墜的老瓦屋,在眾人齊心合力下,變成一幢具有田園風格的鄉間民宿。阿福看到自己「全新」的房子,眼眶泛淚,久久不能自已,他說自己是一個沒有用的人,何德何能又何其有幸得到大家的愛。


老智者說,看見一個人落難了、無依無靠了,我們沒有條件、無所求的去付出,就是沒有分別心的愛。我們現在很好,不代表會一直好下去,幫助別人,也是在幫助未來的自己。見苦知福,從他人的苦難示現,真實感受苦的滋味,所以付出是對自己當下所擁有的一切知足與感恩的展現與反饋。阿福從一個社會邊緣人,變成環保小尖兵,與世無爭、與事無爭、與人無爭的做著淨化環境的工作,一心不亂。


#無所求付出


#見苦知福


#愛人如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柳蓓的沙龍
60會員
1.9K內容數
修養躁動不安的心
吳柳蓓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12
從一口坑跳入一口海,玉蓮的人生就是如此。玉蓮五歲失去雙親,寄養在大伯父家當養女,伯父的意思是,讓玉蓮跟自己的二兒子長大後湊在一起。沒想到玉蓮長到十五歲得了氣喘,有病在身的玉蓮不受待見,不久之後,伯父便把她賣到別人家當養女。二十多歲時,媒人來說親,她從五個人之中挑了一位獨生子,長輩反對她卻偏偏情有獨鍾
Thumbnail
2025/07/12
從一口坑跳入一口海,玉蓮的人生就是如此。玉蓮五歲失去雙親,寄養在大伯父家當養女,伯父的意思是,讓玉蓮跟自己的二兒子長大後湊在一起。沒想到玉蓮長到十五歲得了氣喘,有病在身的玉蓮不受待見,不久之後,伯父便把她賣到別人家當養女。二十多歲時,媒人來說親,她從五個人之中挑了一位獨生子,長輩反對她卻偏偏情有獨鍾
Thumbnail
2025/07/11
三餐溫飽其實不難,難在我們的心,難在眼睛總是比胃大,眼一饞,看得到的都想吃、想要擁有。老智者說,該我們的,不用爭,不該我們的,爭到最後一場空。 阿鋒很愛賺錢,白天在一家報社、晚上又在另一家報社,心思都放在賺錢上,家庭自然顧不上。跑新聞的人對錢的嗅覺特別敏銳,阿鋒嗅到酒錢最好賺,於是跟朋友合夥開
Thumbnail
2025/07/11
三餐溫飽其實不難,難在我們的心,難在眼睛總是比胃大,眼一饞,看得到的都想吃、想要擁有。老智者說,該我們的,不用爭,不該我們的,爭到最後一場空。 阿鋒很愛賺錢,白天在一家報社、晚上又在另一家報社,心思都放在賺錢上,家庭自然顧不上。跑新聞的人對錢的嗅覺特別敏銳,阿鋒嗅到酒錢最好賺,於是跟朋友合夥開
Thumbnail
2025/07/11
阿邦小時候,爸爸常常跟他說,「要認真讀書,將來當醫生賺大錢又有社會地位。」當時阿邦還小,不懂社會地位是什麼,但是他很聽爸爸的話,爸爸說的都是對的。有一個冬日晚上,鄰居在外面大喊,說是看見一個全身赤裸的人跑來跑去,要大家把他找出來趕出去,不要讓他在村莊逗留。可是當時爸爸卻說,「那個人沒有穿衣服,要趕緊
Thumbnail
2025/07/11
阿邦小時候,爸爸常常跟他說,「要認真讀書,將來當醫生賺大錢又有社會地位。」當時阿邦還小,不懂社會地位是什麼,但是他很聽爸爸的話,爸爸說的都是對的。有一個冬日晚上,鄰居在外面大喊,說是看見一個全身赤裸的人跑來跑去,要大家把他找出來趕出去,不要讓他在村莊逗留。可是當時爸爸卻說,「那個人沒有穿衣服,要趕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阿琴,是從我小嬰兒時抱緊緊,到蹦跳四歲時追在我身後餵飯的阿嬤,重男輕女,凶巴巴的他,自從遇到了我,變成我孫女什麼都好的傻瓜阿嬤。我們的緣分,從他為了我撐過日夜顛倒的三個月,一點一滴加深對彼此的愛。
Thumbnail
阿琴,是從我小嬰兒時抱緊緊,到蹦跳四歲時追在我身後餵飯的阿嬤,重男輕女,凶巴巴的他,自從遇到了我,變成我孫女什麼都好的傻瓜阿嬤。我們的緣分,從他為了我撐過日夜顛倒的三個月,一點一滴加深對彼此的愛。
Thumbnail
日子一天天過,孩子們也意識出媽媽跟人家不一樣,開始了有反抗。 三女桂兒,民國 57 年 (1968 年) 生。9 歲了,是阿俊的暖心包,會偷偷報備阿花整日行為,也是最常被丟在市場。明兒,民國 59 年 (1970 年) 生,7 歲最沒被照顧到。阿花犯病,這孩子等於無視於存在。
Thumbnail
日子一天天過,孩子們也意識出媽媽跟人家不一樣,開始了有反抗。 三女桂兒,民國 57 年 (1968 年) 生。9 歲了,是阿俊的暖心包,會偷偷報備阿花整日行為,也是最常被丟在市場。明兒,民國 59 年 (1970 年) 生,7 歲最沒被照顧到。阿花犯病,這孩子等於無視於存在。
Thumbnail
孩子如果在功能健全的家庭長大,爸爸媽媽的愛不缺席,生活和求學一路順遂,撇除家境和功課好壞,能在這樣圓滿的家庭長大算是相當有福氣的。父母給的愛很理所當然,所以孩子無法想像家中只有阿公或是阿嬤一人隔代教養的愛有多微薄、弱不禁風。這樣子的孩子,沒有強而有力的依靠,走歪路或許是常態。 有一位國小退休老
Thumbnail
孩子如果在功能健全的家庭長大,爸爸媽媽的愛不缺席,生活和求學一路順遂,撇除家境和功課好壞,能在這樣圓滿的家庭長大算是相當有福氣的。父母給的愛很理所當然,所以孩子無法想像家中只有阿公或是阿嬤一人隔代教養的愛有多微薄、弱不禁風。這樣子的孩子,沒有強而有力的依靠,走歪路或許是常態。 有一位國小退休老
Thumbnail
多年前,到偏鄉替村里關懷中心的小孩上電腦課,課程開始之前,還在準備連線網路測試的時候,遠遠看到一位阿伯,赤腳從大廟廣場走過來,滿身汗。進了村里活動中心,就開始擺椅子,張羅罐裝礦泉水,拿紅色塑膠盤子裝餅乾糖果。仔細一看才發現,阿伯的右手自手腕以下全部截肢,取東西只能夾在胸前
Thumbnail
多年前,到偏鄉替村里關懷中心的小孩上電腦課,課程開始之前,還在準備連線網路測試的時候,遠遠看到一位阿伯,赤腳從大廟廣場走過來,滿身汗。進了村里活動中心,就開始擺椅子,張羅罐裝礦泉水,拿紅色塑膠盤子裝餅乾糖果。仔細一看才發現,阿伯的右手自手腕以下全部截肢,取東西只能夾在胸前
Thumbnail
有一个無蹛佇台北的朋友介紹一个朋友V予我熟似,講:「恁攏蹛台北,較近。」   伊予我V的line,加一句:「伊真有孝。」   我佮V聯絡,約見面。伊這馬佇陪老母,無上班。一開始是伊的老爸破病,愛人照顧,大家參詳落來,叫沒結婚的小妹V辭職,轉來顧老爸看起來是上好的安排。厝內面的人予伊錢,等於倩
Thumbnail
有一个無蹛佇台北的朋友介紹一个朋友V予我熟似,講:「恁攏蹛台北,較近。」   伊予我V的line,加一句:「伊真有孝。」   我佮V聯絡,約見面。伊這馬佇陪老母,無上班。一開始是伊的老爸破病,愛人照顧,大家參詳落來,叫沒結婚的小妹V辭職,轉來顧老爸看起來是上好的安排。厝內面的人予伊錢,等於倩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住在台北的阿公都會帶我出門趴趴走,那時的他還會開車。 隨著年紀增長,體況每況愈下。 從2020年開始,高齡97歲的曾祖母需要有人照顧,那是我阿公的媽媽,他堅持不請看護,要自己與阿嬤回台中照顧曾祖母,就這樣在台中度過了兩年,曾祖母在2022年暑假就病逝了。 在台中住的期間,他也退化
Thumbnail
還記得小時候,住在台北的阿公都會帶我出門趴趴走,那時的他還會開車。 隨著年紀增長,體況每況愈下。 從2020年開始,高齡97歲的曾祖母需要有人照顧,那是我阿公的媽媽,他堅持不請看護,要自己與阿嬤回台中照顧曾祖母,就這樣在台中度過了兩年,曾祖母在2022年暑假就病逝了。 在台中住的期間,他也退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