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家歷史悠久的工程機械巨頭在 2025 年慶祝創立百週年之際,卡特彼勒Caterpillar的成長動能已順應經濟潮流轉型——如今,其大部分新業務集中在支援資料中心熱潮的電力需求上。
事實上,2024 年是卡特彼勒(《財星》500 強排名第 64)「能源與運輸」(energy and transportation)部門營收首次大幅超越傳統「工程建設」(construction industries)事業部的一年:能源與運輸事業部的年度營收達 289 億美元,而工程建設部門為 255 億美元。
「發電業務部的資料中心正屬於這一領域,是成長的主要驅動力,」卡特彼勒能源與運輸事業群總裁 Jason Kaiser 接受《財星》採訪時表示。「我們正積極投資,好讓公司能把握這股趨勢。」
能源業務超車工程建設
自 2023 年第 4 季起,在資料中心需求激增及油氣電氣化設備需求提升的雙重推動下,能源業務便持續領先於工程建設部門。
受人工智慧革命帶動,電力需求結束多年停滯並快速上升。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數據,卡特彼勒預估 2023 至 2035 年美國用電量將成長 25%,到 2050 年更將較 2023 年增加 60%;全球其他市場的需求亦在同步攀升。
資料中心同時需要主力電源與備用電源,而卡特彼勒剛好都能供應相關設備。為此,公司正擴充產能,尤其是位於加州的燃氣渦輪製造基地;Kaiser 指出,公司為資料中心打造的發動機產能較 2023 年提升 125%。

為 AI 競賽加油
卡特彼勒的股價接近歷史高點,市值逼近 2,000 億美元。公司能為資料中心提供現場主力電源用的渦輪機組、備用電源用的發電機組,以及可結合化石燃料、太陽能與電池儲能的微電網(microgrids)。
「資料中心規模愈來愈大,」Kaiser 說。「一座資料中心可能需要 125 兆瓦(MW)的電力,等同 10 萬戶家庭的用電量。我們每套備用發電機組可提供 2–4 MW,你可以自己算算,需要多少備用機組才能滿足需求。
「若資料中心尚無公共電網接入,我們能調派工業級燃氣渦輪,組建就地電廠,全天候供電,直到電力公司接線完成。」
目前資料中心最受青睞的現場渦輪機組為 38 MW 的燃氣渦輪,Kaiser 認為這正是 AI 建設熱潮的「絕佳選擇」。他指出:「這是 Caterpillar 最大且成長最快的業務,背後主因就是能源需求增加。」
油氣與電力的雙重驅動力
在資料中心電力競賽中,取得燃氣渦輪的排隊時間漫長,令業界憂心;卡特彼勒正試圖超前部署。
油氣業務與電力需求亦緊密相連:天然氣既為資料中心供電,也用於液化天然氣(LNG)出口,而此領域正在快速增長。卡特彼勒的設備涵蓋從油氣鑽探、天然氣壓縮到輸送發電的全流程。該產業為節省成本、降低排放,正加速從柴油發電轉向電氣化設備,對相關設備的需求不斷增加。
「我們參與了整個價值鏈,」Kaiser 說,「從鑽井到最終燃燒天然氣發電,整條路徑都有我們的身影。」
「供應鏈一直吃緊,因此我們大量投資產能,」他補充。「部分投資用於擴建自家工廠與機台,也有不少用來協助供應商擴產,確保整條供應鏈能跟上需求。」
與雲端巨頭攜手長期規劃
Kaiser 表示,公司正與大型雲端服務商(hyperscalers)密切合作進行長期規劃。「這有助於釐清排隊可見度的問題。我們掌握他們多年期的需求預測,並以週或月為單位共同規劃,保持密切合作,確保多年後仍能滿足需求。這也是我們敢於大手筆擴產的信心來源。」
在卡特彼勒的能源與運輸部門中,發電業務佔比已達三分之一且仍在擴大;其次是佔 29% 的油氣業務;其餘則包括工業引擎、海運及鐵路運輸設備,從船用主機到鐵路貨車一應俱全。
此翻譯僅供參考,如與原文不符,以原文為準。
This translation is for reference only. The original text shall prevail in case of discrepancies.
原文連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