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底時,重返好久不見的花蓮,其一是去國際冒險治療年會探班,在六七年前時我在學會服務時,就是在支援冒險治療委員會在各樣的事務,縱使離開學會四五年了,仍然想要見證當時還只是夢的活動順利辦成,並且期盼能幫上一點小忙。


上週在颱風來襲前的主日,跟著家人回到潭子聖教會,聽著景恩傳道的信息,以及這週在我臉書上一直看到的青宣消息,才把我在最近的思緒試圖整理了起來。有些不想面對的、回應的,或是不知如何思考的,其實就是回到信仰當中去想,那真摯活著的盼望是甚麼?
記得在近十年前,當我連夜開著車載人在台11線上,疲勞的瞬間度估幾秒後,眼睛睜開已經是因為感受到車輪下的土地不平整,以切線的角度,在近乎失控的衝進海邊的防風林,感謝主的是連忙採下剎車,還能停在一個很接近海的長草區崖邊,其實距離飛入海中真的沒有幾公尺的距離。回神後趕緊將車熄火,試圖了解車上其他人是否有受傷,這也是恩典,除了一杯飲料打翻外,一切平安。這時試圖了解外面環境,似乎還能下車,便讓大家都先下車到平安的地方。然而,另外更讓人大吃一驚,是汽車行駛下的痕跡,從兩根電線桿中穿越,沒有撞到旁邊較硬的防風林,而行駛在長草區,從後照鏡被打飛就能知道如果撞上電線桿或是較硬的防風林會發生甚麼事...。這一切太過奇妙,連車上沒有信仰的人都說:這世界真的有神的存在,因為有太多的巧合造成的平安。
而上週有位F1的車手-Nico Hülkenberg,37歲,歷經15年239場沒有站上頒獎台的比賽時光,仍然堅持不洩,在第19位出發的劣勢下,縱使七屆世界冠軍的猛攻下,仍然守了20圈的第三,直到比賽結束,終於能站上頒獎台。這個勘比漫畫都畫不出來的毅力,在此時能被肯定,中間經歷的多少的不可能呢?以及認為他沒才能要他轉職?
前陣子NBA總冠軍賽的關鍵第七場,Tyrese John Haliburton,在一次的投球進攻時,傷到了球員最重要的阿基里斯腱,那個跌倒的瞬間,所有人都倒抽了一口氣。無緣幫助球隊鏖戰總冠軍到最後,但他在術後發的長文卻表示,縱使有言語無法表達的失望與痛苦,但強調不會被傷是擊倒,並盡所能回到正軌,並且引用了箴言3:5「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

Tyrese John Haliburton開刀後發的長文

回應到盼望,到底甚麼是盼望?
在繁忙的生活工作中,仍然有動力向前,不選擇躺平擺爛;
在面對各樣困難議題,仍然思考還有甚麼可能性還沒想到,然後行動;
在歷經各樣失敗後,仍然在跌倒後試圖帶著手上的沙站起來,是滋潤成長的養分;
在面對衝突時,試圖找到可以雙贏的可能性,相信共好才會彼此都好;
面對到各樣利己主義充斥的現代,試圖為他人多想一點、多做一點,把愛傳出去的價值是會回到自己身上;
面對到社會不公義時,試圖為相對弱勢者發聲,因為相信若有一天我們成了弱勢者時,也會有人站出來為我們發聲。
不過如果都只是想想,沒有行動也就不會改變,盼望仍然只是想像與一場夢,以及只有在教堂中的基督教徒罷了,要活出生命在生活與工作中,成為周圍人的祝福與幫助。
引用景恩傳道上週的講道
「在詩篇4:6-8中看到詩人在困苦中的仰望。而現今的我們也同樣能在仰望中向上帝吸收永不斷絕的養分,不只能夠擁有在日常中面對各樣威脅的安穩,我們還有一份更深切的仰望,建立在基督將會再來的那日,能夠在祂裡面永遠地安然居住。」
那天半夜時分,久違的坐在北濱的海邊聽著浪濤不斷拍打的,大海的包容讓我細細地咀嚼的各樣過去與可能的未來,我想唯有一件事不會改變,就是對信仰的盼望。

半夜花蓮北濱的海堤
我相信我的生命在當初車禍時就被上帝所救,一直參與或投身在助人領域中。包含陪伴大學生的團契、進到國小當老師、在體驗教育的工作上幫助人、把各樣資源轉介提供給需要的人、或在教育培訓、影像培訓的產業等,都是相信如果我能成為人的祝福,落實生命影響生命的意義。這也是回應到盼望,所以總相信會有辦法,是上帝總會有辦法,所以我窮盡所能,祝福人,然後交託給上帝結果。直到就像是<棋靈王>中的藤原佐為,在最好的一手棋後就消失。而上帝給我的使命完成時,相信就會回到與上帝一起的國度。
#盼望 #信仰 #成為周圍人的幫助與祝福
#行動帶來改變 #生命影響生命 #花蓮
#原來手機真的拍得出與星空的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