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午後,謝謝你們來到緋紅亭閣。
這場工作坊再次以我熟悉的Project Adventure開門,「體驗即發現」的探索形式與我們長年實踐的D/S權力流動,整場過程像一條象徵緋紅的黑紅色絲綢巾,緩緩解開,從身體走向情緒,從界線流進內在。
我們從穿在身上的那一件衣服、噴上的那抹香氣,以及那個「我願意被看見」的眼神開始,探索什麼是「靠近」,什麼是「期待」,什麼是我身體與心真正願意留下的那個時刻。這場工作坊的核心始終是那句話:
「對什麼產生反應,其實是意識裡的一種被控制或制約,而互動裡的體驗,是自由的。」
你會為誰心動?為什麼總在某些靠近裡突然緊張?
那些來自頭腦機制裡的下意識反應,由個人過往的某段經驗、某個角色、某種被「教育」的樣子,在身體裡發出的信號。
印象深刻是在第三環節進行的《三圈角色練習》,身為講坊者的我看見許多有趣的故事。
各層次的體現上只需要去感受:
現在我是「選擇」站在這裡,還是「下意識」地又回到了熟悉的位置?
這就是Project Adventure探索教育和權力動態流動實踐融合的魅力,允許身體先誠實,之後讓意識清晰、明白。
接著我們也在工作坊分享了「四愛」與「權力動態」。
四愛,來自異性戀結構中的性別角色互換,與其去定義那是否為性癖、情趣,我認為更是一種穩定的、結構性的主導權置換模式。可以說它是一種關係設定,有些人偏愛被安排在那個位置,享受以這樣的流動。
同時拆解大方向權力動態Dom/Sub/Switch 角色不再只是如身份名片的標籤,而是情緒、狀態與能量的表現、表達與互動模式。它可以短暫、可以變動,但重點從來不在誰是誰,更多是有意識的體驗當下。
是正在活出「我想要的樣子」,還是扮演「我以為應該的角色」?
選擇這樣靠近,是因為真實的內在渴望,還是某種長期以來的依附劇本?
在關係中,是流動的,還是卡住、受限的?
—
我始終覺得,關係不是去找「對的人」,是能不能與自己,對自己更誠實一些。
昨天場內的靜默片刻、每一次夥伴之間的互動、每一道眼神交會,
我們共同看見自己在什麼情況會突然停下,也有些人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總是在逃跑。
允許自己意識到自己對什麼產生反應,就在哪裡藏著一個被制約的「應該」。
停下來、願意呼吸、願意問問自己:「我還要這樣嗎?」
你就自由了。
—
謝謝你們願意進來,拆除該愛誰、不該愛誰的框架,只是純粹的陪伴、告別,“你以為你必須成為的自己”。
工作坊結束後有參與者回饋:緋紅亭閣不是給答案的地方,但它是那個你終於可以鬆一口氣說「我其實不是那樣」的地方。
感受的真實,本身就擁有療癒的力量。
每位參坊者、來釋負的個案,或者放到生活中我們所遇見的每個人,皆帶著自己獨特的氣味、性格與形狀進場,也在交流互動後帶走了不一樣的對話與理解。
我們都在生命中學習怎麼不困在「被愛的樣子」裡,而是活出「想愛的方式」。
期待下一次,我們再一起進入那場浪漫又自由的流動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