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壇的詭譎多變,在這幾年達到了高峰,過去屬於泛綠色彩的幾位政治人物,如柯文哲與黃國昌,相繼與民進黨反目成仇。柯文哲創立的民眾黨,與國民黨結盟,黃國昌則在時代力量泡沫化後,投向了民眾黨。形成了綠營與藍白聯盟分庭抗禮的局面。就政大選舉研究中心最近所做的台灣民眾政黨偏好趨勢來看,綠營與藍白聯盟,各佔據了三成上下的支持度,另外還有接近四成不表態的中間游離選民,構成了今日台灣的主要政治樣貌,就這項長期追蹤的民調來看,藍綠板塊的僵化,已成為台灣政黨分合的主要因素。

依近期的政黨支持度民調,藍營、綠營與中間游離選民的板塊的分布現況。
或許可以這麼說,時代力量與民眾黨的出現,都是想要突破這種藍綠板塊僵化的嘗試。時代力量一開始曾經出現路線之爭,也種下黨內分裂的遠因,當時時代力量激烈辯論是否成為"小綠",其實有其背景。蔡英文政府上台後,口必稱中華民國,試圖帶著民進黨朝中間移動。此時空出了深綠的位置,時代力量本可趁勢承接,那一陣子時代力量主導修法,要求設立嚴格的外國代理人法,還上街反紅媒,都是這種策略下的產物。然而這個方向有其侷限性,因為深綠的版圖有限,同時還需要民進黨的合作與禮讓。
而另一種路線,就是與民進黨一起競爭中間選民,不要做"小綠"。這種策略與民進黨有競爭關係,同時可能會流失一開始就支持時代力量的深綠選民,然而優點是如果能成功站穩第三大黨,發展的空間遠比當"小綠"要更寬廣。當時主導時代力量的黨主席黃國昌,就選擇了這個路線,然而他的性格激進,喜好鎂光燈,本來就不適合走中間路線,再加上他容不下不同意見,又想控制黨內人事,最後導致時代力量的黨公職紛紛出走。在發展方向與黨內人和都出現問題的情況下,時代力量最後只能黯然走向泡沫。

時代力量曾經出現的線路之爭,顯現的是政黨在光譜中的定位問題。
平心而論,時代力量選擇不當"小綠",是個勇敢的嘗試,但有幾個問題導致這個新興政黨走向覆滅。首先要走向中間路線,要有一個更大的願景,才能說服支持者繼續追隨,而然時代力量的做法卻是變的很搖擺,在許多政策上變的模糊不清。這讓原本的支持者失望離開,卻也無法開拓新的選民。或許應該這麼說,中間游離選民本來就對政治不熱衷,要開拓這些隱性選民的難度很大,只靠短線炒作議題,是很難經營成功的。態度溫和的蔡英文與行事激進的黃國昌相比,很明顯前者更適合採取這個策略,也獲得了成功。
與時代力量相反,柯文哲從一開始,就打著醫師從政的旗號,訴諸中間選民的支持。雖然一開始主要的核心支持者,也是以綠營居多,但柯文哲憑藉著清新的形象,的確斬獲許多中間游離選民的支持。然而當柯文哲想進一步在政壇上發展時,也面臨了一樣的問題,那就是與民進黨的競爭關係。綠營支持者的板塊非常固定,而中間游離選民又無法成為穩定的支持力量。柯文哲為了要塑造自己中立的形象,並吸納更多的淺藍選民,開始砲打蔡英文政府,導致綠營支持者不滿,雙方開始出現裂痕。
表面上的原因,是柯文哲連任台北市長的那次選舉,綠營推出了自己的候選人姚文智,造成雙方徹底決裂。但更深層的因素,是雙方的競爭關係,讓柯文哲難以壯大自己的政治版圖。當柯文哲發現他無法從綠營取得夠多的選票,支擋他挑戰總統大位時,那最合理、也最可行的替代方案,就是靠向藍營,趁國民黨在野,沒有政治資源挹注地方組織時,以挖牆角的方式,趁機拉攏、吸納藍營的支持者。柯文哲在台北市長的後期,將這一點發揮的淋漓致至,招降納叛的範圍,甚至遠達中南部的藍營地方勢力。

今日形成的藍白合結構,關鍵在於民眾黨選擇往泛藍的方向發展,並頗有斬獲。
當民眾黨成立時,柯文哲已決定與藍營合作,形成藍白合的格局。原因不在於柯文哲太恨民進黨,而是發現國民黨太孱弱,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掠取了大量的藍營支持者。特別是支持民眾黨的都是青壯年居多,使得國民黨流失大量的未來選票,處境更為艱難。柯文哲的目標是吞併整個藍營,所以即使立場向逐步藍營靠攏,卻在最後一刻反悔,拒絕與國民黨合作,一起搭檔參選正副總統,這除了柯文哲本身個性反覆無常,又有政治獻金的利益考量,擔任副手就會變成民眾黨被藍營吸收,而不是奪取整個藍營板塊。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柯文哲沒想到在選後會因京華城案官司纏身,而黃國昌為了維繫政治生命,加入民眾黨,卻在因緣際會下,取得黨主席一職,同時成為國會的關鍵少數。黃國昌顯然記取之前時代力量泡沫化的教訓,在柯文哲的基礎上,變的更激進,甚至在某些議題上採取深藍路線,希望取代國民黨,成為反賴清德的代表。雖然黃國昌任何事都要扯到賴清德,讓社會輿論訕笑,但的確有效吸引了極端討厭民進黨政府的深藍選民。可以說民眾黨走到今天,淺藍選民已無法滿足民眾黨,於是開始討好深藍支持者。
或許一句話來總結這十幾年來的台灣政局變化,藍綠板塊變的更為穩固,各擁三成的支持度,與四成的中間游離選民,形成難以改變的格局。當綠營的支持者很團結很難裂解,中間游離選民又不易成為穩定的支持力量時,新興政黨朝向鬆散的藍營發展,就是很合理的選擇。當藍營的板塊一分為二,國民黨必需與民眾黨共享這三成支持者時,就會變的更孱弱。今日藍白在國會擁有過半席次,卻難以制衡民進黨政府,原因就在這裡。而更大的危機是,國民黨未來如果無法擺脫民眾黨,處境將會更為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