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第二十屆林榮三文學獎作品集 ★★☆(散文新詩★★★★)
創作幻想文居多,且同志議題依舊保底,鑑賞疲勞,類型小說無法出頭,嶄新與冷門領域才有機會表現,但會議記錄的評審(也是眾文學獎得主)的文字功力都比得獎者優秀,產生不如看側記都比看內容值得。
魔女的原罪 ★★★★☆
小說以“魔女”作為隱喻,將主角杏梨與其他角色置於一個因父母是罪犯而遭社會排斥的架構中。鏡澤町是一個「僅收容罪犯子女」的社區,看似關懷實則極度控制與歧視,使這些孩子被當成可能重蹈覆轍的潛在加害人。作者藉此批判了社會對「血緣原罪」的偏執與錯誤連結。

杏梨的內心矛盾尤為令人心碎。身為雙親皆為殺人犯的女兒,她從小承受著“帶有犯罪血液”的指控。這使她陷入自我否定、極端淨化儀式(如飲豬血、拒絕透析)與探尋“自我命運”的黑暗旅程。她的死是對這個不公社會系統的最終控訴。
推理與懸疑融合社會批判
小說以手札《魔女的原罪》為線索,勾連出18年前的女高中生命案,牽扯出整個鏡澤町的黑暗秘密。主角宏哉抽絲剝繭地追查真相,不只揭開了母親的過去,更面對了自我身世與良知的試煉。
多角色敘事拓展視野
小說以多視角描寫,包括主角、受害者家屬、犯人子女、自救會成員等,使讀者更全面地看見不同立場與矛盾情緒,例如對於「懲罰」與「救贖」的認知差異、個人與集體正義的界線模糊等。
結語
《魔女的原罪》不是單純的犯罪推理小說,更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社會中對“罪與罰”的極端化想像。它發人深省地詢問:如果你生來就被貼上魔女的標籤,你該如何證明自己的清白?或,我們是否該質疑這個標籤本身的存在?
噬謊者 典藏版(2)(3) ★★★★☆
敵人往往不只是對手而已,而是代表中立得仲裁員賭郎,以及懂得利用環境優勢的任一方。這部作品並不會說教或照本宣科的描述賭博的不對或不好,也不像賭博默示錄講一個定力不佳的傻大頭靠運氣通關,更沒有像詐欺遊戲死正直就能過關斬將,而是反過來利用對方自以為的優勢,或是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身,能利用的通通利用,宛如商場上沒有絕對的朋友亦沒有絕對的敵人。當然在片段緩和的地方也有靠訴我們詐欺所背負的代價還有以金錢為價值觀、世界觀而言,人命多麼賤價。
擁有麒麟之舌的男人 ★★★★☆
能還原不久人世的人想吃最後一道菜的男人,接下了一個價值5000萬元的委託,就是尋回大日本帝國食菜全席食譜,分為春夏秋冬四大本共計204道料理。這是在滿州國開發時期,為了迎合前來視察的天皇陛下而準備與滿漢全席分庭抗禮,甚至超越其地位,舉世聞名的夢幻料理。奈何戰火連篇,故人已逝、食譜不見所蹤,就這樣70餘年過去。在現代中國擁有一席地位的楊先生就是當年創建食譜的徒生,被指為共產黨的間諜逐出師門後,懷恨在心良久,未曾放棄搜索丟失的抄本,畢竟自己將才華與青春歲月投注其中。鬱結難化的情況下偶然在喪禮上得知有此職業的自由接案者存在,便姑且信之看能不能在有生之年找到分隔兩國,積怨甚久的夢幻之書,能不能在行將就木之時,不惜花重金也要取得,最好是能還原口味,不然死也不能瞑目。
佐佐木充的麒麟之舌不僅是天賦,更是在孤兒院時期就被院長含辛茹苦訓練出來的才能,身為廚師的驕傲及債務纏身不得已當起偵探往返各地,除了有仙人指路外,還得明查暗訪這位山形質太郎曾經駐留的各處。就在周旋瀏覽之餘,檯面下也暗潮湧動,自己腹背受敵,遺族也早已見怪不怪,未成年就痛失父親、繼父遇襲後母親也鬱鬱而終自縊亡故,這本傳說中的廚藝食譜就像惡魔的樂譜光是持有就帶來不幸與死亡。最後,湊齊四季之章的食譜卻都走味,繼父、楊先生、佐佐木以及百年俄羅斯酒店掌廚人都無法還原味道,到底還有什麼秘密藏在食譜中呢?政府的陰謀還有戰局的演變究竟對於料理的「風味」增添多少變數呢?為了料理食譜而強盜殺人會成為犯案動機嗎?背後還藏有諸多不為人道的秘辛與真相等待揭曉。

厭世機器人II ★★★★☆
無聊的地方很無聊,精彩的地方很精彩。
沒有第一部的煩躁感,整體性能與現場解析的功力獲得不少強化,而且變得更主動積極的接觸與幫助「關係者」,像是不可能的任務般一一拆解遇到的難題,而計畫趕不上變化還有作奸犯科的公司玩兩面手法,更是讓主角群心力交瘁疲於奔命。能體會當事人的心境真的就像出社會的上班族偶爾想躺平不管事一樣,是罕見的科幻三大獎得主女性作家。
推理(285):聲 ★★★★☆
經典名作重譯部分相當精彩,個人創作部分則有點背離懸疑推理主題。
但是全彩印刷上市電子書直接打到49折,每月出刊非常佛心,從影劇聽到動漫遊都有涉獵,產業動態與最新短篇有發表的空間,值得關注與訂閱。

紅鶴 ★★★★☆
封面詭計+簡介詭計+敘述性詭計,舊梗新用難得一見佳作。
與未成年學生不倫戀的教師捲入其謀殺案現場,考慮身為人夫、教師與男人面子及社會地位,不得不藏屍匿跡。刑警智商全程在線,掌握線索與破解謊言,步步將主角逼上絕路;而非真兇的主角只能在刑警提供的線索與私下明查暗訪,確定到底是誰栽贓嫁禍,要為死者討回一個公道。但是深究過世身亡的學生關係不單純,除了有詐欺入獄自殺的母親,還有拋家棄子捲款潛逃的父親,外婆過世後就變成了債主喊打的過街老鼠,就連青梅竹馬都決裂。圍繞在主角身邊的警衛、前妻、主管、主管之子兼死者青梅竹馬都各有嫌疑與無法規避的動機,而真相卻在末尾證據鍊串起後才昭然若揭,而紅鶴的主旨更是在倒數第三頁才標題回收。整體營造的撲朔迷離氣氛與驚悚詭譎讓人不忍釋卷,既有檯面上言之鑿鑿的唇槍舌劍,又有檯面下欲蓋彌彰的暗潮湧動,是本絕無冷場、鑑識科學又富有邏輯、法律程序亦符合現實的精彩小說。

新參者 ★★★★☆
像是推理RPG。掌握線索前往蒐證的同時,開啟支線任務了結階段性任務,伴隨裡多人不怪的心態,讓對方拿人手短、吃人嘴軟不經意間就察覺蹊蹺與真相,不虛此行。在案發現場出現的「證物」不見得跟兇殺案件有所牽連,而就在加賀恭一郎這位新參者踏破鐵鞋的兢兢業業下,案件線索逐漸收束,除了每個案件關係人隱藏的秘密可愛又可惜外,也將誤會澄清、溫暖人心,有解憂雜貨店的感覺。

暗碼 ★★★★★
個人認為理想的犯罪探案小說該有的樣子。部分情節讓人不適但點到為止,從頭到尾令人血脈賁張絲毫沒有喘息空間。沒有打諢插科的親情戲碼,也沒有花裡胡哨的賣弄知識或水頁數。權力聚焦在案件本身,「少女戰士」妮雅浩劫重生後,成為FBI不可或缺的女性生力軍,戮力討伐罪惡之虞,被兒時戕害的兇嫌再次恫嚇,還無端牽連類似情境的女性,造成犧牲。匪徒智商在線,還有辦法設陷阱與謎語讓警方忙得焦頭爛額。在為數不多的線索中,不斷尋找稀缺的證據,並直面內心的恐懼與憂慮(包括但不限於對自己及她人的施暴影像),但是魔爪總是在不經意間介入自己的工作與生活,為了維護僅有的一切,與不愧對於重生後少女戰士的稱號,妮雅智取擒獲了連環殺人魔,還是靠團隊力量出奇制勝呢?值得追隨的作者,是第一線服務22年以上的刑警兼指揮官。

宋慈洗冤罪案簿(二)西湖沉屍案 ★★★★★
些微敘述性詭計,月娘失蹤與蟲娘死亡之間牽扯何種謎團?延續上一部高層互鬥下的權謀與算計。外部金國的逼威,皇上主戰派勢力打算栽贓嫁禍金國使者殺人罪與藐視罪好來祭旗,奈何敵營也有個驗屍專門的提刑官智商在線,宋慈乍看黔驢技窮,輪到劉克莊大顯身手的時刻。身分詭計的再次利用,以為孕屍已確定死者沒想到還有伏筆與翻轉。

綁架之日 棄書
劇情老套、對話尷尬、既不類型文學又不輕小說,作者跟譯者都有鍋,明明紅鶴這麼優秀這本卻勸退連連。男主角的愚昧昏聵及小女孩的恃才傲物(我知道是伏筆但看了辣眼睛)令人煩躁,閱讀不適終究1/3棄書。
泣女大人 ★★★★☆
時間詭計+身分詭計+書名詭計。沒看到最後幾頁前,總覺得 《緇衣巫女》比較優秀,但是驚人的伏筆與反轉,顛覆我對這位新銳恐怖小說作家的印象。
作品定位在偏僻的村落,帶有民俗儀式的味道不放人走,天堂有路主角不走,卻闖入地獄想要一窺「前女友」的執著這種弔詭與突兀感其實也是伏筆的一環。流暢的敘事步調讓人深入書中險境,面對妖怪神祇的顯靈,陸續有人遭殃,有些失蹤或死亡不見得能牽拖怪力亂神,而是為了更大的利益而不可不為的犧牲。謊言背後亦假亦真,而偉大的獵人就是這樣以獵物的形態出現。層層緊逼的壓迫與動機可疑的儀式,靠小說作家那那木擔綱偵探解謎的角色,後續則有獵奇血腥的描述令人血脈賁張(物理)。其實有點怕作者靈感枯竭後續的作品大同小異,希望可以繼續幾本這種相當消暑的讀本可以經歷二次檢視,仍有不同況味。

沉默的遊行 ★★★★
只有間接證據卻因為行使緘默權被縱放的兇嫌,不僅沒有悔意還再度逞凶,甚至登門勒索,才導致被私刑制裁。
死者同時也是兇嫌的罪刑要追朔至23年前害死12歲女童及逼死女童母親說起,因為兇嫌死者受不了父親跋扈的使用證據之王--自白來構陷嫌疑人入獄,導致自己在犯下罪刑時打死不自證己罪而脫法律制裁,食髓知味便故技重施,最終引火自焚。離奇的死因牽涉出如何引發窒息結果,嫌疑人數眾多且都有動機,卻都有不在場證明,也幾乎沒人說謊,案件的不連續性與凶器的查找,就算藉由現代科技的力量也難以緝凶,湯川教授觀察現場的情狀後,多次在受害者家經營的酒館會晤多人,包含刑警,根據職業接觸性、動機深淺、執行可能性等多方歸結出最合理可信的結果。當然不免俗的遭遇阻礙與偽解,同時還有微爆作者得獎作的小雷。本作還涉及司法制度無法延伸的地帶討論,包括但不限於共犯的認可與否、殺人預備的階段性行為、還有傷害致死等方面,其實也不枉費多人規劃與涉案的苦心孤詣,缺點就是死者兇嫌的動機描繪不足,以及弄死他還是略顯多此一舉的違和感。電影拍得有點凌亂畢竟案件本身有點複雜,建議拉成影劇6~8集,每集45分鐘較為適合。

剽竊 棄書
抱怨碎念的開頭有很大的勸退感,內心戲的括號敘述更在閱讀上有割裂感,流水帳式的類散文體直到中期狀況依然持續。摘要就差不多講完劇情沒有期待的爆點或轉捩點,屬於小題大作故意扯多的議題,看到睡著及滿滿不耐煩,果斷棄書。
紅蓮館殺人事件 ★★★
不重要的細節描述與內心戲過多,導致拖沓冗贅,沒有聚焦在詭計或謎團身上。小打小鬧的日常實在讓人難以相信是東大畢業生寫出來的東西,文藝性與類型題材性不足,字數水很兇,核心詭計就那一個,其他眾人撒謊的身分揭曉也沒亮點或驚喜點,更可笑的是兇手動機即砸自己腳的舉措。玻璃塔殺人事件或密室黃金時代的殺人都比較有趣。

影視
古畑任三郎/紳士刑警 ★★★★☆
低成本的影視劇作,但是劇本相當重邏輯演繹與當時的鑑識科學,不時還有犯罪側寫與心理分析,足以奠定其第一線刑警探案的地位。缺點是很多證據屬於挖坑給兇手踩,並不足以達到上法庭的證物程度。(像現代影視動畫兇手都會辯解或偵探找出無法否定的關鍵證據)
狄仁傑之通天謎案 ★★★★☆
許久沒有雞皮疙瘩爬滿身的感覺了,從來不曾想過狄仁傑系列居然能拍出敘述性詭計的手法,且動機一改過去國仇家恨,手法也並非單純的蠱毒幻影。雖然少了拳腳刀劍相向的武打戲(其實是伏筆),但是推理解密過程還有兩三層的翻轉甚為精彩。礙於時長稍嫌跳躍思考及武斷決策,不然可以拍個6集左右(1集對應一具屍體)。另外化妝的高明不再是隱晦的過場而已,能盡量呈現屍體狀態(亦為伏筆之一),是普通人都能理解的懸疑佳作。八卦是一部片有三個演過狄仁杰的演員(當然還是伏筆),包含很肥那位。給4.5星是因為看過其他超爛的,襯比之下這部代藝霖導演的電影,有望比肩徐克導演的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