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門中,少不了刀光劍影者,便是大型活動之役。此役不涉紙筆招式,而重實地布陣、人力排演、協調千絲萬縷之氣脈,稍有差池,便可全線潰敗。
是以,有一門調度神功,名曰《千人指揮掌》。掌者須心通全局、眼觀八方、身動不亂,能於數百人之中,一呼百應;能於千項細節之中,統籌如一。此掌雖無招式,卻內藏九勢、七脈、三核。
懷德初次領掌,便是教育門年度最盛之役——「全青玄府中小學運動會」。該會每年規模逾數千人,涵蓋百餘校、數十競賽場域、數百人次調度、數萬設備資源,既涉教育門內部,也涉各堂口、各門派、家長志工等門外群雄。
往年主事者皆歷練深厚,此番卻因人事更迭、時程緊迫,懷德臨危受命。他知此役非單憑熱忱可應,必須練成《千人指揮掌》。第一勢:「分氣統脈」。他首行「氣場圖繪法」,繪出整體動線圖、工作分區、各職掌聯絡圖,將每一人之動線與職責標記於圖紙,如布兵於陣。再以「五日前演練、三日前分段預演、一日前實地演測」為軸,設下三階段總覽流程。此法一出,眾人皆服。往年多以口頭指派與臨時聯絡為主,惟懷德主張「圖先語後、圖中有陣」,既可視覺統合,也可預排交錯。
第二勢:「掌聲定心」。活動前夕,內部志工統籌群傳出不合聲音,有人嫌分工不均,有人抱怨缺乏獎勵。懷德未急召會,而是私下逐一拜訪十數名關鍵成員,以「歷年貢獻圖」與「志工角色進階卡」向其說明貢獻價值,再提出活動後將辦志工交流會與推薦表揚制度。眾志工皆感其誠,有人笑言:「你不是在指揮,是在『收心』。」
第三勢:「定變相承」。活動當日清晨五時,忽遇場地臨時施工未撤、器材送錯場,按往年經驗此為混亂肇始。懷德迅速啟動「預備方案二」,調動備用場地,臨時轉換接駁站順序,並由幕僚群同步於「工作群組戰報」即時推播,每五分鐘通報現況,形成「動中有靜、亂中有節」之局。府內長官原擬親臨坐鎮,見其調度有序、狀況回報清晰,遂轉而觀賽,笑言:「今日若為真戰,你可封將。」
懷德自知,此非一朝一夕所練,而是歷年《案牘》《學務江湖》《律陣》累積下來之觀人應勢、統合協調所成。
他於活動結束夜晚,靜坐場邊,獨筆而記:「調度者,非操眾人,而調諸心;非令其動,而先令己靜。」
段師姊閱其記,贊曰:「千人指揮掌,不在呼聲之大,而在心聲之準。」
自此,懷德每執大型任務,必先構圖、布陣、靜心,再視人、應變、轉局。此非武林奇技,卻是教育江湖中最穩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