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本研究只觀察了院內併發症,缺乏長期追蹤!!!
補充內容,最後有針對本篇研究中內容所述的「外科放置G-tube」做優缺點整理。
1. 研究背景
- 目的:早期腸道營養能改善重症犬隻的存活率與恢復情況。腸道營養有助於改善胃腸道血流量、蠕動並刺激生長因子,從而減輕全身性炎症反應。對無法自行進食的犬隻,提供腸道營養可以透過臨時餵食管,如鼻胃管或鼻食道管,或是長期餵食管,包括食道造口管、胃造口管(Gastrostomy Tubes, G-tubes)和空腸造口管。
- 研究動機:雖然G-tube是常見的營養支持方法,但關於「狗的外科手術放置G-tube的併發症與相關因素」的資料仍有限。
2. 研究方法
- 研究設計:回溯性多中心研究,涵蓋2010年到2020年間在兩所美國獸醫教學醫院接受外科G-tube放置的犬隻。
- 納入條件:外科手術放置G-tube(非內視鏡放置),術後住院至少24小時。
- 資料蒐集項目:病歷、疾病分類、白蛋白與總蛋白濃度、是否出院、是否發生G-tube併發症。
- 疾病分類:包括敗血性腹膜炎、肝膽疾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長期厭食、食道疾病或其他。
- 併發症定義:
- 輕度:如感染發炎、滲液,但無需手術處理
- 嚴重:需再次手術(如腹腔探查)
3. 研究結果
- 總共133隻犬,最多為混種犬 (20隻),其次為黃金獵犬、拉不拉多等,中位體重為10.1公斤。
- G-tube併發症發生率:6.7%有併發症(9隻犬),93%無併發症。
- 最常見:造口感染/發炎,治療方式為局部清潔處理,不使用全身性抗生素或移除G-tube。
- 嚴重併發症:僅1例出現腹膜炎,需手術處理
- 存活率:116隻犬隻 (87%) 存活至出院。沒有犬隻因G-tube併發症而死亡或被安樂死。
- 統計結果:併發症與基礎疾病、血清白蛋白或總蛋白濃度之間無顯著統計相關性(P值皆 > 0.05)
4. 總結
- 外科放置G-tube在多種基礎疾病的犬隻中,整體併發症發生率低(93%無併發症),且多屬輕微,僅需要局部治療。
- 建議需開腹手術的重症犬和不適合內視鏡放置導管的狗考慮G-tube放置,以利早期腸道營養支持。
- 研究限制: 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導致G-tube放置缺乏標準化,導管尺寸和術後監測等細節並非所有的病例記錄中都有。
- 本研究只觀察了院內併發症,缺乏長期追蹤。
- 儘管評估了血清白蛋白濃度且未發現與併發症增加相關,但由於併發症數量低,本研究無法確定嚴重低白蛋白血症的犬隻是否在G-tube放置後有更高的併發症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