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旅者的獨白
我打開 Google Keep 紀錄每刻當下的心境,2023年7月是我第一次獨旅,嚴格來說只是自己出發前往宿霧語言學校,但面對未知,怎麼可能不怕。處理這種害怕的情緒,我的方法是書寫,當埋進螢幕裡,打字的回饋感讓人安心。
我選擇小港機場起飛、香港機場轉機,然後再到宿霧。
香港是使用普通話的地方,讓我這個英文菜菜的獨旅初心者覺得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至少標識看得懂、也有人會說普通話。2023年7月,香港機場轉機見聞
即將降落
降落前,機翼一陣傾斜,我以為自己旋轉了一圈,隨後看見窗邊出現船隻,我的知覺錯亂還以為它們橫空顯現在天空上,一陣爆音,機翼旁出現一抹綠意,是海水,我想要朝外探,只得到一陣昏眩感,接著飛機加速,窗外除了被甩在後方的雲絮之外,海邊的山巒慢慢現形。
五分鐘後,飛機降落在香港,雨瞬間打上窗戶玻璃。入座就點開來的電影還沒結束,香港機場過境之旅即將開始。飛機停妥,大家都起身拿取隨身行李,然後就堵在走道上。覺得自己不應該這麼早起身,但坐在走道的壓力,覺得裡面的人可能會催促你。下一個轉乘航班劃位就在中間了。隊伍進行,即將出艙,廊道上,跟帶著口音的機組人員說再見,然後一陣香港的空氣迎面撲來。
過境見聞
很喜歡香港機場廁所全白的設計。入口處小心地滑是用投影的方式,避免被實體的告示板佔用動線,每一組洗手台都是感應式的給皂、給水、烘乾跟擦手紙機,每一間廁所的空間也足夠寬敞,馬桶旁邊的垃圾桶特地做側邊開啟的方式,有試圖貼心使用者,但腳依然要使力踩開。

Photo: Zora @ HKG (Jul. 30, 2023)
在前往入境檢查的輸送帶上,意外看見香港的垃圾桶,中文「一般垃圾」在香港原來被稱作「一般廢物」。有種衝突感,廢物聽起來超廢,一點都不一般。
看見大廳有個實體的西洋棋佈置,暫停的旅客少年與兒童玩了起來。這在香港是大家都會玩的遊戲嗎?
國際型機場設備真的不一樣,比小港機場多了很多未來感的設施。香港機場建築體有個像是龍骨的中軸,我順著這個中軸的自動輸送帶一路從30幾號前往15號閘口。除了低鳴聲,偶爾的廣播聲,其他環境音非常安靜,與午後懶洋洋的情緒很適配。
第30到32號閘口間的座位區簡直是公共藝術,鏤空的立面,有可愛動物的造型,同時又是具有功能性的座位。

Photo: Zora @ HKG (Jul. 30, 2023)
「不要顧看流動電話」貼在自動運輸帶下面的警語,位置真的貼得恰好,只有正在看的人會被提醒到。

Photo: Zora @ HKG (Jul. 30, 2023)
進了一個通道,看到「不准等候」的告示,為什麼有種傲嬌感!
第二段航程
從香港轉往宿霧的航程有點不舒服。先是啟程前被從燈管噴出的煙霧嚇了一跳,排場有點浮誇。其他乘客的精油味、瞬間加速的飛機,還有隱隱作痛的腹部和耳膜,拉升高度的時候覺得自己陷在半空沒被速度一併帶起,在原地坐了個坐肢體前彎,好不容易跟上,突然一陣波動,我不小心深吸一口氣,自帶配音的那種,於是嚇到了鄰座正在錄製天空的乘客,跟她say sorry ,尷尬,之後再一次的晃動,乾 好想尖叫,還好我忍住了。
持續耳鳴,我呼氣、吞口水,然後瞥了一眼窗外朵朵的白雲。
一上到平流層,餐就開始發,這次似乎很快可以拿到!只是... ...什麼時候可以去上廁所呀,以後還是要劃走道座位才好呢!
這架飛機真的很窄,要前往廁所的路上困難重重,跟收餐擠在一起,沿途小孩一直哭。好不容易上完廁所,洗手台水堵住,還有看到幕後機組人員手忙腳亂的樣子,真是戰區。
回到座位後,決定棄劇,全英字幕已經很困難了,劇情除了知道兩對情侶會互換身體相處之外,要表達什麼意思真是看不懂。後來換了個歷史題材的電影,用英文字幕看真的是沒辦法一下子辨別人名,認知負荷超載,好想睡覺,只好改播放音樂當背景。
在此起彼落的小孩尖叫聲醒來,耳朵好痛,分不清是耳內壓力還是耳機壓得耳骨好痛,還是尖叫的高頻使然,不過再3分鐘就要降落宿霧機場了!最後,順利降落!雖然著地時,還是不小心咽嗚一聲。艙口好多持著輪椅的工作人員正在待命,感覺這趟很多需要特別協助的乘客。
小結:過渡的小儀式

Photo: Zora @ HKG to CEB ( Jul. 30, 2023 )
從小港到香港的航程裡,我特意選了粵語發音的電影,然後再趁著從香港轉往宿霧的過程,選了英語發音的電影。雖然過程有些不舒服、尖叫、崩潰的過程,但我知道接下來就是個沒有字幕全英語的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