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講解心意六合拳二十四把5-龍調膀
作者:老衲
龍調膀這個動作,自古以來就頗神秘,很多老一輩的回族拳師是不教龍調膀的,或者乾脆說咱們這一家,沒有龍調膀,可其實,如果你能理解老四把即是丹田球的兩個豎向轉動、兩個橫向轉動,那麼就會知道有韌勁必有一把韌勁的反向橫轉,即是龍調膀。
***龍調膀具體動作與練習側重先省略待出書後補***
說完龍調膀與韌勁,定要再講講龍蛇兩形,因為龍形的底盤摩旋是龍調膀,蛇形的擰轉纏翻是來自於韌勁,不熟悉龍調膀與韌勁,龍蛇兩形打起來必然無根。
滬派心意門高手,有許多高手玩龍蛇兩形很在行,而又以蛇形為最多,解興邦的孫子解和平,最擅長的就是蛇穿蛇纏一類的功夫,據說和平先生常用蛇穿蛇纏,撐掌中含著穿勁與指勁,最後功力總結在三根手指上,號稱「三個指頭捏田螺」,三個指頭一搭,就能把人打得橫飛出去。
俺師與和平先生拳路不同,俺師個子小,喜用龍形,常說要把三條龍形混在一起練,奧妙非常,因此叮囑老衲,要深入龍形,必得將調膀的勁路玩精,調膀練會,再玩其他龍形,就是「一扳就會」的東西。
龍調膀、龍調膀,其實龍是沒有「膀子」的,這好比某位太極宗師,有天夢到自己兩臂斷去,因此領悟太極內勁的道理,龍調膀也是練這個,不必夢到自己斷臂,而是醒著專心去體會自己倘若兩膀斷去,如一條龍般,而怎麼去「調」這個膀子的那種內裏感受。
武俠小說中常常有一種「空袖功」,說的是無臂人運使空袖去制敵的武功,龍調膀的味道就是空袖功,要能用丹田球運使身勁來絞動,並將完全不用力的兩條臂膀甩動內裹起來繞回自身。
多說一句,如果想像這兩條手臂完全脫力不是自己的,後能用丹田球絞裹身勁,將兩條手臂如空袖子般內裹回來(兩個內裹方向,一個以身子為中心裹著,另一個應以袖內中空點裹起),這的確就是龍調膀的核心,也有一個波浪鼓的形象可以落實。
但,如果想像一整條腿脫力不是自己的,一樣可以做這個調膀的感覺嗎?一樣可以在腿上做出這種內裹的旋繞勁道嗎?要怎麼做,才能使腿上的勁道連續,前一個發力自然而然成為後一個發力、而後一個發力又成為其後發力的蓄力呢?
想想。
最後講一個氣功的練習原則:很多人練氣功,連最基本的末梢氣血充盈,都沒達到,其實「氣血」這種東西並非你一開始就能「如臂使指」的,並不是那麼好去運使氣血走向,所以說,最好的入門辦法,便是將手臂完全放鬆,然後甩動起來,讓氣血自然而然達到指端,讓指端發熱發脹,那就是最基本的氣達末梢。
某派的甩手功也是這個原理,依著簡單的氣達末梢的入門辦法,居然儼然成為一方霸主。
不過,氣達末梢只是氣功練習的初階,再往後,要練習讓「氣」在一個「場」中轉動,進而在「場」中反覆加強,到這一步,這個「場」,自然最好是一個圓型的外框來合住氣,這道理若用傳統的講,就是用圓型則「氣不易散」,但若按生物電能來思考,那就是磁場必須左右上下呼應,才會在場域中不斷自我迴聲增強,好比兩個凹面鏡中相互反射熱能,可以使其中焦點處的物體溫度加速上升。
這個氣的共鳴場,做大了是大周天,做小了即是小周天,或按這理論去思考密宗手印也能印證,凡是較純正的大菩薩、大羅漢傳下的手印,其氣脈的共鳴場域必定是比較圓、或者說比較接近正圓型態且讓能量較為容易合在手印中不散的,另外的一些密修偏旁法門,那些手印結出來,比較接近是橢圓或者其他偏斜型態。
扯遠了,修密手印牽扯到人體九層氣脈中的上三層以外的東西,真不好說,權當老衲胡言亂語一回,還是說回正傳。
不談玄的,龍調膀是一個既有放鬆讓氣血達於指端末梢,又有外在一個圓型框架罩著讓「氣」在裏頭來回運動的好功法,對臂肩、腰腿,與協調性都有好處。
望喜歡的人好好練,也要好好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