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注意過,在台灣搭高鐵時,車站前會有個區域標示著 Kiss & Ride?
那是所謂的「臨停接送區」,設計給那些匆匆來送行、卻總是捨不得告別的人們。為了不讓車流堵住,kiss and ride。親一下,就得走了。
相較於常見的 pick-up area,kiss & ride 這個說法多了幾分詩意與不捨。
好,kiss & ride 我懂。那 kiss & cry 又是什麼意思?
原來,它指的是花式滑冰比賽中,選手表演結束後,坐在場邊等待成績揭曉的那個地方。
親吻與哭泣,懸在分數尚未揭曉的空氣裡。那一刻的喜悅與失落交織、忐忑與盼望並存。用句老套的話,像極了愛情,也像極了人生。
問我怎麼會知道這麼有趣的用法?我當然不知道,我是看了《Kiss & Cry》這部演了300多場的劇作,才知道這兩個字,藏著那麼深刻的情緒與想像。
這部來自比利時的作品,橫跨劇場、電影、舞蹈與攝影,開創出一種全新的「指間劇場」形式。賈柯.凡.多梅爾(Jaco VAN DORMAEL)與編舞家蜜雪兒.安.德梅(Michèle Anne DE MEY)聯手聯手,讓手指變成主角,在微縮的世界裡演繹愛與記憶。
對,你沒聽錯,就是手指。這齣戲是由手指主演的。

圖片©Maarten Vanden Abeele
觀眾看見的不只是表演者,而是鏡頭下的手指在沙灘上爬行、在城市模型中跳舞、在雙人床上擦肩與擁抱。所有畫面即時投影到大螢幕上,一邊看到拍攝過程,一邊被帶入那個迷你卻情感飽滿的劇場宇宙。
沒看過「指間劇場」的觀眾肯定很好奇,都有演員了請他們演完整齣戲不就好了,為何只專注拍他們的手,讓手指來說話呢?
很簡單,因為只看得見手指,觀眾更能專注在那些最細微的情感流動。沒有臉部表情、沒有語言提示,只有兩根手指的距離,彷彿就能演出靠近與拉遠、期待與失落。那些曾經握過的手、沒說出口的話、錯過的擁抱,在這場表演中全都變得看得見、觸得到。
換句話說,反而是這樣的簡化與極小,讓情感變得更巨大、更赤裸,也更深刻。
那《Kiss & Cry》究竟在說什麼呢?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老婦人,她回憶起人生中的五段愛情故事。那些青澀短暫、沒有結局的戀情,如今只剩下觸感與片段,與那曾經歲月長河裡愛得坑坑疤疤,卻也愛得結實纍纍的自己。
場景橫跨火車、沙灘、舞廳、車站與雙人床,從探戈到上海老歌、從美國情歌到巴洛克歌劇,觀眾可以透過音樂與肢體語言去「猜測」愛情的發展。儘管沒有表情與對白,情感依然傳達得一清二楚。而口白部分也隨巡演地區而語言轉換,此次來台,將首度以中文版本呈現。
這部作品的起點,來自兩位創作者在自家餐桌上擺弄孩子不要的玩具,沒想到竟發展出一套完整的敘事語言,並從家庭延伸至世界舞台。德梅與多梅爾不只是藝術夥伴,更是人生伴侶,一起養育兩個孩子,也一同守護這部作品十多年。他們將生活的微塵變成劇場的銀河,讓手指變成情感的代言人。

圖片©Maarten Vanden Abeele
寫到這裡,我很想列舉各大媒體的盛讚,諸如英國《獨立報》形容它「從手的肢體語言,到浪漫運鏡所需的繁複過程,演出精準的程度令人充滿驚喜」。但再多的盛讚也比不上你親自來看,親自感受這齣為何演了十年仍舊持續風靡世界的跨界經典。
如果你也曾懷念一段模糊卻鮮明的愛;如果你也曾在夜深人靜時,讓手指無聲地回憶觸碰過的溫度,你一定會懂得《Kiss & Cry》裡的斯人已遠、體溫猶存的失落與甜蜜。
當舞台上那雙手指輕輕靠近、擦身、擁抱、分離時,這才發覺:啊,原來我們的人生裡,也都有那樣一個Kiss & Cry的瞬間。
想笑又想哭,心跳得厲害,還不知道結果,卻早已全心投入。
是的,那是愛。那全都是愛。

圖片©Maarten Vanden Abeele
瓦力唱片行專屬優惠:
選取票價及座位後,下拉折扣選項選取【合作宣傳推廣優惠代碼】方案
輸入優惠代碼【kisscry04】,即可享比利時阿斯特嘉舞蹈劇場《Kiss & Cry》票85折優惠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