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輕柔地走進那良夜,
白晝將盡,年老更當燃燒咆哮;
憤怒吧!憤怒吧!不讓光芒消逝。
《別輕柔地走進那良夜》狄蘭湯瑪斯
「星際效應」中《別輕柔地走進那良夜》美妙詩句貫穿整部電影,襯托地球即將毀滅, 人類放手一搏的豪情壯志。
面對個人的生命,何嘗不是如此。步入暮年,認老、心如槁木你就輸了,不只年老的你 輸了,還拉著意氣風發年輕的你、奮力向上中年的你一起輸了。
憤怒!咆哮!絕非抱怨、後悔、挑剔。「星際效應」中眾多力挽狂瀾的鬥士們,沒有人 抱怨「都是先人的錯,破壞生態……」。
不管之前做了什麼傻事,原諒年青的自己;不管現 在面臨什麼境遇,原諒周遭的一切。你要面對的只有「生命」,向生命憤怒、咆哮吧!想像 一下,當年畢業跨出校門那一刻,是如何面對社會咆哮的。對!就像那樣,再來一次!
世界太年輕。翻開歷史,19世紀末人類平均壽命只有37歲,20世紀初開始加速成長, 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人類平均壽命才終於接近60歲。算一算,人類集體長壽,至今還不 到半世紀,尚未累積足夠的經驗。
年輕的世界不懂得欣賞年長者的價值,可以理解,但我們絕不妄自菲薄。
感謝社福機構重視老人福利。但是有時候也會覺得氣餒,老是宣導老人福利做得有多好, 那裡又開了一家養老院;社區共食、居家照護推廣得多成功,這等同不斷的提醒社會:「老 人就是孱弱、無聊,需要人照顧的一群人。」不老也給宣傳老了。
我們願意服務人群。擔任義工很好,但是如果能有相應的報酬就更好了。社會有一種誤 解,以為提供一份工作,可以讓老人打發時間,證明自己還有價值,就是一種恩賜,是不用付費的。錯了!這完全是否定老人的價值,我們拒絕接受。
這些都是小事,值得擔心的是,年長者因為社會風氣的引導,小看了自己。 古代長壽是王公貴族的專利,近代長壽是先進國家的表徵,自古以來都是活得久、學得多的人主宰著世界。人類正式進入集體長壽時代,量變引發質變,老人會因為不再稀有而不值錢了?還是老人在這個時代,將擔負起更重要的使命?
網際網路讓全體人類有公平學習、交流的機會,AI、物聯網及其他先進科技,推動物質 文明飛躍成長。人類還缺甚麼?……答案已呼之欲出……,人類集體長壽為的就是引領第二次 「軸心時代」的來臨,促使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平衡發展,創造人類有史以來最令人興奮的集體成就。
紀元前600年至紀元前300年,地球的不同角落,古希臘、以色列、印度和中國,不約 而同出現偉大的思想家、精神導師,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猶太教先知、釋迦牟 尼、老子、孔子,爆發了第一次全球性的文明大躍進,史稱「軸心時代」。這個時期產生的 宗教、倫理、哲學思想,深深影響著後代,至今無法超越。
在交通不發達的年代,世界各地如何同時又獨立的出現思想大爆發,引起歷史學家極大 的興趣,但是至今無人可以提出能讓大家信服的理論。總結各種觀點,大概可以歸納為以下 幾三個主要因素:
1. 鐵器工具普遍使用、生產力大幅提高。
2. 國家結構處於由城邦過度為帝國階段,家族鬆綁、個人價值提升,人際關係改變。
3. 思想家們從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宇宙甚至超宇宙的角度著眼,不考慮短功近利,格局自然宏偉。
比對現代環境,AI、物聯網一樣大幅提升生產力;網際網路一樣改變了人際關係模式; 而偉大的哲學思想需要沉潛、拋開個人利益、超越物質藩籬,則正是年長者所長。所有條件 都符合誘發第二次「軸心時代」的要素。
不同的是,這次是集體創作,是人類史上第一批集體長壽的老人們,帶領的集體創作。
這會是怎樣宏偉的景象?百種派別、千家學說、萬個論壇、千萬群眾的論述,澎湃洶湧。 網路加快了傳播的速度,但是文明的發酵依然要遵尋自然法則,與2500年前沒有多大差異, 甚至難度更大,上一次是區域整合,這一次則是要整合全世界。
結果我們可能看不到,但是過程更精采。在這股集體創造新文明的趨勢下,各式各樣思想探險的周邊產業蓬勃發展,「知咖啡」、「心饗宴」、「迷桌遊」、「思想旅遊」、「瑜珈拳擊」、「理療KTV」、「信仰式管理」、「去中心化組織」…想得到想不到的新興產業如雨後春筍,線上、線下一樣熱鬧。
上帝自有安排,不會沒事創造一堆米蟲拖垮世界。年輕的世界終將了解老人的價值,不 過首先我們要自立自強。
老子任職於周朝守藏室,也就是圖書館管理員,博覽群書;孔子周遊列國,以致見聞廣闊。雖然我們大部分都不會是最後集大成的人,但是我們都會是老子看過的那些書的作者, 或是與孔子交流過的那些人。即使我們只是隨口談談如何教養小孩、抱怨一下社會的不公、 感嘆一下量子力學的不可思議、發表一下對虛擬世界的聯想,都會是第二次「軸心時代」的養分,下一個世代文明的幼苗,千萬不要妄自菲薄。
『史上第一批集體長壽的老人正帶領著世界走向第二次「軸心時代」』是現在進行式, 這是歷史的必然,只是進程緩慢,以致大家都沒意識到。
我們的責任是「提出來、參與它、 讓大家都知道。」
我們要抬頭挺胸,保持健康,迎接屬於自己的時代。即使掃地也要做一個 「修行的掃地僧」,讓年輕人投以尊敬的眼光。
憤怒吧!咆哮吧!世俗的責任已然完成。心無罣礙!無有恐怖!讓我們放肆的為更高層 次的目標再奮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