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仍有活力的第三年齡階段(The Thrid Age):重新思考「退休年齡」與「養老金改革」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J. Greenberg, and A. Muehlebach (2007)的文章“Notes on the Third Age in Western Europe Today”讓我們看到一個「是否延後退休年齡?」的政策問題,背後居然牽涉如此多的面向,並且直接和生命歷程、世代之間有緊密的關係。


新自由主義背景下,社會趨向以市場的力量,而非國家制度來面對人民的福利與安全責任。隨著西歐少子化、高齡化的現象,「越來越少的年輕公民,為什麼要負擔仍然健康、活力的退休人員的退休金?」、「健康的老年人是否需要繼續工作,以彌補日益沈重的稅收?」成為了重要的問題。政策制定者與媒體,開始思考延遲退休年齡、推廣「積極老化」(active aging)[1]

raw-image


第三年齡階段(The Third Age)

在這個背景下,第三年齡階段(The Third Age)這個新的生命年齡階段被意識到:指老年中仍充滿活力的高峰期,在慢性疾病、需要依賴的第四年齡階段(The fourth Age)之前的十至十五年間。有些人認為我們該對「老年」、「退休年齡」重新思考,若我們只是用年齡來劃分能力(並因此強制對方退休)是懶惰的,忽視「第三年齡階段」可以帶來的寶貴社會經驗與技能浪費的。因而報紙、老年活動組織,越來越將「退休」視為一種「重生」和新的生命階段。在此「工作」被視為是重生,「退休」被視為被動的。




退休金背後:社會裡隱藏的代際契約

退休制度中,其實隱含了社會契約──代際契約的概念。歐洲福利國家早期的退休金政策,就是建立在這樣的契約之上:年輕勞動力世代透過稅收,支持退休無法勞動者的生活,換自己年老時會由新的年輕世代來照料自己。然而,隨著老年人口增加、勞動力縮減、養老金制度不穩定,這樣的契約開始被質疑和挑戰。因此按照過去年齡來退休、提早退休,被視為過時的看法。而且,醫療進步使得原先的老年人比想像中還要健康與充滿活力,政策上直接將他們劃入無法勞動的類別,也讓他們產生被社會邊緣化、被剝奪工作權、年齡歧視的情況。但是「代際契約」能夠說修改就修改嗎?人們會想延後退休嗎?年輕人也害怕延後退休,老人將擠壓到他們的工作機會。但若沒有延後退休,養老金制度將也會使年輕人壓力越發沈重、經濟停滯。面對這樣的兩難,該怎麼辦呢?


延後退休年齡的兩難

「是否延後退休年齡?」的兩難問題,其實還涉及其他層面。若延後退休制度,這可以使「第三年齡階段」的年長者融入社會、貢獻經驗、促進經濟發展。然而,年長者真的想延後退休嗎?「工作」真的如我們所想像是積極、重生,難道不會是一種倦怠嗎?《終結職業倦怠:工作為何將人榨乾,又該如何建造更優質的生活?》這本書揭露了反而過度賦予工作意義性、神聖性,期待與現實的落差反而讓人感到倦怠。也重新讓我們反思「工作」的神聖性,「不工作」、「沒有工作」是否也該得到接納與不歧視。或許我們不該把「退休」想像成「退出社會」或因此失去了某些價值,可能還有其他方式可以讓人重新融入、參與社會,例如志工活動、興趣結社。

但若「不延後退休年齡」也仍然會遇到另一個難題,這代表了在某個時間點人將被辭退。目前歐洲的退休年金改革,傾向只保留給「第四年齡階段」的老人。「第三年齡階段」的人因為年齡被迫要離開勞動市場,卻還不到可以領福利補助的階段。在這裡「階級」因素就被凸顯了,較爲貧窮的長者仍然需要生活費來養活自己,卻因為年齡因素被排除,這可能讓他們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總體國家經濟發展上,那些正直社會經驗巔峰、活力的「第三年齡階段」的被迫退場,也流失掉重要的經濟價值。


raw-image


「延後退休制度」對於年輕人來說,可能減輕了奉養壓力、但也會擔憂工作機會被擠壓;對老人而言,想透過工作獲得社會參與的人可以繼續發揮所長。但或許並不是所有人樂意延長工作年紀;對總體經濟而言,更能夠減輕賦稅、妥善利用社會上的人力資源。而「不延後退休制度」對年輕人來說,他們似乎有更多可以晉升的工作舞台;對那些生活貧困的老年人則失去了經濟支援,對於想參與社會的老人則面臨了年齡歧視;總體經濟有可能停滯、有工作能力的老人的經濟價值被浪費。制度的改與不改,都會使有些人受益、有些人受到負面影響。事實上整體而言,年輕人與老人接同樣面臨了失業之苦。

互補作為團結

文章提出了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議題:用互補來作為團結。不同年齡組之間,他們所能提供的職業、工作能力,或許可以是「互補」而不是「排擠」的關係。職業、需求,也隨著時代在變動,或許我們可以思考出讓年輕人、老人彼此之間的擁有的不同能力,相互結合、利用,人口的勞動分工它或許可以是個有機整體。

我認為「排富的彈性退休制度」或許是折衷、可行的。較有經濟資源的年長者,他們可以在退休後透過志工、興趣、消費、旅遊,或者作為職場顧問,來繼續參與社會、貢獻才能;或者投入補足年輕人較短版的領域來貢獻──文化習俗傳承、育兒與照護知識、協助地方社區支持網絡的建立。而經濟上較為辛苦的年長者,可以延後退休年限、設定制度去保障其工作權,不該因年齡歧視被解僱。如此來接近「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理想吧!

 



參考書目

 

Greenberg, J. and A. Muehlebach

2007 Notes on the Third Age in Western Europe Today. Generations and. Globalization: Youth, Age, and Family in the New World Economy. J. C. D. Durham.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0-214. 


Jonathan Malesic

2024[2022] 終結職業倦怠:工作為何將人榨乾,又該如何建造更優質的. 生活?[The End of Burnout: Why Work Drains Us and How to Build Better Lives]

 

蔡長穎、呂朝賢

2018積極老化與高齡志工之因應。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18:94-107



[1] WHO於2002 年提出,扶持與協助老人終身學習、參與社會經濟生活、志願服務,而不只是從勞動市場撤退,來緩解高齡化的問題。參考蔡長穎、呂朝賢(201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星空
24會員
31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星空,收藏在生活、生命、世界中閃亮照耀著我前進的光芒。 韓劇《今生是第一次》:「差不多的人生當中,時而也會有閃閃發光的事情,所以你要留意去抓住它,好好裝在自己的星星兜裡。這樣等你以後累了煩了,可以拿出來看看你的那些星星,就能度過艱難的時光。」
星空的其他內容
2024/10/30
本文探討 Margery Wolf 在其著作《A Thrice-Told Tale》中,如何透過對同一事件的小說、田野筆記和期刊論文三種文類的分析,回應女性主義與後現代主義對人類學方法的批評。
Thumbnail
2024/10/30
本文探討 Margery Wolf 在其著作《A Thrice-Told Tale》中,如何透過對同一事件的小說、田野筆記和期刊論文三種文類的分析,回應女性主義與後現代主義對人類學方法的批評。
Thumbnail
2024/06/11
這個時代我們既自由也痛苦,既幸福也焦慮。我們被鼓勵熱血地追求個人的夢想,但也承受著「完全自我負責」的沈重壓力。沒有人告訴我們或許這是「殘酷的樂觀主義」
Thumbnail
2024/06/11
這個時代我們既自由也痛苦,既幸福也焦慮。我們被鼓勵熱血地追求個人的夢想,但也承受著「完全自我負責」的沈重壓力。沒有人告訴我們或許這是「殘酷的樂觀主義」
Thumbnail
2024/03/17
電影《宗舖師》中的鬼頭師說道:「每一個人都要有他的主題曲,每一段時間也都要有它的插曲。當聽到那首歌的時候,就可以回到過去。」鬼頭師每次出場時都會響起某首旋律,那是他所認定能夠代表自己的一首歌,而他更認為音樂能夠讓人瞬間聯想起特定回憶片段。
Thumbnail
2024/03/17
電影《宗舖師》中的鬼頭師說道:「每一個人都要有他的主題曲,每一段時間也都要有它的插曲。當聽到那首歌的時候,就可以回到過去。」鬼頭師每次出場時都會響起某首旋律,那是他所認定能夠代表自己的一首歌,而他更認為音樂能夠讓人瞬間聯想起特定回憶片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中高齡愈來愈受到重視,最近勞基法三讀通過修法,明明是一個很小很小的變動,也可以說沒有什麼變動,沒想到竟然產生一堆疑問。 總而言之 就如下表所言…。 原本法條和修正條文同時閱讀,大概就能清楚了解法條意思是什麼? 為什麼你不想退休? 工作了大半輩子,到最後還是要問問65歲的你,會不想退休是因
Thumbnail
中高齡愈來愈受到重視,最近勞基法三讀通過修法,明明是一個很小很小的變動,也可以說沒有什麼變動,沒想到竟然產生一堆疑問。 總而言之 就如下表所言…。 原本法條和修正條文同時閱讀,大概就能清楚了解法條意思是什麼? 為什麼你不想退休? 工作了大半輩子,到最後還是要問問65歲的你,會不想退休是因
Thumbnail
本文章將探討高齡社會的相關議題,包括高齡化社會的定義、臺灣與中國在高齡社會中的進程、社會危機、人權議題等。另外,將分析中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與臺灣的健保制度之間的差異,以及對老人的照護與生活品質權利的保障。
Thumbnail
本文章將探討高齡社會的相關議題,包括高齡化社會的定義、臺灣與中國在高齡社會中的進程、社會危機、人權議題等。另外,將分析中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與臺灣的健保制度之間的差異,以及對老人的照護與生活品質權利的保障。
Thumbnail
現在富裕國家的中年人,可能會變成「三明治世代」,對上,要照顧因為活得夠久最後失智的年邁父母,往下,要擔心小孩錢賺得夠不夠用,要協助他們置產、付房貸、給生活津貼。 我們常認為歐美國家就是讓成年子女獨立自主,但物價上漲、房貸利率高昇,加上許多年輕人賺錢能力遠不如父母,有資產的父母,現在歐美年輕人依
Thumbnail
現在富裕國家的中年人,可能會變成「三明治世代」,對上,要照顧因為活得夠久最後失智的年邁父母,往下,要擔心小孩錢賺得夠不夠用,要協助他們置產、付房貸、給生活津貼。 我們常認為歐美國家就是讓成年子女獨立自主,但物價上漲、房貸利率高昇,加上許多年輕人賺錢能力遠不如父母,有資產的父母,現在歐美年輕人依
Thumbnail
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者在人力資源市場上的性價比會逐漸下降。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現象,也是我們必須正視的現實。本文將探討為什麼這種情況會發生,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通過投資將現有收入轉化為未來的財務保障。
Thumbnail
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者在人力資源市場上的性價比會逐漸下降。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現象,也是我們必須正視的現實。本文將探討為什麼這種情況會發生,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通過投資將現有收入轉化為未來的財務保障。
Thumbnail
J. Greenberg, and A. Muehlebach (2007)的文章“Notes on the Third Age in Western Europe Today”讓我們看到一個「是否延後退休年齡?」的政策問題,背後居然牽涉如此多的面向,並且直接和生命歷程、世代之間有緊密的關係。
Thumbnail
J. Greenberg, and A. Muehlebach (2007)的文章“Notes on the Third Age in Western Europe Today”讓我們看到一個「是否延後退休年齡?」的政策問題,背後居然牽涉如此多的面向,並且直接和生命歷程、世代之間有緊密的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國長期實行的一胎化政策對社會結構和財政壓力造成的影響。作者指出,這種斷層會擴大年輕次代的財政壓力和社會結構的忽然變化,從而引發更多矛盾和衝突。文章探討了中國的老齡化問題,並指出中國政府應該更多地投入資源來照顧老年人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中國長期實行的一胎化政策對社會結構和財政壓力造成的影響。作者指出,這種斷層會擴大年輕次代的財政壓力和社會結構的忽然變化,從而引發更多矛盾和衝突。文章探討了中國的老齡化問題,並指出中國政府應該更多地投入資源來照顧老年人口。
Thumbnail
根據貝恩顧問公司 (Bain and Company) 的最新研究,高齡族群大量走出退休生活並重返職場。合夥人 Andrew Schwedel 表示,這是一個「一個巨大的轉變」,並預測到 2030 年,全球將有 1.5 億個工作職務,會轉移到高齡勞動力上。
Thumbnail
根據貝恩顧問公司 (Bain and Company) 的最新研究,高齡族群大量走出退休生活並重返職場。合夥人 Andrew Schwedel 表示,這是一個「一個巨大的轉變」,並預測到 2030 年,全球將有 1.5 億個工作職務,會轉移到高齡勞動力上。
Thumbnail
​近幾年來,隨著大家對老後生活的重視,退休成了一個很熱門的話題。 只不過,大部分的人恐怕不知道退休的概念,是如何演變而來 而人們大多基於什麼因素來考量退休的年齡或階段? 其實除了考慮健康和年齡以外,我們也可以參考財務狀況和需求來彈性制定自己的退休計畫。 擺脫傳統65歲才能退休的束縛。以下有3種方式:
Thumbnail
​近幾年來,隨著大家對老後生活的重視,退休成了一個很熱門的話題。 只不過,大部分的人恐怕不知道退休的概念,是如何演變而來 而人們大多基於什麼因素來考量退休的年齡或階段? 其實除了考慮健康和年齡以外,我們也可以參考財務狀況和需求來彈性制定自己的退休計畫。 擺脫傳統65歲才能退休的束縛。以下有3種方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