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光電(2383)喜迎千金,然後呢?解析高階 CCL 產業趨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1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raw-image


2025 年 7 月 16 日 台光電(2383)盤中一度突破千元,最高來到 1005 元(上圖:左),雖然盤勢隨後拉回收跌,而從 4 月 7 日川普對等關稅消息引發的系統性風險的最低點 407 元起算,短短一季,股價已經翻倍。


打開電視,幾乎每一檔財經節目都在討論 台光電。從我第一次密切追蹤 台光電 開始(2024 年 10 月法說會),那時候市場還在消化 GPU 訂單份額流失斗山等消息;如今,這家公司早已成為「題材」明確、幾乎家喻戶曉的飆股代表,是典型的市場高度認同其成長故事的有業績股。


現在,市場普遍認同 CCL 的關鍵材料玻纖布供應吃緊,也明白高階 CCL 需求正隨著雲端服務業者(CSP)自研 ASIC AI 伺服器專案接連湧現,連《今周刊》第 1490 期都將其作為封面故事:「AI 關鍵材料 CCL 之王:台光電鐵血掌門」(上圖:右)。


但這樣的熱度之後呢?股價短線已大漲,是否已經漲完了?高階 CCL 的行情是否已告一段落?


長線趨勢明顯仍在延續


我認為比起短線的股價波動或是籌碼變化,長線的產業趨勢與公司在產業中所處的位置更為關鍵。只要產業的成長趨勢未變,而台光電仍能持續站在技術與產能的制高點,那麼現在的千元並不代表未來的終點。回顧歷史,每一個高點在當下看似「瘋狂」,但在趨勢延續與基本面推動下,往往只是整段旅程的中繼點。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整理兩份近期法人報告對高階 CCL 產業的觀察與趨勢分析:

2025 年 7 月 15 日,高盛,《Better ASP/GM outlook in LT driven by AI》

這份報告聚焦於 AI 對 CCL 價格與毛利率的長期推升力道,並明確指出台光電在 AI 伺服器專案中的關鍵地位。

2025 年 6 月 24 日,匯豐,《CCL: ASIC continues to be the focus》

報告指出韓國斗山預計於 2026 年開始擴產高階 CCL,透露全球對高速材料的結構性需求正逐步擴大,也意味競爭格局將出現變化。


著作權提示
本篇文章所引用之圖表,若屬公司法說會或其他公開資訊,將直接列示;惟若資料來源為法人報告,則基於著作權法規考量,僅以 Exhibit 等編號標示並以文字進行說明,方便參閱原屬報告。由於圖表重製所需時間與作業量較大,目前未能全面補齊;未來若有餘裕,將陸續補上自製圖表,以利重點資訊之視覺化呈現。本文暫以文字描述為主,雖可能增加閱讀理解之負擔,尚請見諒。


產業成長背景與供需失衡


Exhibit 1 :高盛將 2024–2027 年主要應用於 AI 伺服器與交換器的高階高速 CCL 整體產業的年複合成長率預估,從原先的 28% 上修至 40%。關鍵驅動來自 M7+ 等級 CCL 滲透率迅速提升,尤其是在 ASIC 與 GPU 伺服器的導入速度遠快於先前預期。此外,圖中紅點代表高階 CCL 在整體 CCL 市場中的佔比,也顯示這類產品的重要性正在加速上升,可對照Y軸右側的百分比得知其比重。


Exhibit 4:AI 伺服器與 800G 交換器的 CCL 整體潛在市場 TAM(Total Addressable Market)(藍色柱狀)將在 2024–2027 年大幅成長,年增率(綠色三角)最高可達三位數( 100% 以上)。然而,M7+ 等級高階 CCL 的新增產能年增率(灰點)始終落後,導致產能利用率(紅線)持續維持在 120~140%超載狀態。換句話說,高階 CCL 目前供不應求的情況可能並非短期現象,可能形成數年的產業情況,其中 台光電(EMC)作為主力供應商將直接受惠於報價與產品組合的改善。報告中提及將預期「高端客戶願意加價、並將中低階訂單釋出給其他廠,以確保高階 CCL 供應」的現象發生,提供 台光電 未來毛利與營收提升的結構性支撐。


Exhibit 5:根據高盛最新預估,AI 伺服器用的 CCL 市場規模在 2024–2027 年將以 88% 的年複合成長率高速成長,並於 2027 年達到 80 億美元的規模。這代表整體 AI 伺服器基礎建設材料的市場規模,將從 2025 年的約 76 億美元倍增至 2027 年的 254 億美元左右。報告中也指出,這樣的爆發性成長主要由 ASIC / GPU 對更高等級材料,如 M8 / M9 與更高層數 PCB 的需求所驅動。對 台光電 而言,這波趨勢將明顯擴大其高階產品的營收占比與毛利率結構,並成為最直接的結構性成長的受益 CCL 廠商。


單價提升與產品升級趨勢


Exhibit 6:圖表顯示了不同 AI 晶片平台(包含 Nvidia DGX、Google TPU、AWS Trainium / MTIA)所使用的 CCL(藍)材料的單顆成本(美元),高盛指出這個 dollar content 正持續「世代升級」。尤其 2026 年以後,包括 VR200(Vera Rubin)、TPU v7、MTIA v3 等新世代平台,每顆晶片對 CCL 的材料需求都達到了歷史新高:

  • VR200 每顆晶片的 CCL 材料總價值 ≈ US$450,幾乎是 GB200 的 2 倍。
  • TPU v7、MTIA v3 等也展現出比 2025 年平台更高的 dollar content。

對於 台光電 這類專注於高階材料供應的廠商而言,這種「每一片伺服器板子單價逐代跳升」的趨勢,將推升 ASP 與毛利率的結構性抬升,是長期擴張估值與獲利的核心論據之一。


Exhibit 16 & 17:這兩張圖我認為是高盛的本份報告中最有價值的資訊,是解釋「產品銷售單價(ASP) 與毛利(GM) 上行潛力具體化」的核心圖表。

Exhibit 16 清楚顯示,台光電 在 2025–2027 年的 ASP 預估,僅落在 M6 材料水準附近(約 55 美元 / sheet),但未來 AI 伺服器核心產品實際需求集中在 M7 / M8 / M9 等級材料,其中 M9 預估 ASP ≈ 450 美元 / sheet,是現階段的 8 倍以上。換言之,即使 AI 板卡出貨量不變,僅產品組合升級本身,就可能讓 ASP 翻倍甚至數倍。

Exhibit 17 中我們可以看到 台光電 在 2025–2027 年的毛利率為 31–33%,與 AI 板卡產品對應的 M7 / M8 材料毛利率(40–50%)仍有顯著差距;若最終順利提升至高階 AI 材料的 GM 水準,台光電 的成長空間將被大幅重估,這也構成報告中對其於 2026–2027 年 成長情境的主要依據之一。


ASIC AI 市場:主導地位


Exhibit 7:呈現高盛對 2024~2027 年 ASIC AI 伺服器用 CCL 的 TAM 與台灣廠商台光電(EMC)與台耀(TUC)的合計市佔率變化。從圖中可以看到,ASIC AI 伺服器對高階 CCL(M8 / M9)的需求快速擴大,TAM 預期將於 2027 年成長至 ≈ 38 億美元。其中主要三大雲端客戶為 AWS、Google、Meta,貢獻了 TAM 的大多數增長。

更關鍵的是,台灣兩大 CCL 廠商(台光電 + 台燿)合計市佔率,將從 2024 年的 42% 提升至 2027 年的 85%。這反映:

  • 台廠在 M8 / M9 等級高階材料具備技術領先
  • 擴產速度明顯優於日韓競爭者
  • 市場份額極高,能近乎全面卡位 ASIC AI 專案。

對市場最大份額者 台光電 而言,這很有機會鎖定了 ASIC AI 伺服器 CCL 市場的最大成長軌跡。


Exhibit 9:呈現 2025–2026 年台廠在 ASIC AI CCL 市場中,依各大客戶(AWS、Google、Meta)拆分的市佔率,也是高盛支持 EMC 長期領先地位的核心依據之一。

圖中可見,台光電 在 ASIC AI CCL 市場中全面主導三大 CSP 客戶的供應鏈:

  • AWS 的市佔達 77%
  • Google50%
  • Meta 更高達 90%
  • 整體 ASIC 市場市佔達 63%

此結構不僅強化 台光電 獲利可見度,也有助於在 M9 導入、ASP 提升時鎖定更多價值。


GPU AI 市場:反轉機會


與 ASIC 市場相對應,GPU 端同樣出現升級契機。

Exhibit 10:說明 EMC(台光電)在 GPU AI 伺服器 CCL 市場的市佔變化,以及材料等級(M6–M9)升級趨勢。

高盛認為,EMC 在 GPU AI 伺服器 CCL 市場的市佔雖在 2025 年下滑至 23%(斗山搶單),但將隨著 M9 等級材料的導入,在 2027 年回升至 41%,顯示其在高階產品規格升級中的關鍵角色。

從圖中可以看出:

  • 2024–2026 年 GPU AI 伺服器主要以 M7 / M8 等級材料為主
  • 2027 年,紅色區塊的 M9 滲透率明顯提高,並成為最關鍵的 ASP 與 TAM 驅動力
  • 高盛假設 EMC 為 M9 主要供應商,獨家提供 VR200 switching tray 所需材料。

因此,台光電有望在產品升級為主導驅動的階段,在 GPU 領域的角色將重回核心。這與其在 ASIC 領域的穩固地位互為補強,形成在高階 CCL 產業升級潮中的主要受惠者。


AI 推動營收轉型


Exhibit 14 & 15:分別顯示了 台光電 在ASIC AI 伺服器營收貢獻比重,以及整體 AI 伺服器的 CCL 營收貢獻比重。

從 Exhibit 14 可見,台光電 來自 ASIC AI 伺服器的營收占比將自 2024 年9%,大幅提升至 2025 年30%,並於 2026 年進一步擴大至 39%。Exhibit 15 則顯示,台光電來自整體 AI(GPU + ASIC)伺服器產品的營收比重,也將從 2024 年27%,提升至 2026 年48%

這意味著,公司整體營收結構正快速從傳統產品轉向高速成長的 AI 產品,預期有效推升整體獲利質量。


高階需求推升、組合仍待優化


除了上述極具參考價值的圖表外,高盛報告中仍提到了以下資訊:


近期中低階 CCL 廠商已開始調漲價格,反映銅價上行與供需偏緊的影響,也可能預示高階 CCL 報價即將進入上行周期。與此同時,來自 AI 伺服器與 800G 以上交換器的高階 CCL 需求強勁成長,而 M7 級以上材料的供給擴張相對緩慢,將導致供需缺口持續擴大,進一步拉長交期。在這種情況下,終端客戶為確保關鍵材料供應,往往會一方面認證更多 T2/T3 廠承接中低階需求,另一方面則願意以更高價格向 T1 廠(按:台光電)採購高階材料,強化合作綁定。這也推升 T1 廠商的定價能力。 儘管 T2/T3 廠商正試圖跨入 M7 級以上領域,根據供應鏈調查,T2/T3 廠與 T1 廠之間的技術差距仍超過 2 年,因此受限於技術落差與良率問題,短期內仍難以威脅領先廠商地位。整體而言,高階 CCL 的報價環境將持續有利,甚至有機會連帶改善中低階產品的供需與定價結構。


另外根據估算,2026/27 年 台光電 的 ASP 將僅接近 M7 等級水準,主要因為其仍須承接中低階訂單以滿足高階客戶需求,例如 CSP 等高階客戶在採購高階 CCL 的同時,通常也會要求供應商接下部分中低階訂單,中低階產品的出貨占比仍高,關於這點可保持緊密追蹤 台光電 於季度法說會公布的產品組合以瞭解最新情況。


韓國斗山(Doosan)擴產計畫


根據 2025 年 6 月 24 日匯豐出具的亞洲科技產業報告,近期市場關注韓國 CCL 廠 斗山(Doosan) 的擴產進展,根據其於 2025 年 6 月 13 日公布的內容,整體規劃如下:

  • 現有產能1.4 百萬張 / 月
  • 新增產能
    • 0.7 百萬張 / 月(韓國 JeungPyeong/GimJe 廠,屬新建產能)
    • 0.3 百萬張 / 月(來自既有產線轉換)
  • 總擴產幅度:新增產能總計 +1.0 百萬張 / 月,相較原始產能提升約 +71%
  • 完成時程:新建廠預計於 4Q26 完工,轉換產能時程未明

雖然這對斗山自身而言是極具規模的產能跳躍,但從全球主要 CCL 產業角度觀察,其本次擴產所帶來的總體增量僅占全體產能的 2–3%,加上高階 CCL 所需上游材料(如玻纖布)供應緊繃,預期短期內對供需平衡影響有限。整體而言,這項擴產計畫值得持續留意,特別是在 2026 年 AI Server 專案陸續進入量產階段的時間點,市場對供需平衡的觀察可能重新定價相關公司。


ABF 載板擴產悲劇重演?


市場上常有人以 2021 年欣興(3037)、南電(8046)等 ABF 載板廠大舉擴廠後的供過於求,推論 CCL 未來也將很快地步入同樣命運。高階 CCL 與 ABF 都屬於高度技術與驗證門檻的板材,各自在樹脂配方、線寬 / 線距與可靠度良率上面臨不同挑戰。這裡我提出一點關鍵差異:


需求驅動不同


ABF 當年擴產,主要服務 PC / NB 等 SoC 等消費性產品;而正在發生的 CCL 擴產則鎖定 AI 伺服器 800G / 1.6T 網通板與自研 ASIC 主板,是屬於雲端基礎建設升級,週期與黏著度明顯不同。


因此,不能僅因同為「高階板材」就將兩者供需循環畫上等號。 當前 CCL 產能新增更像是在追趕 AI 長線需求,而非單純的「炒供給」;真正風險在於 AI 基建 CAPEX 若遜於預期,而非重演 ABF 因消費週期反轉帶來的需求斷崖。


關於這點,可以參考 FinSight 趨勢觀點的 估算 AI 資本支出合理性:AI 投資泡沫?數據告訴你!(2025 / 6 / 6)。文中針對「AI CAPEX 是否過度」提出一組耐人尋味的對比:


2025 年全球 AI 所創造的新增價值預估已超過 1,000 億美元,而 2024 年五大美系 CSP(Google、Meta、Amazon、Microsoft、Apple)增量資本支出僅為 865 億美元。


也就是說,AI 為 CSP 帶來的效益,其實「跑在投資前面」,並非過往那些「先砸錢、後找商業模式」的泡沫結構。換言之,CSP 是有賺錢的,投資是有回收的,AI 基礎建設並非空轉或虛耗,而是實打實地在驅動營收與服務落地。


在這樣的背景下,CCL 的產能擴張,更像是在追趕確立中的需求,而非過度預支未來。風險並非不存在,但應將焦點放在 CSP 是否調整資本支出節奏,而不是簡化為硬體建設終將「泡沫破裂」的老劇本 … 這種想法不僅邏輯過於粗糙,也很可能錯過參與 AI 派對的主升段。


我覺得 AI 是真的,你呢?


如今,我們面對的問題,早已不再是「AI 會不會取代人類」,而是:「不會用 AI 的人,會被很會用 AI 的人取代。」


這不是預言,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實。


AI 已深刻改變資本支出與產業鏈的分布邏輯,也進一步重塑人類文明的發展軌跡。對於像 台光電 這樣深度綁定雲端基礎建設的公司而言,千金從來不是終點,而是另一段現實的開始。


你是來股市賺錢?還是當產業研究員?


在我的研究範疇中,我傾向於將精力聚焦在少數我認為能深入理解的產業與公司,例如 CCL 產業和台光電。之所以選擇深入研究 CCL 和台光電,是因為我觀察到它們在這一輪 AI 硬體升級浪潮中,具備長線趨勢、技術領先與市場定價權的潛力,當然包含估值。這不是因為其他產業不值得研究,而是因為我始終相信:


我們「一般」投資人最缺的,不是資訊,而是時間專注力


我進市場的目的相當明確:就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成為全能的產業研究員。與其廣泛涉獵一堆「看起來不錯」的標的,不如深入掌握極少數「我真正懂、也真正看好」的公司。只有對標的足夠熟悉、夠有信心,才有可能在機會來臨時重壓出手,而不是每次都像在試水溫。


所以當我選擇花時間研究 CCL、研究台光電,我就是把它視為這一輪 AI 硬體升級潮中,極少數有可能具備長線趨勢、技術領先與市場定價權的角色,而不是只沾著題材炒作的公司。


去年底,有一位會跟我聊投資的朋友問我:「你最近在研究什麼標的?


我回答:「還是台光電。」


我說我花愈多時間研究它,愈喜歡它,也愈覺得它不得了!台光電 很有可能提供了非常優秀的「預期差」,非常值得我一層一層往下挖,深入再深入。雖然在發現 台光電 後,我也嘗試研究其他標的,但經初步評估,都認為它們的投資價值都遠遠比不上 台光電 ,我需要專注


當我專注在一個產業夠久,深入了解一家公司夠深,我會更知道:

  • 哪些風險是真的該擔心的;
  • 哪些事是市場還沒發現的;
  • 又有哪些雜訊根本可以忽略。


AI 看一點、製鞋也看一點、生技製藥也懂?最好自行車的循環周期也要知道?


關於來股市賺錢,你真的需要知道這麼多嗎?


我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並非天賦異稟;別人能攻克的領域,我未必駕馭得來。既然踏入股市的目標明確:就是獲利。那麼保持專注與嚴格篩選,便是我力所能及、也最行之有效的策略。


關於「選股」,我提供一個簡單卻實用的順序:先看產業,再挑公司


產業代表了大趨勢,若趨勢向上,即便短期波動,整體方向也較有利。許多投資人可能比較習慣反其道而行:先遇見一檔看似便宜、故事動聽的個股,才回頭研究它所處產業;結果常發現基本面或供需環境並不站在同一邊。這就好比想開店做生意,先選在客流量穩定的繁華商圈,而非人煙稀少的小巷;環境正確,成功機率自然更高。


先鎖定長線成長產業,再從中審慎篩選具競爭壁壘、估值合理的公司,不僅能提高勝率,也能讓研究心力集中在最值得投入的地方。


那麼,眼下最值得鎖定的產業是什麼?


回顧過去 70 年,美股的幾輪大行情幾乎都圍繞一項結構性革命──50-60 年代的「汽車革命」、80-90 年代的「資訊革命」(網際網路 / 電腦等終端裝置)、2010 年以降的「行動革命」(智慧型手機)。這些長波段雖然途中歷經資金輪動,但資本終究還是流回主軸。


raw-image


現在,自 2022 年以來,我們無疑正處於 「AI 革命」 的浪潮之中。這波升級週期已全面重塑企業資本支出、雲端基建與整體生產力。若認同這條長線趨勢,就應該率先將研究與投資焦點鎖定在 AI 相關的關鍵環節,無論是硬體供應鏈,還是軟體服務。


類股雖會階段性輪動,資金最終仍會回到真正改變人類進程的主旋律。換言之,把「選對產業」這一步走對,後續挑公司的勝率自然水漲船高。


本文總結

先產業 → 再公司 → 抓預期差 → 布局 → 重壓

  • 專注於選擇 AI 長線成長產業
  • 借鏡 ABF 擴產教訓,審慎關注供需反轉
  • 利用 M9 ASP / GM 升級預期差,台光電 千元仍非終點

一般投資人最缺的,不是資訊,而是時間與專注力。


-------------------

本文僅為個人研究與心得分享,整理自公開法人資料與產業報告摘要,並非買賣建議,針對文章提及及標示個股亦無「叫進」或「帶進帶出」之意圖。投資有風險,市場變動難以預測,請自行判斷並承擔相關風險。切勿因短期情緒或樂觀預期而忽略客觀分析。所涉數據與圖表皆非官方財務預測,實際情況仍應以公司公告為準,如文章內容涉及特定機構權益或引用不當之處,敬請來信指正,我將立即配合修正或下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ax 股事微光
182會員
33內容數
專注於價值型投資,記錄個人投資心得,並與有興趣的讀者分享的專欄。
Pax 股事微光的其他內容
2025/06/23
元大 6 月 23 日報告首度詳列台光電 AI 伺服器 CCL 市佔率,逐一拆解各大 CSP 與 GPU 專案,並與 6 月 15 日廣發數據對照,凸顯 Google TPU 等專案差異。本文同時闡述,供應鏈追蹤應聚焦真正承接 AI 伺服器板的下游廠商,才能有效驗證此階段台光電成長動能與產業趨勢。
2025/06/23
元大 6 月 23 日報告首度詳列台光電 AI 伺服器 CCL 市佔率,逐一拆解各大 CSP 與 GPU 專案,並與 6 月 15 日廣發數據對照,凸顯 Google TPU 等專案差異。本文同時闡述,供應鏈追蹤應聚焦真正承接 AI 伺服器板的下游廠商,才能有效驗證此階段台光電成長動能與產業趨勢。
2025/06/07
光聖於6月6月舉行法說會,說明現階段獲利主力來自美系資料中心相關產品。面對匯率與關稅挑戰,公司啟動避險與產能分散。法說揭露匯率敏感度遠高於股東會說法,值得投資人留意風險控管與後續調整力道。
Thumbnail
2025/06/07
光聖於6月6月舉行法說會,說明現階段獲利主力來自美系資料中心相關產品。面對匯率與關稅挑戰,公司啟動避險與產能分散。法說揭露匯率敏感度遠高於股東會說法,值得投資人留意風險控管與後續調整力道。
Thumbnail
2025/05/22
紀錄我的「看錯就砍,看對重壓」的策略。勝率源於理解產業與供應鏈,並從中選擇最具把握的標的集中佈局,這並不同於形式上的分散。即便失敗,嚴格的風控機制(如基本面看錯即砍、無動能退出)能排除情緒。投資者應勇於承認錯誤,從中失敗經驗中學習,避免陷入「凹單」的模糊幻想,機會成本亦是關鍵。
Thumbnail
2025/05/22
紀錄我的「看錯就砍,看對重壓」的策略。勝率源於理解產業與供應鏈,並從中選擇最具把握的標的集中佈局,這並不同於形式上的分散。即便失敗,嚴格的風控機制(如基本面看錯即砍、無動能退出)能排除情緒。投資者應勇於承認錯誤,從中失敗經驗中學習,避免陷入「凹單」的模糊幻想,機會成本亦是關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台光電是全球前幾大的銅箔基板 CCL 製造商,這間公司我自己覺得是滿值得追蹤的一家公司,因此就聽聽公司法說會順便整理一下內容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台光電是全球前幾大的銅箔基板 CCL 製造商,這間公司我自己覺得是滿值得追蹤的一家公司,因此就聽聽公司法說會順便整理一下內容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臺積電股價近期屢創新高,突破千元大關,許多投資人躍躍欲試,但也有人擔心追高風險。本文將帶您瞭解背後原因,並分析投資機會與風險。
Thumbnail
臺積電股價近期屢創新高,突破千元大關,許多投資人躍躍欲試,但也有人擔心追高風險。本文將帶您瞭解背後原因,並分析投資機會與風險。
Thumbnail
1. 引言 台積電(TSMC)作為全球最大的專業晶圓代工企業,其股價於2023年突破1000元新台幣大關,不僅標誌著公司市值的新高度,也引發了市場對其影響力的廣泛討論。本文將深入分析這一現象對台灣股市、全球半導體產業以及台積電自身的多層面影響。
Thumbnail
1. 引言 台積電(TSMC)作為全球最大的專業晶圓代工企業,其股價於2023年突破1000元新台幣大關,不僅標誌著公司市值的新高度,也引發了市場對其影響力的廣泛討論。本文將深入分析這一現象對台灣股市、全球半導體產業以及台積電自身的多層面影響。
Thumbnail
台積電今(4 日)開盤突破千元大關,開盤以 1,000 元開出、大漲 21 元,不過隨即陷入千元攻防戰,股價在千元以下震盪。目前上漲 2.66%,暫報 1,005 元。 與此同時,台積電 ADR 於 3 日也大漲 3.86%,幾乎觸及 6 月底歷史高價。
Thumbnail
台積電今(4 日)開盤突破千元大關,開盤以 1,000 元開出、大漲 21 元,不過隨即陷入千元攻防戰,股價在千元以下震盪。目前上漲 2.66%,暫報 1,005 元。 與此同時,台積電 ADR 於 3 日也大漲 3.86%,幾乎觸及 6 月底歷史高價。
Thumbnail
本篇文章主要探討臺積電及另外三檔產業股的股市走向,包括臺積電的漲勢、晶豪科的走勢及營建、金融、櫃買指數的分析。文章分享作者對股市走向的觀察和看法,不涉及具體的買賣建議。
Thumbnail
本篇文章主要探討臺積電及另外三檔產業股的股市走向,包括臺積電的漲勢、晶豪科的走勢及營建、金融、櫃買指數的分析。文章分享作者對股市走向的觀察和看法,不涉及具體的買賣建議。
Thumbnail
最近對台積電稍微做了一些功課,上週台股收盤終於站上2萬點,權重最高的台積電必然功不可沒,從今年不到600點的價位,漲到了780點,台積電未來還能不能續漲,對台股大盤的影響必然也很大,我們就來簡單看一下台積電的近況與未來前景。 我不是半導體專家,對這產業也沒有深入的了解,僅能從目前看的到的資
Thumbnail
最近對台積電稍微做了一些功課,上週台股收盤終於站上2萬點,權重最高的台積電必然功不可沒,從今年不到600點的價位,漲到了780點,台積電未來還能不能續漲,對台股大盤的影響必然也很大,我們就來簡單看一下台積電的近況與未來前景。 我不是半導體專家,對這產業也沒有深入的了解,僅能從目前看的到的資
Thumbnail
市場表現概述:台積電(2330)法說驚豔,激勵股價直接噴出,並且創下波段新高。依大盤技術線型解讀,雖然指數先前曾經兩度出現連續性中長黑,所幸季線依舊呈現上揚,對大盤具拉引效用,同時多頭借助權王2330台積電一臂之力, 適時守住季線無虞,對於臺積電和半導體相關個股有利的ETF投資值得留意。
Thumbnail
市場表現概述:台積電(2330)法說驚豔,激勵股價直接噴出,並且創下波段新高。依大盤技術線型解讀,雖然指數先前曾經兩度出現連續性中長黑,所幸季線依舊呈現上揚,對大盤具拉引效用,同時多頭借助權王2330台積電一臂之力, 適時守住季線無虞,對於臺積電和半導體相關個股有利的ETF投資值得留意。
Thumbnail
在2024年1月19日,受到台積電法說會呈現的亮眼營收成績,加上比之前外資預測還要更好這樣的落差之下,台積電在當日就跳空大漲,一度把股價拉升到625元(此文在當日盤中時寫成)。這也一吐之前明明大家都很看好,但股價就是沒有反應的怨氣。記得在2023年時,在AI大趨勢持續看好的趨勢下,台積
Thumbnail
在2024年1月19日,受到台積電法說會呈現的亮眼營收成績,加上比之前外資預測還要更好這樣的落差之下,台積電在當日就跳空大漲,一度把股價拉升到625元(此文在當日盤中時寫成)。這也一吐之前明明大家都很看好,但股價就是沒有反應的怨氣。記得在2023年時,在AI大趨勢持續看好的趨勢下,台積
Thumbnail
臺股指數及OTC低走,外資賣超,中共和伊朗等地緣風險增加投資不確定性,值得觀察AI相關產業和半導體行情。留意聯發科股價止跌,臺積電法說對半導體業的展望。近期波動市場將是選股機會。
Thumbnail
臺股指數及OTC低走,外資賣超,中共和伊朗等地緣風險增加投資不確定性,值得觀察AI相關產業和半導體行情。留意聯發科股價止跌,臺積電法說對半導體業的展望。近期波動市場將是選股機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