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說日期:2025年6月6日
聽完了光聖 Q2 法說會,以下是我邊聽邊紀錄 + 使用 AI 協助整理的內容,並參考了主辦單位凱基證券的重點摘要,在匯率議題上也與股東會的說法進行對照分析。這份整理除了作為我的個人筆記,也提供給有興趣的投資人參考。若有時間,我建議你親自收聽,也許能聽到更多細節。影音檔與投影片連結附於文末。
一、2024 與 2025 Q1 財務回顧
- 2024 年營收:達 64.1 億元,年增 145%;稅前淨利達 14.2 億元(2023 年為 2.48 億),EPS 為 14.3 元,創歷史新高。
- 2024 毛利率:大幅提升。從 2023 年 35.6% 成長至 55.6%,主因來自高毛利的被動光纖產品佔比上升。
- 2025 Q1:營收 21 億元,年增 155%;毛利率 49.4%;EPS 為 4.26 元,為單季歷史次高。
二、產能分散與據點概況

- 紅樹林總部:總部及少量生產。
- 淡水廠:大量生產。
- 寧波廠(中國):位於保稅區,原為中系客戶(華為)與跳接線代工基地,現轉型為美系大廠前段製程供應據點。
- 馬尼拉廠(菲律賓):過去將主動產品外包給當地代工再外銷至歐洲。後因應美中關稅與地緣風險設立,2024 年下半年開始設廠,預計 2025 年 7 月中小量試產,逐步分散中國與台灣產能。
- 捷克廠:承接英飛凌(Infineon)光通訊團隊,為高端研發據點,支援歐洲客戶。
三、產品結構與成長動能
在產品應用上,2024年美系客戶的資料中心產品營收佔比約85%,從2023 年營收 10 億,2024 年大增至 55 億,而2025年1-5月需求強勁。法說會投影片的第8頁附上以下產品介紹:

產品圖左半邊
- 高頻連接器(RF):從過往 CATV 為主,在疫情前為單月營收1-2億衰退,現階段已轉向 5G、軍用及車用,甚至低軌衛星等。單月營收自谷底(3000-4000 萬)提升至7000-8000萬,相較於過去兩年的虧損,單以今年1-4月目前已達損益兩平,預期 2025 年 RF 年營收可翻倍。
產品圖右半邊
- 光主/被動產品:客戶為華為的時期原以光纖到府(FTTH) 模組為主,主要的模組為2.5G,目前歐洲已提升至10G。疫情後歐洲的需求進程比預期慢。被動產品的部分主要供應至美系大廠的資料中心,為直接銷售未經由中間商。除了美系大廠外,仍其他2-3間大廠。
這裡提到拉貨動能非常強,之前是走海運,自從2024年下半年始改用空運。
四、關稅情勢與客戶行為觀察
看法與觀察
- 即便美國針對中國製產品加徵關稅,公司觀察到美系大廠拉貨動能不減反增,出貨節奏反而更加積極。
- 管理層認為主因在於 AI 基礎建設正值布建高峰,各大廠間存在競爭壓力,不願在建設速度上落後對手;若美系客戶放慢採購,恐被中國供應商迎頭趕上,進一步促使其加快拉貨時程。
應對措施
- 若關稅最終談判能落在 10% 或更低,公司表示可承受,因自身產品毛利高。
- 為長期因應關稅不確定性,公司已啟動與美系客戶協調報價機制,未來可能採取由客戶全額吸收、或雙方分攤模式,皆已預作準備。
- 同時啟動菲律賓產能作為替代方案,以地理轉移方式分散關稅風險。
五、匯率影響與避險策略
關於匯率方面反應新台幣在4-5月間快速且強烈的升值大約10%,我認為對於光聖的影響偏中高程度,以下整理本次法說會的說法,對照在5月28日股東會所述,做一比較及評估:
本次法說會
- 匯率劇烈波動導致匯損:4 月單月 EPS 僅 1.12 元,若還原匯損,應為 2.8~3 元,5 月亦有影響。
美金升貶 1%,影響損益約 7000~8000 萬元
。
- 公司策略:
- 採「自然避險」:適時換匯、存入高利定存。
- 新接單均已依當前匯率報價,未持續累積匯損。
- 管理層認為:匯率已跌深,預期後續影響將減輕。
股東會
張英華總經理表示:「新台幣升值 1.2 元將造成約 1 億元匯損,但匯率對公司整體影響並不大,已與美系大客戶協調報價機制應對匯損。」
✴ 比對分析
- 股東會為較簡化說法強調「不大」;相較於此,法說會提及匯損實際已反映至4~5 月業績情況,對營運有實質衝擊,估算幅度更為全面與保守。然而,公司強調仍可維持單月獲利,應屬可以控管的範圍。
- 以 4 月美元的實際跌幅(約 3.2%),導致單月營收雖達10.58億元,但稅前淨利僅為1.23億元,稅前淨利率約為11.63%,相較於第一季的20.95%下滑。EPS亦明顯低於第一季均值。
當然,匯率的影響是一時的,也並不會本質上影響公司的長期競爭力。但需評估匯率情況對於近期業績及短期股價的可能影響,畢竟經過以上分析可知法說會揭露的評估遠比股東會來得嚴重許多。
六、轉投資與跨領域
光聖目前主要的獲利來源主要來自本業,關於跨領域合作的布局有以下:
- 稜研科技(毫米波、低軌衛星相關)
- 主力發展低軌衛星及毫米波技術產品,以補足光通訊未涵蓋之範圍。
- 過去衛星多應用於國防領域,近期轉向商用化,光聖看好其市場潛力。
- 光聖有出貨部分產品予稜研科技。
- 預計2025年內上市櫃。
- 合聖科技(矽光子相關)
- 專注發展矽光子技術與產品,並與國際知名大廠合作緊密。
- 預計2026年推動公開發行(IPO)。
- 芯聖科技(生醫相關)
- 主要產品為皮膚檢測儀,投資合作夥伴包括晶豪科。
- 此領域目前非光聖發展的核心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