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退伍前,我在書局看到了一本書。
那是一位醫生,他因為要到偏鄉幫孩童治病,但因為山路崎嶇,不能帶厚重的醫療器材,據說他就帶著一盒火柴棒,幫兒童點穴道。
尤其是他畫了一張圖,那是一個耳朵,耳朵看起來就像一個倒著的嬰兒身體。點耳朵的穴道就可以緩解他們的症狀。
當時我看了覺得很神奇:原來幫別人緩解身體的不舒服,「一般人」也可以做得到?

後來有一天,我真的運用了書裡的技巧。幫同事處理發燒。
當時,軍中的一位同事發高燒,大概吃了軍醫的藥好幾天都沒有好轉,我想起我看到書中的一個技巧,叫做「捏脊」。據說只要順著脊椎,由上往下捏起兩側的皮膚,就可以有退燒的功用。我就跟同事講,然後說我試試看。
神奇的是早上幫他捏完,下午他就退燒了,並且他說他原本發高燒的時候上廁所都有點類似腹瀉、水水的便便,結果今天居然成形了。我看他隔兩天就好了,這讓我大感神奇。
退伍的前半年,我去伙房打飯的時候,我竟然遇到以前一個國中同學,他調來這裡當伙房班長。
閒聊幾次後,他知道我即將退伍,於是提到他家開了一個按摩的養生館,非常缺人,問我要不要去試試看?
我覺得,如果我沒有前面兩個經歷的話,我完全不會有興趣當按摩師吧。
但因為有了前兩個的過程,我竟然覺得有點好奇。
從那時算起,踏入當學徒的那一刻,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十年了。
在台灣,按摩師並不是一個很特別的職業。可以說,只要想學,也許一到兩個禮拜你就可以熟悉很多的按摩技巧。
甚至做了三個月的按摩師跟做了十年的按摩師,基本上客源數量不太有差距。
有時候甚至你比較會講話,或是長得比較好看,客量還可以比那些累積很多技術的按摩師來得好。
所以我不認為,當按摩師要賺錢,真的要學很多的技巧。
但我在這條路上,還是看到很多師傅就算明白這點,可是他們依然會為了自己的好奇心不斷地學習,也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技術,為自己的客人帶來更好的舒緩跟幫助。
我覺得當按摩師的快樂,就是當你的客戶告訴你,「我在別的地方都沒人按到這個點!」,又或是他說:「那天按完,終於可以睡一個好覺了。」
就這樣簡單的回饋,可以讓我覺得:
即使自己在做的事不是那麼偉大、有成就的,
但我還是可以在裡面找到「我在這裡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