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速遞:別告訴孩子月亮會來割耳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別告訴孩子月亮會來割耳朵——戲劇治療師的育兒心語》

作者: 陳凌軒

出版社:希望學

出版日期:2023/10


戲劇治療師陳凌軒所著的《別告訴孩子月亮會來割耳朵——戲劇治療師的育兒心語》,輯錄她十年來寫下的育兒心語,一個個親身經歷的片段充滿了智慧的省思、溫暖的情感,讓每日營役掙扎於教養子女的父母,在閱讀之時得著心靈安慰,放下不必要的內疚與自責,以寬廣的心重拾育兒的趣味。


這是她所分享的第一個故事: 

//有一次跟家人去宿營。晚上牽著媽媽的手走在小路上。
忽地見到月亮便興奮的指著說:「媽媽,月亮呀,你看,月亮呀。」
豈料媽媽非常認真的跟我說:「不要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月亮會來把你的耳朵割下來。」
我立刻陷入深深的恐懼。因為,我.已.經.指.了.月.亮。

小小的我,太害怕了,已經不敢再問任何問題。例如,月亮沒有手,它如何割我的耳朵?它用甚麼來割我的耳朵?它會何時來⋯⋯等等的問題。那個階段的我,不但非常相信神秘力量,而且那還是媽媽告訴我的,所以我一點懷疑都沒有。剩下的,只有恐懼。深深的,無法言喻的恐懼。

於是,每一晚睡前,我都害怕得不得了。我向月亮道歉,我跟它求情,我祈禱。我總用被子小心翼翼的蓋著耳朵,希望這樣,月亮就沒有那麼容易把我的耳朵割下來。

每天早上,我一醒來便摸摸耳朵。
幸好,還在。
一天又一天,都還在。

但不知道過了多久,我發現耳背出現了割損的痕跡。我陷入更深的懼怕中。那刻,我自己想出來了,月亮是要以每天割一點的分式,把我的耳朵緩慢地剁下。

我進入更深的懺悔與祈禱。每晚如此。也因為這個經驗,我明白到當小孩深深害怕時,是說不出來的。於是,每晚入睡都變成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每個夜,都顫抖著入夢。//


這書想分享的不是一些恐怖的往事,而是凌軒想藉自己親歷的小故事,鏗鏘擲下育兒宣言:「上一代無意識地傳承下來的憂慮與恐懼,我們帶著意識割除,讓下一代可以更自由地當自己。」


這書是給每個父母對於自我質疑的解藥,也是療癒大人小朋友心房的治療書。誠於她所言,我們都只祈求: 孩子的世界不會因為我而變小;但或許,我的世界會因為你而變大。


愛裡沒有懼怕,只有祝福,沒有咒詛。


avatar-img
16會員
18內容數
與老公相識於國際關係課,成為兩女之母後,才發現自己(可能)是被國際關係耽誤了的兒童工作者。(哈!) 希望與大家在這裡,暢談世界各地的親子研究及教養經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on B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一個關於父母要放手的故事,從筆觸與文字,我感受到為人母親的掙扎。父母對孩子的愛就是這樣,又想保護孩子,又想孩子長大。 我常常有感,繪本既照亮孩子的路,也溫暖媽媽的心。我們都試過愛孩子愛到一個地步,是不容有失。但原來,
母親節快到了,這星期跟大家一起介紹母親有關的好書! 媽媽這個名詞,好像附帶很多責任。要讓孩子健康快樂、要為孩子遮風擋雨、要為孩子棉乾絮濕......
什麼是國家 「什麼是國家」本來是一個不論大人,還是小孩子都理應探討的課題。 尤其當我們常常說,要做好國民教育時,總不能連最基本的定義都搞不清。 但事實卻是,在香港愈基本愈常理的事,愈不能觸碰。那是為何會有這樣的忌諱呢?也許這就是沿於對常識的誤解。 當我們談民主,若在自由社會,是不應有所畏懼。
關於《我是什麼人? 》 這是個存在主義的問題, 哲學討論以外,更帶著一點質疑、一種情緒或一份無奈。 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面對這問題,當然毫無疑問地回答:「百分百是香港人。」 但對於出生地、成長地與現居地各有不同的人,又會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剛剛出版了《異鄉港孩》一書,訪問了數十個移民家庭
「什麼是公義」 埋稿之時,正值中秋,一個渴望團圓的節日。不過,對我們來說,這幾年間,說得最多的,反而是悲歡離合。 明月光照下,一顆又一顆的赤子之心,無懼險阻,堅持向這時代的每一位大人小朋友顯明公義。這個她說,無悔守護羊的一方;另一個她說,因為良知,她只能擇善固執。她們與他們,用行動用身教行出了公義
什麼是自由? 承蒙大家的錯愛,推出第一本書時,得到大家熱烈支持,一批又一批的訂貨,讓我明白父母心底裡對小朋友的期盼,對孩子未來的重視,對是非黑白的堅持。 「小朋友是一張白紙」,我們加什麼顏色進去,他未來就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希望大家跟孩子打開這書時,讓孩子看到的不止是民主、自由與公義的定義與概念,而
這是一個關於父母要放手的故事,從筆觸與文字,我感受到為人母親的掙扎。父母對孩子的愛就是這樣,又想保護孩子,又想孩子長大。 我常常有感,繪本既照亮孩子的路,也溫暖媽媽的心。我們都試過愛孩子愛到一個地步,是不容有失。但原來,
母親節快到了,這星期跟大家一起介紹母親有關的好書! 媽媽這個名詞,好像附帶很多責任。要讓孩子健康快樂、要為孩子遮風擋雨、要為孩子棉乾絮濕......
什麼是國家 「什麼是國家」本來是一個不論大人,還是小孩子都理應探討的課題。 尤其當我們常常說,要做好國民教育時,總不能連最基本的定義都搞不清。 但事實卻是,在香港愈基本愈常理的事,愈不能觸碰。那是為何會有這樣的忌諱呢?也許這就是沿於對常識的誤解。 當我們談民主,若在自由社會,是不應有所畏懼。
關於《我是什麼人? 》 這是個存在主義的問題, 哲學討論以外,更帶著一點質疑、一種情緒或一份無奈。 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面對這問題,當然毫無疑問地回答:「百分百是香港人。」 但對於出生地、成長地與現居地各有不同的人,又會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剛剛出版了《異鄉港孩》一書,訪問了數十個移民家庭
「什麼是公義」 埋稿之時,正值中秋,一個渴望團圓的節日。不過,對我們來說,這幾年間,說得最多的,反而是悲歡離合。 明月光照下,一顆又一顆的赤子之心,無懼險阻,堅持向這時代的每一位大人小朋友顯明公義。這個她說,無悔守護羊的一方;另一個她說,因為良知,她只能擇善固執。她們與他們,用行動用身教行出了公義
什麼是自由? 承蒙大家的錯愛,推出第一本書時,得到大家熱烈支持,一批又一批的訂貨,讓我明白父母心底裡對小朋友的期盼,對孩子未來的重視,對是非黑白的堅持。 「小朋友是一張白紙」,我們加什麼顏色進去,他未來就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希望大家跟孩子打開這書時,讓孩子看到的不止是民主、自由與公義的定義與概念,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游擊文化 四月推出由我個人超欣賞的作家 #吳曉樂 選書推薦的【別教出混蛋】是一本適合在教養書海中感到焦慮,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書籍、或教養策略,孩子約莫在三歲以上的家長。因為書中所提及的育兒困境和建議,我覺得實用性並不太多在嬰幼兒階段,但並不是三歲下的家長就不推薦你看,只是三歲內的家長,我真心推薦的
Thumbnail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作者陳志恆以輔導老師的角度探討親子關係,指出父母焦慮、委屈及教養負擔導致孩子受傷。書籍從觀點、改變和學習角度探討如何建立互信關係,讓孩子發展獨立自主。文章觸及家長內在需求,呼籲放手信任孩子。對於教養挑戰,提出思考與改變之路。
Thumbnail
我始終相信,沒有人性本善或本惡一說,父母和照顧者對孩子的身教及家庭教育才是一個人的根本…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365快樂帶孫日記 陳玲玉著.林蔚婷繪圖.格林文化出版.2021/07. 推薦給: ❦ 想看看陳玲玉律師和洪三雄董事長的帶孫故事的人 ❦ 不知該如何和孫子相處的新手爺婆 ❦ 想間接捐款給紙風車文教基金會的人 知識可以變現,帶孫也可以變現!但陳玲玉律師愛心滿滿,本書版稅全數捐贈財團法人
Thumbnail
我喜歡看育兒相關的文章,但閱讀的範圍大多是台灣或日本的作家,較少香港的育兒文章,有些經驗始終隔一層。而翻開《別告訴孩子月亮會來割耳朵》,讀了幾篇母女相處的故事,便覺得行雲流水地好看,而且發生的場景都在香港。 一邊讀,一邊覺得在如此世道,作者真是一位能堅守自己價值觀,而且總是認真思考的好媽媽啊。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游擊文化 四月推出由我個人超欣賞的作家 #吳曉樂 選書推薦的【別教出混蛋】是一本適合在教養書海中感到焦慮,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書籍、或教養策略,孩子約莫在三歲以上的家長。因為書中所提及的育兒困境和建議,我覺得實用性並不太多在嬰幼兒階段,但並不是三歲下的家長就不推薦你看,只是三歲內的家長,我真心推薦的
Thumbnail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作者陳志恆以輔導老師的角度探討親子關係,指出父母焦慮、委屈及教養負擔導致孩子受傷。書籍從觀點、改變和學習角度探討如何建立互信關係,讓孩子發展獨立自主。文章觸及家長內在需求,呼籲放手信任孩子。對於教養挑戰,提出思考與改變之路。
Thumbnail
我始終相信,沒有人性本善或本惡一說,父母和照顧者對孩子的身教及家庭教育才是一個人的根本…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365快樂帶孫日記 陳玲玉著.林蔚婷繪圖.格林文化出版.2021/07. 推薦給: ❦ 想看看陳玲玉律師和洪三雄董事長的帶孫故事的人 ❦ 不知該如何和孫子相處的新手爺婆 ❦ 想間接捐款給紙風車文教基金會的人 知識可以變現,帶孫也可以變現!但陳玲玉律師愛心滿滿,本書版稅全數捐贈財團法人
Thumbnail
我喜歡看育兒相關的文章,但閱讀的範圍大多是台灣或日本的作家,較少香港的育兒文章,有些經驗始終隔一層。而翻開《別告訴孩子月亮會來割耳朵》,讀了幾篇母女相處的故事,便覺得行雲流水地好看,而且發生的場景都在香港。 一邊讀,一邊覺得在如此世道,作者真是一位能堅守自己價值觀,而且總是認真思考的好媽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