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氣氛一向不算熱鬧,但也不冷清。雖然女兒已經快二十歲,仍習慣在晚餐後賴在沙發上滑手機,老公下班後偶爾會去打撞球,有時則靜靜坐在客廳滑手機。
阿梅在廚房收拾完碗盤,抬頭看了一眼時鐘,八點半。她拿出佛珠,走進自己的小房間。這是她每天的晚課時間。
誦經,是她長年堅持的習慣。她相信誦經能讓心靜下來,尤其這陣子,她的心太亂了。婆婆、房子、老公、小叔、那隻吉娃娃……像一團剪不斷、理還亂的毛線,團團纏繞在她腦中。
婆婆的個性,阿梅心裡很清楚。她經常嫌棄自己的婆婆年輕時沒有好好照顧她和公公一家,這些話語常常讓家裡氣氛變得沉重又壓抑。
如今,婆婆年紀漸長,個性稍有收斂,卻依然保持著那股難以溝通的倔強和堅持。
十多年前,婆婆堅持賣掉原本的房子,只為了手邊多些現金。阿梅和老公曾建議用錢買一間小房,但婆婆不聽,執意要租屋。
如今,原本的房東不願再續約,小叔一家加婆婆只得搬進堂叔那三坪不到的小房間。
小叔和小嬸計畫買預售屋,覺得價錢比較便宜,卻忽略了預售屋的種種風險。
阿梅憑過去當仲介秘書的經驗,多次提醒他們二手屋和新屋代銷的優缺點,勸他們要三思,但小叔小嬸仍堅持買預售屋。
「等建商交屋吧。」他們說。
可惜公公在一年多前病逝,生前也曾說過應該買房子,別再拖延。
如今,因為拖著沒交屋,小叔一家與婆婆只得暫住三坪大的空間,生活困頓。
「太擠了,真的太擠了……」阿梅向娘家媽媽吐露心聲。
媽媽語重心長地說:「那你家讓給婆婆住,妳搬回娘家也行呀。但要等妳婆婆自己開口,這種事妳不能先說,否則她會當成理所當然。」
公公過世那年,婆婆的個性似乎變了些,也許是明白自己年紀大了,不再像以前那樣抱怨東抱怨西。
某晚,老公主動關心阿梅:「妳怎麼了?」
阿梅答:「我只是覺得……為什麼要是我來讓?」
老公沉默,語氣溫和:「這房子不是我的,是妳娘家給妳的……我沒辦法做主。但如果妳願意,我也覺得……可以讓媽媽暫時住一下,妳就回娘家幾天?」
阿梅沒有立刻回答。
她知道老公不是推責任,他是個有責任感、也有情義的人,對她家人向來很好。但面對自己家的人,他總是顧慮太多,尤其是小叔,幾乎什麼事都依賴他。
她問:「那你週末會回娘家陪我嗎?」
老公愣了一下,「可能不行吧……要照顧我媽。」
一陣沉默。阿梅早已猜到這個答案。
那晚,阿梅睡前抽了一支籤。是觀音第三十籤——
勸君切莫向他求,似鶴飛來暗箭投。
若去採薪蛇伏草,恐遭毒手也堪憂。
她苦笑。觀音總是很誠實。
「我懂了。」她低聲說。
她不是不願意幫,也不是不盡孝。只是——她也有心,也會累。
她從不覺得自己的善意應該被視為理所當然。她可以讓步,但她不想再為別人的錯買單。
「願意讓步,不代表沒有委屈。」她在心裡默默地說。
她望著桌上那尊觀音像,輕聲念:「我只是想求一個,彼此尊重的界線。」
然後,她拿起佛珠,繼續誦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