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是埔里人,還是寫得彆扭。
不只是口音的問題,是心裡那點——不願揭開的疤。
從時間軸來看~埔里出生、埔里高中畢業,18歲考上台大,漂去台北10年,接著考進國營企業,改蹲台中已16年。這樣算起來,還是埔里人。只是,埔里,老娘不敢靠太近。
那是出生的地方,也是像鬼屋一樣的起點。家裡住著酒鬼爸爸和賭鬼媽媽。小學開始,同學們會在走廊上放大音量嘲笑:「你爸昨天又發酒瘋打人?」、「你媽又去賭場沒回家?」
怕、羞,卻無能回嘴,乾脆自限移動範圍在學校和住家兩點一線。記憶的埔里,不見好山好水的美景,只有深鬱深憂的祕密。
離開家鄉、飄到台北後,竟浮現出弔詭鄉愁?
🍖 肉圓配大骨湯:埔里限定的溫柔
埔里人嗜吃肉圓,無論鎮上哪家老店,點顆肉圓,老闆總會補上一句台味十足的溫柔:「來~大骨湯自己加,喝到飽嘿~」
吃法獨道:先吃掉軟糯外皮,內餡留下來加湯,一邊喝一邊吃,通體舒暢才算圓滿。免費的大骨湯濃醇、有誠意,是深藏在童年記憶裡的溫情配方。
初到台北,想省錢點個肉圓,沒有那鍋熟悉的大骨湯,才驚覺:原來是埔里限定的溫柔。
🌸 埔里出美女?是真的啦!
源自已故影星張美瑤,是北門里的鄉親。長大後回頭一看,還真不是唬爛的。老同學、親妹妹,全都有著深邃美顏。連老娘這張「放在埔里明顯普通」的臉,離開家鄉竟也能被封為美女。
☂️ 撐傘騎車:本能的在地風景。
國中開始,老娘就騎腳踏車上下學,無論烈日還是午後雷陣雨,右手握車把、左手撐傘柄,是再自然不過的日常。
地勢是盆地,風力穩定,整個鎮上的街道常常盛開一朵朵「傘花」。出了家鄉,才知道這竟然是外地人眼中的「危險行為」,甚至還上了新聞。
老娘的原生家庭不完美,甚至可以說是殘破。但生命還在走、還可以修補。
肉圓,是埔里山城的暖心起點~
今年計畫跟著格友返鄉,再造並收集那些曾經不願觸碰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