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體鍊魂】第五十一回 靈我的人格特色之其四(二)地球是平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靈我的人格特色之其四(二)地球是平的

 

(接上回)

  在科學的語言中,世界觀不僅是一種哲學態度或文化信仰,更是一種認知框架──它決定我們觀察什麼、相信什麼、排除什麼、質疑什麼,並深刻影響我們設計實驗、詮釋數據與發展技術的方式。

  視覺、聽覺、觸覺、嗅覺與內在感覺所收集的資料,在大腦中整合為主觀經驗模型。

  這些資料並非純粹呈現「客觀現實」,而是經過神經處理過的結果:大腦不斷進行預測與校正(predictive processing),根據既有信念解讀新資訊;海馬體與前額葉共同參與建構「記憶式現實」,將經驗統整成「這是怎樣的世界」。

  這意味著:我們看到的世界,是我們大腦「預期會看到的世界」。

  這種神經機制,使得世界觀具有穩定性與保守性,也使得新觀點難以進入。

  除感知世界外,人類更會在經驗中尋找模式、建構規則。

  從嬰兒學習物體恆存性(object permanence),到成人建立「因果信念」、「道德秩序」與「科學原則」,我們都在透過學習歷程建構世界結構的概念圖。

  皮亞傑(Piaget)與建構主義心理學說:人類不是接收現實的容器,而是主動建構世界的工程師。

  科學研究顯示,當新經驗與舊有模式衝突時,大腦會出現所謂「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迫使我們重新調整模型——這是世界觀成長的契機,但也伴隨不適與阻力。

  然後,語言是我們世界觀中最具影響力的建構工具。

  維根斯坦(Wittgenstein)言:「語言的界限,就是我世界的界限。」

  除前述的文化語言,科學也自有一套語言——數學、符號、模型、定義——並非中性,它們會影響我們如何提出問題、設計假說與接受何種答案。

  例如:

  ●牛頓的「絕對時空」世界觀,與愛因斯坦的「時空相對性」世界觀,就根源於不同的語言結構與邏輯假設;

  ●在微觀領域,量子力學的「機率波函數」語言,挑戰了古典世界觀對確定性的預設。

  這兩個例子證明:語言不只是描述世界的工具,它塑造了我們能理解什麼樣的世界。

  此外,世界觀的形成不僅發生在個體,也發生在文明層次。

  湯瑪斯・庫恩(Thomas Kuhn)提出的「科學革命與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理論指出:當舊有世界觀無法解釋新現象時,一個全新的世界觀就會誕生。

  歷史上的科學革命——哥白尼革命(地心說轉變到日心說)、達爾文演化論、相對論與量子力學——都是整個人類文明在「觀點」上的劇烈重構,不只是科學理論的更新,而是整體思維方式、道德想像與人類定位感的轉變。

  從「人是宇宙中心」到「人是演化一環」,這些世界觀改變也徹底影響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

  然而,人類世界觀並非純然由邏輯與證據構成。

  從心理學與社會神經科學的研究來看,世界觀的構成還有偏誤成分的參與。

  例如: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只接受支持既有信念的證據。

  ◎團體同化(groupthink):因歸屬感而犧牲真理。

  ◎恐懼與威脅感受:導致世界觀極端化、防禦性解讀。

  這些偏誤解釋了:即使面對相同數據,不同人會得出截然不同的世界觀結論。

  像是,目前地球上,保守估計,便有數千萬人相信地球是平的。

  基於教育年限、批判思考訓練與科學信任度與陰謀論接受度等因素上的落差,地球是圓的這件事,其實在我們的世界上目前尚不算是共識。

  其中一個最簡單又難以反駁的理由是:

  ——你身邊有誰上過太空親自看過地球是圓的?

  或者,我親身經驗遇過一個人。

  他認為在火星上如果需要氧氣,只要多運動就會產生氧氣。

  因為——不是「有氧」運動嗎?

  他很認真地說。

  沒有說笑。

  我愣在原地,思維受到打擊,不知該從何解釋起……

 

(待下回)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鍊魂師-認識、確立、實現自我的靈魂升級旅程。
21會員
353內容數
人工智能普及的未來,靈魂自我的呈現將越來越重要! 靈魂強大的人,一舉手一投足一開口一下筆均氣勢非凡,怎麼鍊成的? 看過雙眼有靈魂智慧的人嗎?內在世界是如何呢? 充滿靈魂力量的商品呢? 歡迎參觀鍊魂師養成工房,找到屬於你的靈魂解答,練成你的靈魂未來!
2025/07/17
「世界觀」——這個看似抽象的詞語,實則是一切知識、情緒與行動的起點。
Thumbnail
2025/07/17
「世界觀」——這個看似抽象的詞語,實則是一切知識、情緒與行動的起點。
Thumbnail
2025/07/16
對於水型人來說,「心無所住而升其心」是最貼近自身本質的內在運作方式,是不用特意去學、去訓練,便可自然運用的心智使用能力。
Thumbnail
2025/07/16
對於水型人來說,「心無所住而升其心」是最貼近自身本質的內在運作方式,是不用特意去學、去訓練,便可自然運用的心智使用能力。
Thumbnail
2025/07/15
對一位真正成熟的靈媒而言,「心無所住」不是抽象哲理,而是接收神性訊息的必要狀態;「生其心」則是讓靈魂之光透過清明心場自然顯現的能力。 這不是一種信仰,而是一種靈性能量的操作實況。
Thumbnail
2025/07/15
對一位真正成熟的靈媒而言,「心無所住」不是抽象哲理,而是接收神性訊息的必要狀態;「生其心」則是讓靈魂之光透過清明心場自然顯現的能力。 這不是一種信仰,而是一種靈性能量的操作實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地球現況的批判以及對人類自私的反省,呼籲改變發展模式以維護地球生態和兒童成長環境。地球、環境、生態、人類發展、科技便利、盲目追求享受等,都是文章的核心關鍵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地球現況的批判以及對人類自私的反省,呼籲改變發展模式以維護地球生態和兒童成長環境。地球、環境、生態、人類發展、科技便利、盲目追求享受等,都是文章的核心關鍵詞。
Thumbnail
當世界的無常,變成人類的失常時,您會想為這時代做點什麼?
Thumbnail
當世界的無常,變成人類的失常時,您會想為這時代做點什麼?
Thumbnail
https://joyying888.blogspot.com/2018/10/123.html 00:03 ➠不只有一個地球 02:25 ➠人類有一個世界毀滅於核子大戰……。 04:50 ➠人類內在世界的探索與演化
Thumbnail
https://joyying888.blogspot.com/2018/10/123.html 00:03 ➠不只有一個地球 02:25 ➠人類有一個世界毀滅於核子大戰……。 04:50 ➠人類內在世界的探索與演化
Thumbnail
號召《地球花園行動》協力建設方舟基地,共工學習〔小屋森活〕〔水陸共耕生態生產區〕以及各種自給自足永續生活的知識技能和實作,透過《地球花園守護者支持方案》募集建設資源,集眾人之力及資源,創造與自然共生共好的示範教育園區,讓人們有能力改變環境與未來! 這是一場自我賦能-生活轉型運動,期待您一起參與!
Thumbnail
號召《地球花園行動》協力建設方舟基地,共工學習〔小屋森活〕〔水陸共耕生態生產區〕以及各種自給自足永續生活的知識技能和實作,透過《地球花園守護者支持方案》募集建設資源,集眾人之力及資源,創造與自然共生共好的示範教育園區,讓人們有能力改變環境與未來! 這是一場自我賦能-生活轉型運動,期待您一起參與!
Thumbnail
世界地球日,提醒了我們,地球只有一個、地球不只有人類,還有其他自然生物生存,不應僅以人類發展追求為目標,而應該以與自然環境共榮共存為發展追求的目標。今天,讓我們暫且抬頭環視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思考自身在環境中的位置以及如何從自身行動實踐創造永續環保的目標。 人類每分每秒的開發、消耗資源,
Thumbnail
世界地球日,提醒了我們,地球只有一個、地球不只有人類,還有其他自然生物生存,不應僅以人類發展追求為目標,而應該以與自然環境共榮共存為發展追求的目標。今天,讓我們暫且抬頭環視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思考自身在環境中的位置以及如何從自身行動實踐創造永續環保的目標。 人類每分每秒的開發、消耗資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