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體鍊魂】第五十回 靈我的人格特色之其四(一)我們的世界觀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靈我的人格特色之其四(一)我們的世界觀

  靈我的人格特色,已描述三個特點,分別是:

  (一)獨立於世界之外的時間感。

  (二)靈感與意念的內在洪流。

  (三)感覺能力的與眾不同。

  然後,因有前三種特點的存在,其最後的第四項特點才能得以成形。

  即,靈我人格的特色之其四,為「世界之外的世界觀」。

  靈我的存在是人類內心世界觀得以成形的原因。

  社會我,木行,與社會觀的成形相關。

  假我,火行,與人際觀的形成相關。

  身體我,土行,與連結觀的形成相關。

  真我,金行,與個體觀的形成相關。

  靈我,水行,與世界觀的形成相關。

  「世界觀」——這個看似抽象的詞語,實則是一切知識、情緒與行動的起點。

  在我們觀察世界的過程中,我們同時也在建構我們所見的世界。

  每一個人的世界觀都始於感官與大腦的運作。

  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大腦透過感知輸入構建外部世界的模型,但這個模型並非中立的「反映」,而是經過選擇性強化與意義賦予的「重建」。

  例如:早期的恐懼經驗會強化杏仁核對威脅的過度解讀,形塑出「敵對世界觀」;前額葉皮質的可塑性則讓我們根據學習與反思修正這種偏誤。

  因此,世界觀是一種神經系統中長期穩定的「預設模式」,在面對未知時自動啟動以因應突變可能的狀況。

  世界觀從大腦開始,一般而言,最初始階段是神經結構與感知偏誤的共構塑形而成。

  這也決定了,一個人的世界觀,往往在語言出現之前就已悄然奠定。

  嬰兒透過照顧者的反應,建立對這個世界的第一種信任或不信任。

  如果嬰兒的哭泣能被接得暖人心窩、飢餓能被理解為成長的追求,那麼他將形塑出一種「世界是可依靠的、我是被看見的」基本感受。

  若是被忽略、混亂或恐嚇,嬰兒將學會:「世界是冷漠的、無常的、我必須自保。」

  這些早期依附經驗,會轉化為潛意識中對「他人」與「宇宙」的態度,構成世界觀的情感底圖:「世界是安全,還是危險的?」

  重大事件本身不一定塑造世界觀,但「如何被解釋」與「如何被儲存」才是關鍵。

  當一個人經歷背叛、意外、霸凌、失落或羞辱,若無法在當下整合與釋放,這些經驗就會以情緒記憶的方式被儲存,並成為「對世界的假設模板」。

  例如:

  ●一次失控的經驗,可能使人一輩子認定:「我無法掌控任何事。」

  ●一次被拒絕的戀情,可能演化為:「愛會傷人,靠得太近會受傷。」

  這些潛藏的信念,如同無聲的劇本,塑造我們面對生活時的預設立場。

  世界觀,便在這些未解的記憶與再詮釋之中,悄悄成形。

  情緒記憶與創傷經驗,讓事件變成我們的信念,成為我們所相信的世界基礎。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一個人世界觀的核心往往來自早年關係的內在模組。

  如果一個人在童年獲得安全依附,他將傾向相信世界是可預期、可信任的;

  若童年充滿疏離與創傷,他將傾向建構出一種混亂、敵對的世界圖像。

  此外,心理防衛機制(如投射、否認、分裂)也常在無意識中參與世界觀的形成,並影響個體對他人、社會制度、甚至宇宙法則的基本信任。

  因此,世界觀不只是思想結構,更是情緒安全感的延伸。

  此外,世界觀不是只靠個體建立的,而是透過語言與文化被集體灌輸與複製。

  我們的世界觀從來不是「自己想出來的」。

  它來自家庭、學校、媒體、宗教、國家所共同塑造的「文化世界模板」。

  一個人從出生起,就進入一套敘事系統,被灌輸了某些觀念。

  ○男性應該堅強、女性應該溫柔。

  ○成功的人等於有錢人。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這些「理所當然的信念」正是世界觀的建構材料。

  還有更多從大整體告訴你世界是什麼樣子,例如:

  ●宗教給出宇宙起源與道德結構。

  ●政治教育傳遞「敵人/我們」的認知框架。

  ●媒體語言定義什麼叫「進步」、「危機」、「正常」。

  世界觀不是單靠經驗構成,而是透過語言進行意義建構。

  當一群人共享相似語言與經驗敘事時,他們的世界觀便自動整合為文化秩序的一部分。

  心理學稱之為內化的社會鏡映,意思是:我們透過他人眼光看自己,也透過群體的語言理解世界。

  若沒有覺察,個人就會無意識地承襲整個集體潛意識所構成的世界觀。

  然而,上述世界觀以客觀角度去說明了世界觀的形成方式,但最不能忽略的,是我們自己內心世界的主觀詮釋。

  每一套世界觀都是主觀意識的產物。

  我們不只是活在現實中,我們是活在自己講述出來的現實裡。

  每個人在內心,都有一套對世界的故事框架:

  ◎「我是被命運捉弄的,一生只有被擺佈的份」。

  ◎「世界是個試煉場,通過考驗才有生存價值」。

  ◎「人生就是一場選擇,一子落錯滿盤皆輸」。

  ◎「權力是強者的特權,弱者被欺辱是理所當然。」

  這些敘事模式會不斷重複強化,使世界觀變得穩固,甚至排斥新觀點。

  

  (下回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鍊魂師-認識、確立、實現自我的靈魂升級旅程。
27會員
548內容數
人工智能普及的未來,靈魂自我的呈現將越來越重要! 靈魂強大的人,一舉手一投足一開口一下筆均氣勢非凡,怎麼鍊成的? 看過雙眼有靈魂智慧的人嗎?內在世界是如何呢? 充滿靈魂力量的商品呢? 歡迎參觀鍊魂師養成工房,找到屬於你的靈魂解答,練成你的靈魂未來!
2025/07/16
對於水型人來說,「心無所住而升其心」是最貼近自身本質的內在運作方式,是不用特意去學、去訓練,便可自然運用的心智使用能力。
Thumbnail
2025/07/16
對於水型人來說,「心無所住而升其心」是最貼近自身本質的內在運作方式,是不用特意去學、去訓練,便可自然運用的心智使用能力。
Thumbnail
2025/07/15
對一位真正成熟的靈媒而言,「心無所住」不是抽象哲理,而是接收神性訊息的必要狀態;「生其心」則是讓靈魂之光透過清明心場自然顯現的能力。 這不是一種信仰,而是一種靈性能量的操作實況。
Thumbnail
2025/07/15
對一位真正成熟的靈媒而言,「心無所住」不是抽象哲理,而是接收神性訊息的必要狀態;「生其心」則是讓靈魂之光透過清明心場自然顯現的能力。 這不是一種信仰,而是一種靈性能量的操作實況。
Thumbnail
2025/07/14
「無所住而生其心」,並非逃離世界,而是在無執中深深進入生命;不是壓抑慾望,而是超越慾望的根本機制;不是抗拒感受,而是全然敞開接納之後,產生的深度轉化。
Thumbnail
2025/07/14
「無所住而生其心」,並非逃離世界,而是在無執中深深進入生命;不是壓抑慾望,而是超越慾望的根本機制;不是抗拒感受,而是全然敞開接納之後,產生的深度轉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如果守著魂魄轉世的原則,〝靈〞的成形可能也有千百個有趣的因果,藉著藏在大腦神經叢內阿卡西紀錄累世的刻劃,〝靈〞隨著不同時代的肉體更載而汰舊換新著記憶
Thumbnail
如果守著魂魄轉世的原則,〝靈〞的成形可能也有千百個有趣的因果,藉著藏在大腦神經叢內阿卡西紀錄累世的刻劃,〝靈〞隨著不同時代的肉體更載而汰舊換新著記憶
Thumbnail
在初次接觸身心靈領域時,是否總被五花八門的名詞與觀點搞得暈頭轉向,我相信往靈性發展的路途,最終回歸自身的都應該是純粹而透徹的,所謂的外求是內心的動盪也是世人誤以為的捷徑...於是寫了自己觀點的身心靈領域的闖蕩守則ʕ•ᴥ•ʔ
Thumbnail
在初次接觸身心靈領域時,是否總被五花八門的名詞與觀點搞得暈頭轉向,我相信往靈性發展的路途,最終回歸自身的都應該是純粹而透徹的,所謂的外求是內心的動盪也是世人誤以為的捷徑...於是寫了自己觀點的身心靈領域的闖蕩守則ʕ•ᴥ•ʔ
Thumbnail
了解《全腦人生》,你的四大人格在不同情境下的運作,助你成為更全面的自己。這本書帶你深入探索每個人格的特點,解析它們如何在不同情境下指導我們的思考和行動。發現你的多面性,理解自我和他人,並揭示潛意識中的真實力量。無論是面對工作、生活還是人際關係,讓四大人格合作無間,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了解《全腦人生》,你的四大人格在不同情境下的運作,助你成為更全面的自己。這本書帶你深入探索每個人格的特點,解析它們如何在不同情境下指導我們的思考和行動。發現你的多面性,理解自我和他人,並揭示潛意識中的真實力量。無論是面對工作、生活還是人際關係,讓四大人格合作無間,成就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有的靈魂喜歡這樣,有的喜歡那樣。每個靈魂的角度都會不一樣,於是才有你、我、他。 要求別人跟我一樣的角度、一樣的方式來歷練人生,那完全是沒有意義且不合理,因為如果那樣,根本不需要分出彼此了。
Thumbnail
有的靈魂喜歡這樣,有的喜歡那樣。每個靈魂的角度都會不一樣,於是才有你、我、他。 要求別人跟我一樣的角度、一樣的方式來歷練人生,那完全是沒有意義且不合理,因為如果那樣,根本不需要分出彼此了。
Thumbnail
當我們探索人類存在的奧秘時,靈魂的概念總是居於核心位置。靈魂,這個古老而神秘的詞匯,喚起了關於意識、存在和生命本質的深刻思考。在不同的文化和哲學傳統中,靈魂被視為人類獨特性的象徵,是我們與宇宙連接的橋樑。然而,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對於靈魂的理解和追求往往變得模糊和商業化,使得有許多人常常追求身心靈的完
Thumbnail
當我們探索人類存在的奧秘時,靈魂的概念總是居於核心位置。靈魂,這個古老而神秘的詞匯,喚起了關於意識、存在和生命本質的深刻思考。在不同的文化和哲學傳統中,靈魂被視為人類獨特性的象徵,是我們與宇宙連接的橋樑。然而,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對於靈魂的理解和追求往往變得模糊和商業化,使得有許多人常常追求身心靈的完
Thumbnail
當人們把生活的注意力放在靈性上, 它會帶出責任、歸屬感、慈悲和對人性的關懷。
Thumbnail
當人們把生活的注意力放在靈性上, 它會帶出責任、歸屬感、慈悲和對人性的關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