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邀請看我看果陀劇場製作的三個傻瓜音樂劇,我很喜歡那部電影,看了好幾遍,也有收藏。對於其中的音樂更是記憶猶新,便想說既然是音樂劇應該會用上裡面的配樂,沒想到它是徹頭徹尾的改編,除了角色與劇情上大致雷同,其他都做出了自己的詮釋。
........................................................以下防雷........................................................
本土化
劇中不管台詞還是人物互動,音樂還是視覺要素都做出了本土化的改動。這也讓我在開始不久後就被母語尷尬症整得很不舒服,但後續有逐漸適應。劇中還有個別角色經常說台語,這讓我覺得非常新奇,儘管現在有許多人已聽不懂台語,但台語那豐富的聲調以及背後所代表的使用族群刻板印象,而這也使得阿漢跟他家人那場戲非常令人動容。彷彿看到過去的自己。我一旁的朋友整個從座椅上滑落下來,用大動作掩飾他臉上的淚水。劇目中甚至出現了歌仔戲的元素,可以說是本土化得非常徹底了。
但劇中關鍵台詞的本土化卻讓我覺得不夠精準,從原本要欺騙自己的心的安慰劑「ALL IS WELL」改成了「BE WATER, MY FRIENDS」,引用的是上善弱水的典故,強調水的包容,水的無爭,水的可變性,的確在主角三人對未來的選擇上可以對應,但在後續跟嬰兒相關的劇情上則顯得荒謬,當嬰兒剛生出沒有叫出聲時,原作的「ALL IS WELL」既是表達對在場其他人的安慰,也是安慰嬰兒現在這邊都很好,你可以來了的意思。然而換成「BE WATER, MY FRIENDS」就完全不一樣了。我想這有兩重問題,一是主體概括,「ALL IS WELL」的主體不只對象的內心還包括周邊的環境,但「BE WATER, MY FRIENDS」的主體卻只強調對象本身,忽略周邊;二是強調面向的不同,「ALL IS WELL」強調的是此時此刻的確定性,是屬於靜態帶來的安全感,「BE WATER, MY FRIENDS」則強調要去變化自身,是屬於動態造就的自信與樂觀。但考慮到現有的詞句表達都已有既定情境,容易偏離想要表達的內容,創造新詞或許變成一個不得不的選擇。
劇場化
因應載體的變化,劇中大量的元素被刪減或改編,有些我覺得改編的很好像是─
艾琳娜變成藍丘的同學,讓他們的戀情不再只有一見鍾情,而有更多的相處(儘管沒有表現出)才顯得更為真實。
艾琳娜的手錶這齣戲也刪掉了皮鞋沾到醬汁,而是聚焦並放大了手錶所代表的意義─時間是公平的。
拉加從醫院甦醒的原因從姐姐嫁給朋友阿漢改為嫁給查多(那個死讀書的抓耙仔),既比原本的程度嚴重許多又合理。
原本屬於學長的交報告的戲整合進到拉加,並將原本由藍丘製作的病毒電壓轉換器改為由拉加製作,成功讓拉加本身的努力與喜愛工程的部分被看見,也把劇情更加聚焦在這三人身上。
然而有些我覺得改的不太行
拉加上課的那場戲為了改成音樂劇,整體時間拉長,並因應上述艾琳娜變成同學的改動,讓此時變成兩人戀情的開端,又再度增長了時間。導致節奏略顯拖沓。
查多在被惡搞後氣憤地找藍丘打賭十年後的成就,原作簡短的嘲笑被音樂劇化變成又唱歌又跳舞的霸凌。再加上刪減了原作中查多會用各種小心機讓其他人成績變差的劇情,這段戲讓他特別令人同情,既使死背不對也不應該受到這樣的羞辱。或許也因此才讓查多一同在考卷失竊一事受罰退學,而讓他出現在幫助蒙娜接生的現場,卻直接逃之夭夭,沒有一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阿漢的攝影作品被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看上邀請一起工作的戲則被改成得國際大獎,然而得獎是沒有保障一定會找到工作的,顯得跟父母抗爭時有點底氣不足。也因此,原本跟病毒的賭約是阿漢和藍加兩個都找到工作,變成只有藍加找到工作,戲劇張力較弱。
同樣是阿漢的攝影,少了展示阿漢的作品都是動物寫真的戲,後續抗爭時阿漢提到是父親帶他去動物園讓他坐在肩頭看動物的,這個闡述初衷來自於父親的部分就完全對不上,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在藍丘與艾琳娜的愛情戲中時常應用國標舞做為映襯,然而國標舞呈現的經常是男性引導女性舞蹈,有種男性主導的意味。並不符合劇情中艾琳娜才是主導戀情的那一方。
同樣是艾琳娜,在結尾時竟成為了藍丘的妻子並生了5個小孩,雖然符合印度國情,但卻顯然不符合艾琳娜的強勢個性與醫師職業。更不用說還會因為小孩哭鬧而退出與藍加、阿漢的重聚。
鄰近結尾幫蒙娜接生的那場戲,原作在接生時刻巧妙的削掉背景音樂,讓人屏息以待。然而音樂劇化後,不但載歌載舞的拿取各種用品,來來回回的大唱推啊,吶喊與大聲的音樂一度讓人受不了,更不用說拖沓的節奏讓人感到滑稽,更削減了生命誕生的重量。使得後續病毒給予藍丘筆,顯示其高度肯定的劇情不夠有說服力。
結語
三個傻瓜音樂劇是一次很好的本土化嘗試且因應音樂劇做了許多改編但整體仍能讓人順利享受。適合已看過原作的粉絲再一次複習時的一個不一樣的選擇。但若是尚未看過電影原作的觀眾,建議直接欣賞電影,其中的主題表述與視聽體驗都會更加有張力且飽滿。
儘管我對此劇頗有微詞,但我認為這是因為有了原作對比而呈現的結果,再加上既需要本土化又要符合劇情導致,若是較為熟悉的文化應該會有更好的表現。期待下次再欣賞果陀劇場的音樂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