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鐵路地下化紀念章收集指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

這是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臺鐵捷運化暨臺鐵立體化改建計畫,是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工程之後的第二座地下鐵路,從北高雄的左營車站到南高雄的鳳山車站,共十站,在2018年的10月14日通車。

raw-image
raw-image

到高雄車站,從售票處的東2門進入,可以看見服務中心,服務中心的最右邊,有個立牌寫著高雄車站紀念章蓋印處,高雄鐵路地下化紀念章,全部都放在這個服務台的檯面上,共有兩個藤製盒子,不用跑每個站去收集。

左營(舊城)車站

raw-image

這個站和三鐵共構的左營站不是同一個,是舊左營站。

內惟車站

raw-image

美術館車站

raw-image

鼓山車站

raw-image

三塊厝車站

raw-image

高雄車站

raw-image

民族車站

raw-image

科工館車站

raw-image

正義車站

raw-image

鳳山車站

raw-image

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之後,因應鐵路的高架橋和地下道大多被拆除,而原先的鐵道道路也因而空出一條廊道。高雄市政府將這條廊道規劃為鐵路地下化綠園道/鐵道自行車道,可以一路從左營站騎自行車到鳳山站,全長15.3公里,沿途都有Ubike可借,非常方便。去年秋天我們曾騎過左營站到高雄車站,是一條景色很美、安全又方便的自行車道。可惜高雄的夏天太熱,也許等秋天天氣涼爽些,會再去挑戰騎完全程,到時候再來分享。

高雄鐵路地下化紀念章總整理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柔文的小小世界
4會員
43內容數
期待自己不再急躁,關照內心,關照周遭,漸漸享受慢活、做邊緣人的生活
柔文的小小世界的其他內容
2025/07/19
搭乘高雄捷運橘線,沿途探索哈瑪星、鹽埕埔、衛武營等站點的獨特印章與周邊景點,感受高雄豐富多元的文化底蘊與藝文氣息。
Thumbnail
2025/07/19
搭乘高雄捷運橘線,沿途探索哈瑪星、鹽埕埔、衛武營等站點的獨特印章與周邊景點,感受高雄豐富多元的文化底蘊與藝文氣息。
Thumbnail
2025/07/14
生態園區站--岡山車站 接續上篇,繼續介紹後12站 R15生態園區站 車站原名為植物園站,附近有蓮池潭、洲仔濕地、原生植物園,所以更名為生態園區站。圖案除了出口站體外,應該是蝴蝶和蕨類的意象,呼應生態園區的站名。 R16左營站—這個站的印章在小服務台、左營新光三越入口附近 這裡是捷運、台鐵
Thumbnail
2025/07/14
生態園區站--岡山車站 接續上篇,繼續介紹後12站 R15生態園區站 車站原名為植物園站,附近有蓮池潭、洲仔濕地、原生植物園,所以更名為生態園區站。圖案除了出口站體外,應該是蝴蝶和蕨類的意象,呼應生態園區的站名。 R16左營站—這個站的印章在小服務台、左營新光三越入口附近 這裡是捷運、台鐵
Thumbnail
2025/07/10
高雄捷運集章之旅!蒐集從小港站到巨蛋站的14個捷運站印章,每個印章都代表該站的特色景點或地標,例如小港站的飛機、草衙站的高速公路、美麗島站的玻璃帷幕、凹子底站的綠地等等。此篇文章詳細介紹每個捷運站的印章圖案以及周邊景點,帶領讀者一起探索高雄捷運之美。
Thumbnail
2025/07/10
高雄捷運集章之旅!蒐集從小港站到巨蛋站的14個捷運站印章,每個印章都代表該站的特色景點或地標,例如小港站的飛機、草衙站的高速公路、美麗島站的玻璃帷幕、凹子底站的綠地等等。此篇文章詳細介紹每個捷運站的印章圖案以及周邊景點,帶領讀者一起探索高雄捷運之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凱旋路上的高雄鐵路臨港線很早就已經停止載客,只在有車前往前鎮車場時才會運行。拍攝的這段鐵路最後只有變為綠廊,成為了高雄臨港線唯一一段沒有變成輕軌路廊的部分,對於這段路廊沒轉變為輕軌有點可惜,覺得輕軌若走這段可以連接高雄車站,讓高雄車站三鐵共構。
Thumbnail
凱旋路上的高雄鐵路臨港線很早就已經停止載客,只在有車前往前鎮車場時才會運行。拍攝的這段鐵路最後只有變為綠廊,成為了高雄臨港線唯一一段沒有變成輕軌路廊的部分,對於這段路廊沒轉變為輕軌有點可惜,覺得輕軌若走這段可以連接高雄車站,讓高雄車站三鐵共構。
Thumbnail
高雄車站的東邊,是高雄機務段跟高雄調車場,幅員非常廣闊,似乎介於整個中山博愛到民族路橋間, 到了現在,原本鐵路變成美麗的綠廊,也多了站東重劃區,這些土地或許是未來中高雄發展的重點之一
Thumbnail
高雄車站的東邊,是高雄機務段跟高雄調車場,幅員非常廣闊,似乎介於整個中山博愛到民族路橋間, 到了現在,原本鐵路變成美麗的綠廊,也多了站東重劃區,這些土地或許是未來中高雄發展的重點之一
Thumbnail
高雄民族陸橋在鐵路地下化前有兩條較短的陸橋,鐵路地下化後兩條短陸橋被拆除,只保留了主橋。主橋原因未拆除是因為下面是私人土地。高雄民族陸橋的日夜變遷反映了城市交通設施的進步,見證了高雄市的歷史記憶。
Thumbnail
高雄民族陸橋在鐵路地下化前有兩條較短的陸橋,鐵路地下化後兩條短陸橋被拆除,只保留了主橋。主橋原因未拆除是因為下面是私人土地。高雄民族陸橋的日夜變遷反映了城市交通設施的進步,見證了高雄市的歷史記憶。
Thumbnail
高架橋北端為博愛路,南端則為中山路。這座橋曾是許多騎機車者害怕的地方,但隨著時間過去,已成為普通景點。2018年及2019年曾舉辦高雄馬拉松,參與者可以透過跑步方式經過這座橋,同時欣賞正在拆除中的高雄車站地面月臺。擁有歷史價值的畫面,幸好當時有拍照記錄。
Thumbnail
高架橋北端為博愛路,南端則為中山路。這座橋曾是許多騎機車者害怕的地方,但隨著時間過去,已成為普通景點。2018年及2019年曾舉辦高雄馬拉松,參與者可以透過跑步方式經過這座橋,同時欣賞正在拆除中的高雄車站地面月臺。擁有歷史價值的畫面,幸好當時有拍照記錄。
Thumbnail
拍攝於2018年左右,現已消失,以前每次要去大潤發、迪卡農搭火車到鳳山車站總是要穿過這個地下道,一開始看到入口處很多塗鴉又昏暗的樣子實在不太敢進去,不過鐵路地下化後,都已經成為了歷史。
Thumbnail
拍攝於2018年左右,現已消失,以前每次要去大潤發、迪卡農搭火車到鳳山車站總是要穿過這個地下道,一開始看到入口處很多塗鴉又昏暗的樣子實在不太敢進去,不過鐵路地下化後,都已經成為了歷史。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左營車站旁崇德路平交道以往的風貌,列車穿梭在許多車流中的畫面,隨著鐵路地下化後,已成為左營人永遠的回憶。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了左營車站旁崇德路平交道以往的風貌,列車穿梭在許多車流中的畫面,隨著鐵路地下化後,已成為左營人永遠的回憶。
Thumbnail
攝於2018年,高雄鐵路地下化的前夕,讓大家回味一下左營臨時站月台還在地面上的時候的一些照片, 等車可以看到大片的眷村住宅-果貿社區,以及新舊車站的合影。
Thumbnail
攝於2018年,高雄鐵路地下化的前夕,讓大家回味一下左營臨時站月台還在地面上的時候的一些照片, 等車可以看到大片的眷村住宅-果貿社區,以及新舊車站的合影。
Thumbnail
大約是2018年拍攝的高雄車站臨時站過剪票閘門的天橋,最後趁著鐵路地下化之際,記錄這個天橋的樣子。
Thumbnail
大約是2018年拍攝的高雄車站臨時站過剪票閘門的天橋,最後趁著鐵路地下化之際,記錄這個天橋的樣子。
Thumbnail
今年初高雄沉浸在環狀輕軌全線通車的喜悅之中,不過於此同時舊打狗驛故事館也傳出令人振奮的消息!故事館到高雄港站北號誌樓軌道在今年初在高雄市政府協助下終於完成了貫通,讓長年以來的動態保存鐵道跨出了一大步。
Thumbnail
今年初高雄沉浸在環狀輕軌全線通車的喜悅之中,不過於此同時舊打狗驛故事館也傳出令人振奮的消息!故事館到高雄港站北號誌樓軌道在今年初在高雄市政府協助下終於完成了貫通,讓長年以來的動態保存鐵道跨出了一大步。
Thumbnail
踏春行旅要到高雄旗津享用新鮮海產或欣賞海岸公園景致,除了搭乘渡輪,最方便的,莫過於自行開車或騎機車通過高雄過港隧道前往。這座臺灣唯一的海底隧道,除了是促進地方觀光的交通亮點,更是我國工程建設的重大成就。就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一同瞭解過港隧道的建設歷程。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協同研究
Thumbnail
踏春行旅要到高雄旗津享用新鮮海產或欣賞海岸公園景致,除了搭乘渡輪,最方便的,莫過於自行開車或騎機車通過高雄過港隧道前往。這座臺灣唯一的海底隧道,除了是促進地方觀光的交通亮點,更是我國工程建設的重大成就。就讓我們透過國家檔案,一同瞭解過港隧道的建設歷程。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協同研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