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集團(2317)積極轉型為「智慧製造+AI科技」雙引擎企業,其中,電動車(EV)布局正快速進入實質量產階段。作為鴻海電動車三大平台之一的 Model B,在導入 AI 駕駛輔助技術後,將不僅僅是一輛電動車,更是一部智能載具。本文將深入解析鴻海如何透過 Model B 打造 AI 智能電動車,並帶來什麼樣的長期投資機會與市場想像空間。
---
AI 駕駛是什麼?Model B 的智慧進化三要素 在鴻海對 Model B 的智慧化設計中,AI 駕駛並非全自動駕駛,而是 Level 2~Level 3 的輔助功能,包括: 1. ADAS 高級駕駛輔助系統 鴻海導入的系統將結合視覺(Camera)與雷達(Radar) 包括車道維持、主動煞車、智慧跟車等功能 採用自主開發演算法,或整合合作夥伴技術(傳出與 Mobileye、NVIDIA 有技術合作) 2. AI 驅動的智慧座艙系統 人臉辨識上車、自動登入帳號 語音助理可操控冷氣、導航、音樂 資料會在雲端同步,強化用戶體驗與個人化 3. OTA(Over-The-Air)遠端升級功能 軟體可定期更新,不需返廠 鴻海採開放式平台,有望建立自己的「AI 生態系」 長期創造「後市場」營收來源,包括付費升級、訂閱功能 --- 為何鴻海選擇「智慧駕駛」切入點? 🎯 高毛利戰略轉型 相比傳統代工,AI 駕駛模組與軟體訂閱屬高毛利業務。鴻海藉此擺脫低毛利硬體困境。 🤝 與鴻海本業結合 AI伺服器(與NVIDIA合作) 車載晶片、通訊模組(與聯發科、思維科技整合) 軟體開發與雲端服務,進一步延伸至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 投資人關心的三大問題 ① Model B 何時量產? > 鴻海預告 Model B 最快 2024 年底驗證產線,2025 年下半年正式交車,掛牌品牌為 Luxgen n⁵,將是台灣首批平價國產智慧電動車之一。 ② AI 功能能帶來多少「後市場營收」? > 根據海外自駕車市場經驗(如 Tesla FSD、BMW iDrive),每車每年軟體營收可高達 300~1,000 美元不等,如果鴻海能抓住 5 萬輛以上銷量,有望為鴻華先進挹注 15 億以上台幣營收。 ③ 對鴻海股價影響? > AI 驅動的電動車,有助於重估本益比與轉型成長率預期。鴻海若能整合軟體平台並取得客戶訂閱習慣,可能複製 Tesla 的估值邏輯,成為市場新焦點。 --- 粉色女孩認為:Model B 將是鴻海電動車智慧化的起點 Model B 將不僅是一台交通工具,而是鴻海從製造走向「智慧移動平台」的關鍵支點。AI 駕駛與智慧座艙的導入,不但創造差異化,也為後市場創造新的營收模型。 📌 若你是投資人,Model B 代表的不只是一款車,而是一個完整「軟+硬」的變現模型,是台灣 EV 股價重新估值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