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真的靠綠電貪污嗎?其實是我們的綠電還太少才無法市場化。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由於民進黨長期推動綠電,所以在台灣的綠電通常都是一種特別污名的代名詞,都是在強調,就是民進黨貪汙腐敗,所以台電才需要補貼。 

 

首先這篇文章,採取寫作的方式為推理式的邏輯,而且不會總結成一個符合論文式﹑評論式文章,最重要的是,真相是不是我所說的一樣,我自己也不敢肯定。 

 

問題的發源於: 

 

台電需要補貼是原由民進黨長期大量補貼綠電的能源政策,才導致我們需要大量的補貼台電,所以我們要刪除補貼台電的錢。 

 

***** 

在此我要嘲笑一件事,相信所有過了35歲,經歷過馬英九的油電雙漲時代的人,應該都瞭解,油跟電如果漲了,物價勢必跟著上漲。 

所以到底提案普發1萬元,這個政策到底在物價通膨的時候,能抵銷物價上漲的幅度多久? 

更別說,物價一旦漲了,從來就沒有跌回去過,所以首要的政策,難道不是先想辦法凍漲台電的電價? 

***** 

 

 

進程1: 

 

相同的狀況,我利用AI查詢世界各國擁有核電的國家,無一例外除了中國也都是漲起來,哪怕是核電大國的法國,也是在這1~2年狂漲起來。 

 

所以按照原先拒絕補貼台電的邏輯性,覺得這是台灣錯誤的能源政策導致的,相同的擁有核電的國家也是相同錯誤的能源政策才是。 

 

當我把這件事分享出去後,別人指責,法國的電價狂漲是因為,進口美國高昂的天然氣,所以這不是核電的錯,是因為購買昂貴的天然氣的錯。 

 

 

進程2: 

 

根據網路上的AI資料,基本上這是半對的,根據網路上的資訊,法國電價狂漲的原因不光是因為購買大量的天然氣。 

 

法國電價上漲的特殊因素 

 

天然氣進口價格高:法國雖然核能發電占比高,但因電力市場規則與供應安全考量,仍需進口部分高價美國天然氣,特別是在鄰國電價高昂時。 

取消電價保護措施:法國政府過去數年實施「電價盾牌」政策壓低電價,2023年起逐步放寬,導致價格一次性跳升。 

稅費與市場規則:法國電價結構中,有超過三分之一來自於稅費與公共服務附加費(如CSPE),這些成本逐年上升。 

 

進程3: 

 

所以根據進程2的解釋,基本上可以說,全世界擁有核電國家,電費漲的原因都跟台電差不多,我們因為國際能源價格的上漲,所以台電也跟所有國家一樣,都是藉由【凍結電價﹑補貼電價】來壓制電價上漲。 

 

****** 

喔,至今沒有哪一個國家,百分百都是使用核電當主導,所以強調是因為民進黨不推核電,所以我們才要補貼台電,本質上就是一個不符合現實情況。 

****** 

 

而且,台灣不光是缺電,也缺大量的綠電,基本上擁核派﹑反綠派都是強調台灣缺電﹑電價要漲,可是卻沒有人強調台灣[缺綠電]? 

 

所謂的2050淨零排放不是台灣民進黨在推動,而是全世界各國都在[用碳稅]推動,只要是外貿出口的產品,全都要檢討到這些,然後很不幸的,台灣是外貿出口產業為主的國家。 

 

目前很多人都沒感受到,那是因為大家都在加緊在2030年前做準備,這是全世界各國要第一次給出成績單,所以當他國都準備好時候,台灣這種準備不足的國家,到時企業要何去何從,我就不知道。 

 

 

進程4: 

 

相信會有人說全世界很多國家都在加強推動核電,而核電不是有汙染的電,這點是對的,現在查資訊就會發現那怕英國﹑日本﹑韓國也都有意推動新的核電建廠的計畫。 

 

我從5年前就是這樣子給評價,所謂的核電是 

當缺電的時候,核電是綠電。 

不缺電的時候,核電是潔電。 

(就是不算綠電,也不算再有汙染的發電,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分類。) 

當有充足低廉的發電時,核電就是有汙染的發電!因為核廢料就是擺在大家眼前。 

 

3年前我開始額外加一句! 

核電不光是被綠電追趕得上,也被核電自己追趕得上,因為我們目前所用的核電叫[核分裂],這絕對是有汙染的,但核電已經進展到[核融合],這可以說汙染極小,很大可能會是被歸類到[綠電]。 

 

而一座核分裂電廠所[設計]運轉的時間最久是40年,但隨著電不夠用,很多國家都不斷延期,但至於安不安全就見仁見智,而目前且還不包含要電廠關閉後,後續的20年以上的時間處理流程。 

 

 

 

進程5: 

 

但以上1000多字的內容都是題外話,我這個人向來比較務實一點,我所看的是,[台灣的躉購費率為什麼比其他國家還要貴?] 

畢竟大家都不是瞎子,而擁核派跟反綠派也都是拿出這點出來攻擊[民進黨政府] 

首先根據數據 

太陽能發電的均化成本(LCOE)在2023年約為每度電0.03至0.09美元,折合新台幣約為NT$0.93至NT$2.7。 

陸域風力發電的均化成本在2023年約為每度電0.04至0.06美元,折合新台幣約為NT$1.24至NT$1.86。 

水力發電的均化成本在2022年約為每度電0.061美元,折合新台幣約為NT$1.89。 

 

然而這是台灣的數據! 

太陽能發電成本 

  • 自發電成本:每度電約為 NT$4.13(2023年)。 
  • 購電成本:每度電約為 NT$4.88(2023年)。 

風力發電成本 

  • 自發電成本:每度電約為 NT$4.48(2023年)。 
  • 購電成本:每度電約為 NT$6.70(2023年)。 

水力發電成本 

  • 自發電成本:每度電約為 NT$1.83(2023年)。 
  • 購電成本:每度電約為 NT$1.84(2023年) 

 

進程6: 

 

根據進程5的描述,我們基本上就是直接斷定民進黨貪汙腐敗,畢竟其他國家可以那麼便宜,怎麼到了台灣這邊就這麼貴,所以如果不是民進黨貪汙腐敗,牟利綠能產商,怎麼解釋都說不過去,還是綁定20年合約的 

 

****** 

但可惜真相不是這樣子的,而台灣9.9999成,包含我本人也都是只看到這裡就不發一語,覺得就是民進黨貪汙腐敗,圖利綠能產商。 

****** 

 

從這邊開始大概就會很打臉所有人,包含我自己本人,因為我忽略掉一個很重要因素,而我也關注綠能產業至今超過15年後,才發現這個因素。 

 

 

進程7: 

 

我很清楚,不管哪一種產業,在產能推動起來前,必先需要補貼大量的金額,直到擁有一個基本量後,才能開始推動起其他產業。 

 

在我查[台灣的躉購費率為什麼比其他國家還要貴?]也都是給出類似的且1~2句超簡短的描述,簡短到我瞄完都不用半秒。 

 

然後給我的其他台灣的躉購費率高的描述,要嘛台灣沒這個生產技術,所以我們受國際物價波動影響,要嘛台灣天候狀況不佳等等,這些內容都足夠我翻看1~2個小時不停思考。 

 

等到我發現這個0.5秒的描述好像有點問題時,並開始查詢後,才發現這才是最重要的點,當下我真的差點想去撞牆。 

 

 

進程8: 

 

基本上在各國剛開始發展風電跟太陽能發電的時候,其實價格都不像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樣子,大家都有各自保護補助條例跟限制措施, 

 

他們與台電不同的是,大概就沒有簽訂20年條款,但也可能有,這要仰賴各國這方面的專家出來講述,而其他各種補助條例跟限制措施的詳情我也都不知道,所以是比台灣還要多,還是少,我也沒法給一個肯定評論。 

 

但是,我唯一知道的是,各國在推動[市場化價格]的時候,是這些發電佔國內總發電量的[5~12%]時,才開始推動市場化價格,從而拉低採購價。 

 

但我不知道AI軟體是怎麼推出[5~12%]這個依據,我只能肯定的說,我問的問題是,各國在推動市場化價格的時候,當時這些綠電佔國內的總發電量多少%。 

 

且我們一直有一個錯誤的認知,不管任何一個國家,哪一種產業,一定都有政客﹑地方政府跟某一個企業有深度掛勾,而不可能只有單[綠能]這個產業有貪汙腐敗的情況。 

但在擁核派﹑反綠派的口中,就是民進黨支持綠能,所以肯定有貪汙腐敗的情況。 

可真的在野黨沒在綠能貪汙嗎?可真的核電這個問題上,大家都沒人伸黑手進去? 

相信出社會的各位,都有一個基礎判斷吧。 

 

 

 

進程9: 

我開始想撞牆的原因就是在這邊,台灣的太陽能發電量:太陽能發電量約為 149億度(TWh),占總發電量的 5.2%,風力發電量約為 84億度(TWh),占總發電量的 3.1%。 

這還是近3年來,台灣急起直追的結果。 

而比如中國是在7年前就已經超過5%,並且開始市場化的推動。這還是因為中國在光電產業上有著大量的補貼政策,且中國是生產最多最便宜的國家,所以才能開始拉低價格。 

如今的中國應該是第二次還是第三次,我聽到光電產業企業的崩潰消息,上次的時候當政府要縮減補貼或者縮減補貼的企業數的時候,就倒了9成的企業,最近隨著歐美在逐漸去中化的狀況,太陽能產業也是被盯上的其中一個,所以最近又開始傳出崩虧了。 

那麼問題來了,真的是民進黨貪汙腐敗,才讓大家購買貴貴的綠電嗎? 


如果單論躉購費率這點,我想過去的任何一個國家也都是貪汙腐敗吧,畢竟大家都是這樣子走到今天市場化的結果。 


而台灣都還沒走到別的國家的市場化的底線,也不像其他國家政策性的誘導,比如像歐洲這邊[拉高電價]到跟[綠電差不多價格]。 

 

進程10: 

思考到這邊的時候,我忽然想起我以前所講述的笑話,為什麼台灣特別容易看到推動綠電產業。 

首先所有的能源建設案,最麻煩的永遠都不是建造的困難度,而是[環評]與[周邊居民溝通]。 

以綠能來說,平均來說是0.5~1.5年時間,火電則是2~5年,而核四超過8年。 

台灣如果很缺電,那麼就算蓋核電廠來說,就算蓋核五廠,8年以上吧,就算核四重啟,光周邊居民的反彈跟協調,沒有3年以上才有鬼,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核1~3廠重新興蓋環評的要求絕對是最少的。 

可以上我說的還只是[環評]與[周邊居民溝通]的耗時,可沒講過開始興蓋後建造時間。 

這個日本的有一座核電廠興建時間是最短的,也要4年以上。 

 

********* 

全球平均建造時長 

全球整體:約10~11年(統計自開工至併網發電) 

  • 2023年新啟用機組中位數:約121個月(國際能源機構統計) 

******** 

因為中國的核電廠的技術是全世界前5,且中國人吹捧自己的基建能力也很強,我特定找列出他們興蓋時間,讓支持核電的人心裡有一個底在,從台灣開始興蓋,到解決台灣缺電問題,時間要花多久? 

  • 秦山核電廠:1984年開始建設,1991年併網發電。 
  • 大亞灣核電廠:1987年開始建設,1994年併網發電。 
  • 臺山核電廠:2009年開始建設,2018年1號機組併網發電,2019年2號機組併網。 
  • 海陽核電廠:2010年開始建設,2018年1號機組併網發電。 
  • 紅沿河核電廠:2010年開始建設,2018年1號機組併網發電。 
  • 防城港核電廠:2010年開始建設,2023年3號機組商運。 
  • 石島灣核電廠:2015年開始建設,2021年1號機組併網發電。 

至於綠電從興蓋到併網要多久時間,我想大家心裡都有一個底在吧,基本上都是併網的線路才比較麻煩,但整體時間也絕對不超過1年。 

 

我最後做一個文章的結束,到底台灣應該是持續興建綠電?還是改興建核電?所有的論述跟決斷就由每一個讀者自己去裁決。 

因為我本質上是認為台灣應該要多元能源,從不該偏重哪一個能源,事實上核電我也是支持,但我推薦的是微型核電﹑小型核電,我從不推薦大型核電。 

也大概是因為如此,我才會從電價層面上去做思考,從而引發出這篇文章出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瘋言瘋語的狼飄的沙龍
13會員
256內容數
這是一個無法論述對錯的過程,因為每一個人的立場都不一樣,而我反對專制,所以現階段我會比較偏向我們中華民國這邊。我是一個期待中國民主自由的人、也期待中東、非洲各國人民也能卓越成長起來。
2025/07/20
此文探討美國去中國化政策對全球貿易格局的影響,特別是對臺灣廠商的衝擊。文章指出,中國商品將轉向其他市場,導致價格競爭加劇,臺商面臨巨大挑戰。文章建議臺商應從產品升級、掌握政策變化、加強在地化佈局、強化ESG等方面調整策略,並呼籲政府參與輔導。
Thumbnail
2025/07/20
此文探討美國去中國化政策對全球貿易格局的影響,特別是對臺灣廠商的衝擊。文章指出,中國商品將轉向其他市場,導致價格競爭加劇,臺商面臨巨大挑戰。文章建議臺商應從產品升級、掌握政策變化、加強在地化佈局、強化ESG等方面調整策略,並呼籲政府參與輔導。
Thumbnail
2025/07/17
本文探討臺灣面對美國關稅政策應有的態度,指出重點不在被課多少稅,而在於臺灣在整體供應鏈中的相對競爭力。文章分析關稅成本分攤機制,強調臺灣應強化自身優勢,而非停留在受害者心態。同時,預告下一篇文章將討論國際貿易體系變動下的應對策略。
Thumbnail
2025/07/17
本文探討臺灣面對美國關稅政策應有的態度,指出重點不在被課多少稅,而在於臺灣在整體供應鏈中的相對競爭力。文章分析關稅成本分攤機制,強調臺灣應強化自身優勢,而非停留在受害者心態。同時,預告下一篇文章將討論國際貿易體系變動下的應對策略。
Thumbnail
2025/07/17
探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情報誤判,以及其與中國可能入侵臺灣的類比。文章指出普京誤判烏克蘭親俄勢力,低估烏克蘭抵抗意志,導致閃電戰失敗。類比臺灣情勢,認為習近平可能誤判臺灣親中勢力,在時間壓力及連任考量下,武統的可能性提高。文章強調,維持現狀已非臺灣選項,並點出親中勢力對兩岸局勢的誤判。
2025/07/17
探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情報誤判,以及其與中國可能入侵臺灣的類比。文章指出普京誤判烏克蘭親俄勢力,低估烏克蘭抵抗意志,導致閃電戰失敗。類比臺灣情勢,認為習近平可能誤判臺灣親中勢力,在時間壓力及連任考量下,武統的可能性提高。文章強調,維持現狀已非臺灣選項,並點出親中勢力對兩岸局勢的誤判。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內附有聲文音擋】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過好奇心,為什麼中國好像隔三差五的就會出現甚麼鋼鐵產能過剩、太陽能板產能過剩乃至於到今天的電動車出口傾銷受到歐美各國的關稅壁壘抵制? 好像只要哪個產業被中國給盯上了,那麼那個產業就注定走入紅海市場,價格殺的深不見底?
Thumbnail
【內附有聲文音擋】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過好奇心,為什麼中國好像隔三差五的就會出現甚麼鋼鐵產能過剩、太陽能板產能過剩乃至於到今天的電動車出口傾銷受到歐美各國的關稅壁壘抵制? 好像只要哪個產業被中國給盯上了,那麼那個產業就注定走入紅海市場,價格殺的深不見底?
Thumbnail
民進黨為何到了2024年跳電頻繁才規劃?執政8年的能源政策規劃到底在哪?
Thumbnail
民進黨為何到了2024年跳電頻繁才規劃?執政8年的能源政策規劃到底在哪?
Thumbnail
據報導,藍白繼通過「立即凍漲電費」案後,更將電業法第49條草案逕付二讀,未來電價漲跌皆須經立法院同意。 用電消費大戶其實是工商部門,凍漲電價等於是在幫工商部門省錢!環團提3要點批:圖利財團透支未來:1.凍漲電價改革開倒車;2.凍漲電價是圖利財團;3.凍漲電價是透支未來。呼籲不要讓政治凌駕法治與專業!
Thumbnail
據報導,藍白繼通過「立即凍漲電費」案後,更將電業法第49條草案逕付二讀,未來電價漲跌皆須經立法院同意。 用電消費大戶其實是工商部門,凍漲電價等於是在幫工商部門省錢!環團提3要點批:圖利財團透支未來:1.凍漲電價改革開倒車;2.凍漲電價是圖利財團;3.凍漲電價是透支未來。呼籲不要讓政治凌駕法治與專業!
Thumbnail
四月起臺灣平均調漲幅度達11%。對於電動車來說,電價的上漲可能會增加用戶的充電成本,但也促使用戶更加關注充電效率和節能。對於充電營運商來說,電價的調漲意味著運營成本的增加,但也促使充電站業者尋求更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統或技術創新。對於綠能來說,電價的上漲可能會刺激對再生能源的需求。
Thumbnail
四月起臺灣平均調漲幅度達11%。對於電動車來說,電價的上漲可能會增加用戶的充電成本,但也促使用戶更加關注充電效率和節能。對於充電營運商來說,電價的調漲意味著運營成本的增加,但也促使充電站業者尋求更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統或技術創新。對於綠能來說,電價的上漲可能會刺激對再生能源的需求。
Thumbnail
MoneyDJ Podcast-台灣綠電-24.04.02 *過往綠電電費8-9元,隨著綠電的發電成本逐年往下,綠電電價也將下降, 近期調漲電價,平均市電電價提升到3.45元,綠電與市電的價差縮小,有利於綠電的發展。 *1995年之後,政府開放民間也可以設立發電廠, 民營發電廠: 8936台
Thumbnail
MoneyDJ Podcast-台灣綠電-24.04.02 *過往綠電電費8-9元,隨著綠電的發電成本逐年往下,綠電電價也將下降, 近期調漲電價,平均市電電價提升到3.45元,綠電與市電的價差縮小,有利於綠電的發展。 *1995年之後,政府開放民間也可以設立發電廠, 民營發電廠: 8936台
Thumbnail
離岸風電的話題,自從小英上任後炒的風風火火,又再去年突然傳出許多外商撤資閃人的消息,不免讓人有種人走茶涼,散戶留下來洗碗的感覺。而一直以來都有聽到長輩們在說:風機很貴、發電量很少;又或是圖利廠商;以及破壞環境等言論,我想只能說,所有能源發展,要在量又大又高效率面前,負面的影響一定是有的,不然可能大家
Thumbnail
離岸風電的話題,自從小英上任後炒的風風火火,又再去年突然傳出許多外商撤資閃人的消息,不免讓人有種人走茶涼,散戶留下來洗碗的感覺。而一直以來都有聽到長輩們在說:風機很貴、發電量很少;又或是圖利廠商;以及破壞環境等言論,我想只能說,所有能源發展,要在量又大又高效率面前,負面的影響一定是有的,不然可能大家
Thumbnail
近年來,台電的虧損一直呈現擴大趨勢。截至2023年,其累積虧損已達3820億元,而預計今年的淨損將超過2000億元,使得累計虧損可能接近6000億元,這一數字相當驚人。
Thumbnail
近年來,台電的虧損一直呈現擴大趨勢。截至2023年,其累積虧損已達3820億元,而預計今年的淨損將超過2000億元,使得累計虧損可能接近6000億元,這一數字相當驚人。
Thumbnail
臺電即將於4/1調漲電價,使得家庭用電700度以下的家庭漲幅5%.....
Thumbnail
臺電即將於4/1調漲電價,使得家庭用電700度以下的家庭漲幅5%.....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