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第一次學游泳的情況嗎?
第一次躺在水裡,
全身交給那片看起來會吞噬你的水面時,那種不知道會不會沉、
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浮起來的緊張與不確定。
如果恐懼不會突然消失,
那麼我們該怎麼往前游呢?

🐱封面上,春天的顏色被泡進了水裡,
一朵朵粉櫻在湖面上綻開。
幾隻貓咪靜靜漂浮著,
有的自在,有的遲疑,
每個姿勢都藏著各自的故事。
這樣的封面讓讀者有足夠的時間,
看見那層浮力下的不確定,
這是一堂浮在水面上,卻也直指人心底的課。

🐱故事從喵喵村的游泳課開始,
游泳後,小貓聚在「烘乾室」,
七嘴八舌聊著那個關於「大野狼貓」的傳說。
沒有人敢確定這傳說是真是假,
但納魯選擇相信。

🐱對納魯而言,
大野狼貓是爸爸不告而別的那一夜,
是滿月下爸爸被抓傷的傷口,
是無法問出口的懷疑與想念。
他不相信爸爸會那樣走,
卻也從沒有人真正告訴他,
那天到底發生了什麼。

從此,他將懷疑投射到「夏歐老師」身上,
老師孤僻、來歷神祕、和狗住在一起,
似乎都與那隻傳說中的怪物對得上。
他心裡把老師和大野狼貓的臉重疊,
並堅信有一天可以親眼看到變身的那一刻。
🐱但我們知道,這不是一場純粹的懸疑劇,
而是孩子為了處理悲傷與未完成的告別,
所做的代償性探索。
他對大野狼貓的過度聚焦,
其實是想掩蓋一個更深的痛:
「我沒辦法面對爸爸真的不在了。」
當一個人失去依靠時,
就只能靠懷疑撐著自己不崩潰。
而這份懷疑和掙扎,
也正是故事後段情感轉折的關鍵,
納魯藉著尋找真相,
去找可以讓自己重新站起來的勇氣與信任。

🐱全書的圖像敘事充滿了水性語言,
從池邊練習的浮板到湖邊的仰漂,
畫面一再呈現水的包覆與流動,
而角色的情緒也與之呼應:
當納魯陷入懷疑時,湖水混濁深藍;
當他逐漸釋懷時,櫻花飄起,水面泛光。
當納魯失足墜湖、在水中掙扎時,
整個畫面陷入墨色旋渦,
夏歐老師告訴納魯做仰飄,
那仰飄的姿勢緩緩帶他回到安全。
這些圖像以身體動作、眼神流動、色彩轉化,
構築出「懷疑─恐懼─放手─接住」的完整情緒拋物線。
🐱故事讓每個角色都有機會說話,
讓孩子的懷疑被聽見,
也讓大人們的隱瞞與保護逐步鬆開。
納魯不是壞孩子,
他只是一直等不到可以放心流淚的時機。
而夏歐老師也不是受害者,他有自己的傷,
他與狗狗朋友分離、不敢交朋友,
只因過往的痛還沒好。
悲傷的島嶼與沈默的同居生活,
就是夏歐老師版本的「仰漂」:
不動,就是唯一的自保。
🐱兩條傷痛的河流,
在那場夜晚的湖水裡,終於交會。
從水母漂到仰漂,
再到納魯真正的自我救援,
如同這本書的第一集,
這集依舊用極具層次的方式將游泳技術與心理歷程巧妙結合。
這是「怎麼在水裡不溺水」的課程,
也是一場「如何在失落裡學會呼吸」的成長過程。
🐱這世界很多謎團不會有答案,
大野狼貓也可能只是我們內心不願接受的投影。
但學會在水裡、在回憶裡、在悲傷裡漂浮,
是我們都該學會的生存技術。
就像封面上的每隻貓咪,
都在自己的步調裡練習,
有的已經能漂浮,有的始終抓著泳圈,
有的像納魯一樣要很多時間,
才願意讓自己沉下去再浮起來。
這樣的節奏安排是在對讀者說:
有些人需要多一點時間,
而我們不需要為他設時限。
🐱這本書也告訴我們,
有些怕是可以留下來的,無關乎勇氣,
因為「某些害怕」本來就屬於我們的故事。
而信任,也不可能在片刻間發生,
而是終於能夠對自己「鬆手」一點。
也許有人學會了仰漂、會自由式、
甚至能長泳數公里,
但那種「在不確定裡放鬆身體」的信任練習,
卻可能到現在還在學。
對那些我們害怕、不想提起的事,
每一次呼吸,都是一場練習,
練習在失去以後也能好好活著,
練習在信任以後也不怕再疼一次。
🐱這個「游泳」的故事,
帶給我的是一場慢慢學會相信的練習。
《喵星人學游泳2:櫻花游泳池》
作者|申現卿
繪者|盧叡智
譯者|徐平
出版|大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