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在鋼筋水泥的都市叢林中,我們每天穿梭於高樓大廈之間,視線所及多是人工的光線與冰冷的科技。我們或許擁有了便利與效率,卻在不知不覺中,與那個最原始、最能滋養我們的源頭——大自然,漸行漸遠。
你是否感到心浮氣躁、壓力重重、生命能量低落,彷彿被城市的喧囂抽乾了活力?如果是,那麼,現在,是時候停止這種疏離了。
請走出戶外,親近大自然,再次感受那股純粹豐沛的生命能量,讓大自然為你的心靈充電。手機要充電,人也需要補充能量
舉一個比喻:手機只要不關機,就一直在運作,電量會逐漸消耗;如果不充電,最後電量耗盡,就自動關機。
身體、精神、靈性也類似,有一個「電力錶」。一個人晚上睡覺,睡眠若是量夠質高,身心靈的電力將會充飽,隔天能夠很有精神的起床。但若沒有「充飽」,精神就不足,或說「電量不足」。
手機如何需要充電,人也需要補充能量:身體、精神、靈性的能量,都需要補充。
大自然能為你的生命「充電」!
給手機充電,只需要將手機插上插座,連上電源,就能充電。但,給身心靈補給能量,為自己的生命充電,要如何充電呢?
連接到大自然,就能夠為生命充電!
《湖濱散記》的作者,”亨利·大衛·梭羅(英語:Henry David Thoreau,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美國作家、詩人、哲學家”,於1845年7月4日梭羅開始了一項為期兩年的試驗,他移居到離家鄉康科德城不遠,優美的瓦爾登湖畔的森林裏,嘗試過簡單的隱居生活。(註1:以上內容引自維基百科)
他在這種生活中,獲得了巨大的生命能量。他學會自給自足,簡化生活,減少對物質的依賴。在湖畔的獨處時光,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與平靜,心靈得到洗滌,思緒變得清晰。大自然為他的生命,充飽了電!
當然,我們未必需要花這個時間,也未必有這種環境,但,我們每天或每週,都可以規劃時間,親近大自然,讓大自然為自己充電。
走出戶外,充充電
今天,就撥空走出戶外,為自己充充電!
如果走出去,散步十分鐘的路程,沒有特別的自然環境,就請找一下公園或綠地,看著花花草草,感受一下生命的氣息。樹木花草也是大自然的一部份,就近觀察它,感受其中的生命,就等於是和大自然連結了!
有些人喜歡種花,也有人會種植盆栽,這也是與大自然連結的方式。如果真走不出去,走到窗邊,在看得到天空的狀態中,欣賞一下盆栽也不錯。請試著感受一下,就算身體一時離不開,也讓心「走出戶外」,欣賞盆栽或看看天空,這樣做也能維持電力,維護身心靈的健康運作!

AI示意圖:讓大自然為你充電
❤️每日肯定句 ❤️
我汲取大自然的能量,為自己的身心靈充電!
註1:請參考維基百科:亨利·大衛·梭羅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A%A8%E5%88%A9%C2%B7%E6%88%B4%E7%BB%B4%C2%B7%E6%A2%AD%E7%BD%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