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瑟》唐 李商隱
-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思華年的「思」念和音?眾所周知,中文有多音破讀字!也就是以音別義!如果兩音讀字義都說得通,那麼詩詞還有一個竅門可以偵知,那就是平仄位置!此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仄平平」,這個字在二,四,六的四點位上,故,此字應念仄聲,不念平聲!普通話念四聲同「四」音,中古音念 su3 去聲!康熙字典:「又【廣韻】【集韻】【類篇】【韻會】相吏切,音四。 【揚雄·甘泉賦】儲精垂思。又悲也。 【詩·小雅】䑕思泣血。 【註】思,去聲,䑕思,哀以思。言悲也。」 此字念去聲調,義為「哀以思。言悲也。」,切合李商隱此詩中哀怨之情!
其二,錦瑟僅有二十五弦,為何詩中寫五十弦!這個典故出自《史記·封禪書》:「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 古瑟本五十弦,因音聲過於悲悽而改制。漢代以降瑟皆為 二十五弦(出土文物可證),李商隱時代亦然。「五十弦」以神話殘影刺穿現實,成為解鎖全詩悲劇美學的密鑰——詩人深知瑟無五十弦,但滿腔悲愴,非五十弦不足以載之。
此詩一般認為是李商隱晚年之作(約西元858年,逝世前不久)。李商隱一生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中,仕途坎坷,沉淪下僚。其摯愛的妻子王氏早逝,給他帶來巨大傷痛。晚年的他,回顧一生,充滿了對逝去時光、理想幻滅、愛情傷逝的深沉感慨與迷惘。 李商隱的詩,尤其是《無題》及此類以首句頭二字為題的詩(《錦瑟》實質也屬「無題」範疇),以其意象瑰麗、用典隱晦、意境朦朧、情感深摯而著稱,極富象徵性和多義性,留給後人無限的詮釋空間。《錦瑟》是其最具代表性、也是最為撲朔迷離的名篇。
尾聯是對全詩情感的昇華與總結。「此情可待成追憶?」: 「此情」指前面所追憶、感傷、迷惘的種種複雜情思(對華年的懷念、人生如夢的慨嘆、春心失落的哀愁、才華被埋沒的悲憤、理想幻滅的悵惘)。「可待」即「豈待」、「何必等到(現在才追憶)」。此句以反問語氣表達:這種種深沉複雜的情感,難道是等到今天追憶時才產生的嗎?「只是當時已惘然。」: 「只是」意為「就是」、「正是」。「惘然」是失意、迷惘、若有所失的樣子。詩人給出答案:不是的!即使在那些美好的「華年」當時,內心深處就已經充滿了迷惘與失落了!這一句是點睛之筆,將全詩的感傷推向了更深層的哲思:人生本質的悲劇性、對存在意義的困惑,在經歷時就已潛藏,而追憶不過是加深了這種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