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巳酉之秋苕溪記所見》姜夔
- 京洛風流絕代人。因何風絮落溪津。
- 籠鞋淺出鴉頭襪,知是凌波縹緲身。
- 紅乍笑,綠長嚬。與誰同度可憐春。
- 鴛鴦獨宿何曾慣,化作西樓一縷雲。
姜,津,鴦,雲讀白音!鞋讀古詩音hai5, 也是四川人的口語音,與孩子的孩同音!

此詞作於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秋,姜夔途經浙江苕溪時。時年三十五歲的詞人屢試不第,漂泊江湖,偶遇一位身世飄零的歌女。詞中融合對女子命運的同情與自身羈旅之愁,以「記所見」為題,實則寄寓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深切共鳴。
此詞以「飄零」為核心意象,雙重悲劇交織。從「京洛風流」到「風絮落溪津」,寫盡身世跌宕;「紅笑綠嚬」揭開歡笑面具下的血淚。姜夔以「凌波身」「西樓雲」暗喻自身江湖漂泊,與歌女同為「天涯淪落人」,惺惺相惜。表面憐人,實則自憐。姜夔藉女子之影,傾瀉功名無成、寄人籬下之痛,南宋文人集體失落的縮影盡在其中。
姜夔此詞,以冷筆寫熾情,於清空之境見沉鬱之思。歌女的「風絮」身世與詞人的「流雲」生涯互為鏡像,結尾「化作西樓一縷雲」更將個體悲劇推向宇宙性的孤獨——非肉身的消散,而是存在價值的無聲湮滅。千年後讀之,猶見苕溪秋水上,那一縷未散的雲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