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身體欠安,請了病假,起床時已至申時,出門覓食時選了一家古色古香的泡沫店。店裡環境清幽,沒什麼客人,我點了一份蔥爆牛柳套餐290元,略貴,蔥爆牛柳是調理包的味道,但是其他菜色都是現炒的,有高麗菜、空心菜、黃瓜拌土豆、荷包蛋、筍乾,附贈一碗冬瓜湯。

可能因為價錢的關係,也可能因為時段的關係,也可能因為潮流的關係,店裡的客人非常少。我想到如果是市中心的泡沫紅茶店,總是煙霧纏繞,店內累積了大量的三手菸氣息,有各種阿伯點著一杯大大的飲料在下著棋或者玩大老二;大學時代的我也經常在有禁菸環境的茶館跟同學們打著橋牌,到凌晨兩三點的那種。
台灣的泡沫紅茶是一種奇特的文化,相傳是春水堂創始人當初到日本旅遊時被調酒文化震撼,回台灣後嘗試用紅茶、冰塊、糖漿大量搖晃所創造出來的新式飲料,據說當初這飲料出現時不被看好,畢竟哪有在喝冷茶的?但是跌破大家眼鏡的是這飲料推出卻大受歡迎,茶的澀味與大量氧氣充分結合後可以消失不少,加上糖漿,於是形成了台灣特有的飲料,這也為後來興起的手搖店打下良好的基礎。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的娛樂,也就是人類需要群聚、聊天、社交的場所,而早期的泡沫紅茶店在台灣經濟起飛後,正好承接了一代對娛樂與群聚的需求。高中生翹課聚在紅茶店抽菸玩牌,這曾經是某種我心目中對壞學生的印象,比較大規模的紅茶店內還有撞球間,昏暗的燈光與瀰漫的煙霧,相信總會帶給年輕人一種學壞的快感。
到了後來,IC產業興起,大型電路板的科技日新月異,於是各種街機出現在街頭巷尾,小孩子狂熱於街頭霸王之類的遊戲,大人可能則是沉迷賭博電玩,泡沫紅茶店可能就沒過去這麼興盛,店內也嘗試擺起幾台電玩後最後跟著轉型的也有。
再來到了98年左右,網際網路開始盛行,遊戲不再是一對一而是可以多對多,網咖行業興起。我還記得我跟高中同學曾經慢慢清點過當時的一中街,附近徒步可至的網咖多達30家,每一家都是40台電腦以上的規模。社團裡總有同學負責在段考時搶第一個交卷,好快點衝出學校到網咖搶開個8台電腦,等其他同學交完考卷出來對戰廝殺。
不過隨著家用網路的快速升級,網咖倒是沒落得很快....現存仍有幾家網咖,但是與其說是提供上網打遊戲的需求,不如說就是提供一個獨立的私人場所,甚至說是便宜的住宿需求。大型線上遊戲諸如天堂、石器時代、楓之谷等等的遊戲,因為網路社群的特性,完全勝過了對星海、世紀帝國等競技型網路遊戲,而這熱潮到了魔獸世界的出現達到了巔峰。
接著就是智慧型手機的出現了。智慧型手機的逐漸升級,讓現在可以人手一機,想玩單機遊戲也好,想玩社交遊戲也罷,都端看各個用戶決定,反而讓我不太理解實際上的群聚點在哪,又或許說網路本身就是群聚點了。
即使過去這麼多年,泡沫紅茶店也依舊在,沒有倒光。這也正常吧,不論哪個年代也都還有人在下著圍棋,都有人在打著籃球,都有人在唱KTV,有趣的是當初在我心中的那個負面形象已不復存在,也或許是年紀大了,自然而然地認為脫離正軌的人生本身也是一種正常的人生,比起翹課跑去泡沫紅茶店抽菸,正常長大後因為融資炒股被斷頭負債累累應該嚴重更多吧?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象徵的娛樂,每個人自己在每個時代也都有自己的娛樂記憶點。而我覺得值得尊敬的,是那份陷在娛樂時,那種狂熱的心境。
嗯,這種店裡的蜂蜜紅茶,味道真的是一如既往的古早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