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觀影週記】系列文顧名思義,主要是會紀錄筆者在當週所觀影並有感而發的電影,並以簡短文字的形式書寫心得,其中新舊或長短片都會有。而本週電影重點,包括有:由兩大好萊塢新生代男女神共同主演的賣座浪漫喜劇電影《愛愛愛上你》、以近年「以巴衝突」為其拍攝背景的紀錄片《你的國,我的家》。

《愛愛愛上你》(Anyone But You,2023)
只能說,這部片從各方面優異成績的最終結果看來,完全堪稱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存在。無論是葛倫鮑威爾(Glen Powell)與席德妮史威尼(Sydney Sweeney)這對型男仙女的螢幕情侶組合,還是由於電影市場上太久沒出現相同類型的浪漫喜劇電影而完美填補了此空缺,其實都顯得它的太難能可貴之處。儘管《愛愛愛上你》走的是(好聽叫)典型(但不好叫老土)的歡喜冤家套路(甚至劇本正是改編自四百多年前莎士比亞的《無事生非》),而史威尼亦確實如觀眾反應般她不適合戲裡女主傻白甜的角色人設,可是好似並無阻它仍帶來賞心悅目的一面,以及也多虧片中充滿各種前呼後應的笑料之巧思設計,同樣奏效地讓人看得津津樂道。倘若以觀眾只想純粹被娛樂到且在空閒中消磨時間為前提下,它絕對是個合格有餘的爆米花電影。觀影管道:Netflix (然後還請容許我抱怨一下,他們家串流的畫質真有够爛。)

《你的國,我的家》(No Other Land,2024)
一部令人沉重、悲憤、無奈卻又十分日常(但你不會希望它是)的紀實電影。尤其不能不提到,該片由四人組成的導演檔,分別為各來自以色列的記者與巴勒斯坦的影像創作者,在既是隔著複雜的國家歷史仇恨之同時,又是擁有志同道合的理念,在如此特殊的背景之下,卻仍願意攜手合作的主創團隊,更顯得別具意義,而在片中亦稍微有帶到他們這方面的問題及困境,但似乎跟目前現在的加薩戰爭一樣是個無解之題,又或者說是——仍正在尋求解決方法的進行式。
《你的國,我的家》以身入其境並直擊式的拍攝手法紀錄著,那是就算隔住螢幕也能令人感到不寒而慄的現場畫面,從以色列軍隊、屯墾者濫用法律以徵收土地的名義摧毀當地居民家園、突擊逮捕並扣留老百姓迫害人身自由安全,到最終上升武力攻擊等行為及場景,皆一幕幕被毫不修飾地展露在觀眾眼前,可謂是歷歷在目。
當然,正如前言所述,《你的國,我的家》不乏也有把鏡頭捕捉到人民日常生活的和平片刻,如應付最基本的三餐溫飽、臨時庇護所中散發的家庭溫馨、孩童天真無邪般歡樂玩耍和上學等,但卻亦不免反而更體現出悲劇真實上演中,那人生無常的無助與唏噓之感,正如同片中房子的殘骸與鮮紅的夕陽出現在同一個畫面時,所形成的強烈對比般的百感交集。
或許以上的種種因素,致使《你的國,我的家》從來都不是一部輕易服用的作品(那麼就更別說是已化為日常生活的居民),但它卻確實很成功地讓被世界每個角落看見了,在這場以巴衝突中巴勒斯坦人民的處境與訴求其最真實的一面。我想哪怕是只有一點點,倘若此片能夠因此讓如局外者的我們而多一份了解的話,足以證明它存在的必要與價值性。
總的來說,我個人非常推薦對有關以巴衝突議題興趣的觀眾去看《你的國,我的家》,但也認為即便是你不關心也著實必看,姑且可當一次嘗試認識該議題契機的入門之作。再者,更難得可貴的是,在脈絡被梳理得清晰流暢又擁有強大其批判性的同時,《你的國,我的家》還是一部以人為本的視角切入而始終貫徹著人性、關懷的紀錄片作品。尤其幾位導演們既是拍攝者也是被攝者、是旁觀者也是參與者的雙重身份,我想或多或少是本片的最終成品強調著「共感」之緣故吧。
若是看完的觀眾希望做一些事情支持巴勒斯坦的人民,不妨可以參與相關的線上聯署,如:近期由國際特赦組織的【終結以色列對加薩巴勒斯坦人的種族滅絕】(傳送門鏈接),這可能對實質上的幫助不大,但至少你我都願意先踏出了第一步,然後並持續關注、響應及發聲。
觀影管道:2025 人權解放影展
同場加映
若是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大家來追蹤「蘇東電影觀後感」其他社群平台:
FB:https://www.facebook.com/sotongafterwatchfeel/
IG:https:///sotongafterwatchfeel/
Letterboxd:https://letterboxd.com/Sotong/
又或者,以「抖內」的方式來支持我持續寫作更新:
方格子方案:雞肉飯便當(會員經濟方案)、豆漿豆花(無回饋方案)
馬來西亞(Touch 'n Go):016-2305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