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Q:提到是否高點應該一次或分批投入,文獻支持一次投入績效佳但多數人傾向分批。
🔹 蘋果 (Apple):M3 MacBook Pro出現罕見大折扣,疑似通路庫存管理失誤,主持人以超低價購入。
🔹 NVIDIA:被形容為機器人的大腦,是機器人題材的佈局之一。
🔹 Optimus:進入第三代開發階段,表現佳,非中止發展,將可能成為未來主力產品。
🔹 Robotaxi:成本可從50 cent降至25 cent;具有顛覆性潛力;Cybercab定價低廉策略衝擊車市與叫車市場。
🔹 FSD:進入起飛期,版本V12至V13期間滲透率大幅提升。
🔹 Tesla:FSD進入快速成長階段,滲透率提升;Robotaxi成本具競爭力,將改變市場生態;可能重新定義交通模式,擴大TM;目標導向平價策略;車主可加入robotaxi營運系統;估值來自未來想像空間與非賣車本身;為機器人題材必備持股之一。
🔹 Google:營運健康,廣告與AI發展表現佳;透過雲端硬碟綁定AI功能提升使用者接受度;AI消費者接受度高,變現模式有效。
單集重點
---------------------------------------------------------------------------------
04:43:與企業界交流反思
操作反思:提到與企業界或投資圈的朋友見面交流,對投資看法產生反思。反思以財報、法說等數字判斷公司的方式可能過於狹隘,與企業互動能補足第一線經營資訊。
05:00:從數字面審核的盲點
市場新聞:指出投資時光看毛利、OPEX等財務數字可能忽略公司正在進行的策略投資或擴張,若能理解公司背後的願景與布局,更有助於正確評估潛力。
05:37:理解企業展望與佈局
市場觀念:強調了解企業展望和長期願景,有助於突破僅以短期數字做決策的限制。投資應結合定量與定性資訊進行更全面評估。
09:35:Google 財報與 AI 發展
市場新聞:Google 財報表現良好,廣告與 AI 發展均在正軌,展望樂觀。
09:53:Google 下半年展望與 YouTube Shorts
市場新聞:YouTube Shorts 表現強勁,逐漸與長影片平起平坐,市場接受度提升。
10:16:短影音產業觀察
市場觀念:短影音不再是低質內容代名詞,而是主流資訊與娛樂載體,批評者常出於代際落差。
10:35:演算法內容偏好反思
市場觀念:內容品質受使用者偏好與演算法推播影響,偏頗或低質內容源於使用行為,非平台本身。
11:00:演算法與個人喜好批判
市場觀念:批評演算法者往往忽視自身偏好導致的內容結果,反映個人使用行為的回饋機制。
11:47:AI投入趨勢與巨頭動向
市場新聞:大型科技公司將持續擴大對AI支柱的投資,顯示長期成長趨勢未變。
11:47:AI 供不應求與資本支出
市場新聞:說明雲端AI服務供不應求,企業將追加資本支出 (capex),顯示產業需求強勁。
12:04:Google健康營運與消費接受度
操作原因:Google營運健康,雖然早期有政策干擾,但AI服務被消費者接受度高。
12:04:Google變現模式與AI產品策略
提及標的:Google透過雲端儲存綁定AI功能,以捆綁包推廣AI服務,提高使用者接受度。
12:47:Tesla財報與股價震盪
市場新聞:Tesla財報公布後短期股價大跌,但有反彈,市場情緒波動大。
13:34:FSD與滲透率提升
提及標的:Tesla的FSD (自動駕駛功能) 進入快速成長階段,滲透率大幅提升。
14:45:Robotaxi每公里成本優勢
提及標的:Tesla的Robotaxi具備極高成本競爭力,每公里成本可降至5元新台幣,將大幅改變叫車與車市生態。
17:07:Robotaxi顛覆市場與TM擴張
市場觀念:Robotaxi若價格夠低,將不只吃掉現有市場,更會擴大整體市場規模 (TM),具有顛覆性潛力。
17:34:Tesla改變市場定位
提及標的:主持人認為 Tesla 可能重新定義城市交通模式,透過 robotaxi 改變人們用車習慣,進而擴大市場規模。
17:51:robotaxi 市場潛力
市場新聞:robotaxi 價格低廉可能徹底改變移動模式,帶來新的市場藍海,改變整個汽車產業結構。
18:23:Cybercab低價策略
操作原因:Tesla 為壓低成本不再強調性能,轉而追求價格與規模效益,目標進攻 robotaxi 市場。
18:56:低價車策略與營運計畫
市場新聞:雖然低價策略可能延後,但仍在可控範圍,並將持續推進。Tesla 也規劃讓車主共享車輛營運。
19:21:車主加入robotaxi
市場新聞:Tesla 正在研究讓車主於閒置時將車輛加入 robotaxi 系統營運。
20:15:法規挑戰與推進狀況
市場新聞:公司已進入細節規劃階段,雖尚未完全就緒,但距離商轉已不遠,最大挑戰仍在法規與社會接受度。
20:42:科技進展與投資觀點改變
操作反思:過往認為robotaxi為幻想,但科技進展迅速,現在已接近實現。
21:28:人型機器人未來潛力
提及標的:市場意見分歧,但包括 Elon Musk 與黃仁勳均看好人型機器人應用潛力。
21:54:Optimus第三代發展與傳聞澄清
市場新聞:Tesla 對機器人計劃進入第三代,表現佳且前景看好,將可能成為公司未來主力產品,並非中止開發。
22:53:車輛銷售與估值邏輯
操作反思:Tesla估值來自於未來可能創造的營收與市場想像空間,而非目前汽車銷售數據。
23:48:NVIDIA為機器人大腦
提及標的:NVIDIA 被描述為機器人的大腦,已持有者視為布局機器人題材的一部分。
23:48:特斯拉與機器人布局
提及標的:主持人提到若要投資機器人題材,選擇不多,特斯拉為必要持股之一。
26:06:AI應用與關稅評論
市場新聞:比喻現今關稅策略與歷史列強行為相似,具地緣政治與貿易影響觀察角度。
26:36:AI聊天機器人尚未成殺手級應用
操作反思:對AI聊天應用持保留態度,認為尚未展現顛覆性潛力,但持續觀察其發展。
28:12:消費者角度判斷投資機會
操作原因:主持人分享自身是否願意消費來作為投資指標,若自己會買並推薦他人,就可能是投資時機。
29:40:川普關稅與經濟行為分析
市場新聞:比喻川普透過關稅行為向他國「搶錢」,用意在補救美國財務,顯示其強勢手段與美國財政戰略。
30:19:川普對美國資源使用的比喻
市場新聞:比喻美國對既有國力與資源的快速運用,不顧及他國反應,展現出主動強勢的戰略姿態。
30:44:美國強勢行為的背後與盟友檢驗
市場新聞:指出美國過往太過友善,現在強勢只是取回既有利益;此舉也是在測試盟友的忠誠與站隊立場。
35:15:市場觀念與社會階層理解
市場觀念:說明立場不同會影響市場觀點與再分配支持立場;以房地產為例,從期待分配到自我保護,觀念會轉變。
41:15:蘋果筆電折扣與電腦汰換行為
提及標的:提及蘋果M3 MacBook Pro出現折扣,疑因通路庫存管理不當導致清貨;主持人強調蘋果商品一般少見大折扣,透露自己以破盤價購入並將舊電腦送出。
42:51:高點是否適合投入
操作原因:詢問是否一次性投入還是分批投入QQ或VTi;主持人說文獻支持一次性投入績效較好,但實務上多數人還是會分批投入,因此持續投入最為關鍵。
43:18:操作反思與部位配置
操做反思:主持人反思未能成功槓桿操作,但仍保有部位以因應反彈;提到市場同業水位普遍偏低,主因為多數人預期有第二隻腳。
44:26:定期定額與中途提領邏輯
股票操作:詢問是否同時賣出與買入ETF會有邏輯問題;主持人指出若有資金需求,賣出合理,但若單純因報酬賣出又持續買入,會產生額外交易成本。
45:33:ETF與個股配置策略
提及標的:一位聽眾提到目前美股部位配置包含*NVIDIA*、*Tesla*、*SMH*、*QQQ*、*VO*、*TLT*、*GLD*等,詢問是否該改為全ETF配置。
46:21:黃金與債券的投資觀念
市場觀念:主持人認為黃金與債券視投資目的而定:有些人短線操作、價格差交易,也有人用避險或穩定收益角度介入,目的不同策略就會不同。
46:52:ETF與個股表現的轉換依據
操做反思:主持人建議若個股績效不佳,應將資金轉往ETF,簡單原則為『灌溉鮮花,砍掉雜草』,投資表現需根據結果調整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