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在智慧型手機的通訊軟體百家爭鳴的今天,LINE無疑是日本最受歡迎的一款。你可能每天都在用LINE傳訊、打電話、貼貼圖,但你知道LINE的誕生背景其實與一場災難有關嗎?今天就讓喵小編帶你回到LINE誕生的那一刻,看看這款風靡亞洲的App,是如何一步步成為日本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freepik
LINE的誕生:為了「災難中的聯絡」而生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發生大地震,導致電話網路全面癱瘓,許多人無法與親友聯絡。這時,Naver Japan(韓國Naver旗下在日子公司)的工程師們深受震撼,認為必須開發一種即使在災難時也能順暢聯繫的工具。於是,他們在短短3個月內就開發出LINE,於2011年6月23日正式上線。一開始只是內部溝通用的工具,沒想到在日本社會中迅速爆紅,尤其在災後對通訊的高度需求下,LINE憑藉著簡單的操作、即時通訊與免費通話等功能,迅速成為國民級App。

深度說明:
快速成長:日本用戶的熱愛
LINE推出後不久便在日本迅速擴展,到了2013年,LINE在日本的用戶就突破5,000萬人,幾乎人人手機裡都有一個LINE帳號。特別是搭配可愛、風格多元的貼圖(sticker)功能,吸引了大量年輕族群和女性使用者。
此外,LINE也推出了官方帳號、LINE Pay、LINE News、LINE Manga、LINE Music等多樣化服務,逐漸從通訊工具轉變為「一站式生活平台」,涵蓋社交、支付、娛樂與新聞資訊等領域。
公司轉型與發展
LINE原本隸屬韓國Naver公司,後來在2013年正式成立了「LINE株式會社(LINE Corporation)」。2016年,LINE在東京與紐約兩地同步上市,引起高度關注。
2021年,LINE與日本雅虎(Yahoo! Japan)母公司Z Holdings合併,目的是整合資源、對抗Google與Facebook等國際科技巨頭。這次整併也標誌著LINE進一步深耕日本市場,並計劃向金融、醫療、教育等新領域擴展。

圖片來源:freepik
文化影響:貼圖、角色與社群
LINE除了實用性,更擅長打造品牌形象。旗下的角色如Brown熊、Cony兔、Sally小雞等LINE Friends,不僅出現在貼圖中,也成為LINE周邊商品與實體店(如LINE FRIENDS STORE)的主要吸睛角色。
此外,日本人喜歡簡短、視覺性的溝通方式,因此LINE的貼圖功能幾乎成為日本手機用戶日常表達情感不可或缺的一環。
喵小編結語
從災難中誕生的通訊工具,到如今日本最強大的社群平台之一,LINE的發展堪稱是科技與文化融合的經典範例。它不只是傳訊工具,更像是日本人心中情感聯繫的重要橋樑。下次打開LINE的那刻,不妨也想想它背後這段動人的故事吧!

想了解更多
【絢爛煙火照耀水鄉之夜】2025日本福岡「筑後川煙火大會」介紹
刷一下就好?日本電子支付普及度與外國人能用的支付方式大解析!
【煙火盛夏返場】東京板橋煙火大會 2025 觀賞指南與由來全介紹!
襪子不能送?《鬼滅之刃》卻說:「我想跟著你一輩子」──日本送襪子的文化真相
日本 eSIM挑選 | 日本電信商 IIJ/DOCOMO、SoftBank、KDDI 三家公司的差別